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When we come to medicine——戏精与科学

2018-12-09 18:11 作者:未名之时  | 我要投稿

这次up带来了行为医学课上的研究报告,咱们来捋一捋“戏精”

“你发现过身边的人有过表演型行为吗?"
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了这个问题(虽然这么奇怪的问题多半可能是本up问的哈。。。),你的第一映像可能就是两个字——戏精

作为一个小小的实验,我的小组针对表演型人格障碍制作了一个问卷调查。现在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调查结果

01

概述:什么是表演型人格障碍?

       官话说明版:表演型人格障碍(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称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attention-seeking personality disorder)或癔症型人格障碍(hysterical personality disorder),是以高度情感性和以夸张的行为吸引注意为主要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具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在行为举止上常带有挑逗性并且他们十分关注自己的外表。常以自我表演,过分的做作和夸张的行为引人注意,暗示性和依赖性特别强,自我放任,不为他人考虑,表现高度自我中心。
   简洁版:自顾自耍的戏精
对,你没看错,生活中的“戏精型”行为在行为医学层面上的确是病,得治!

02
病因:戏精行为的由来

所谓病理型行为往往来自于心病,而心理性疾病的病因往往来自患者自己的生活经历。
表演型行为其产生的原因目前尚缺乏研究,一般认为与早期家庭教育有关。比如父母溺爱孩子,使孩子受到过分的保护,造成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符,心理发展严重滞后,停留在少儿朗的某个水平,因而表现出表演型人格特征。另外,患者的心理常有暗示性和依赖性,也可能是本类型人格产生的原因之一。
一般来说,动力性障碍的发病率都是男性多于女性,“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女性发病率远高于男性”的结论是错误的。之所以有这样的误解,是混淆了另一种障碍。真正女性多发的障碍是22型的意识障碍“情感角色障碍”,由于这种障碍也会有各种表演型人格障碍的症状,但传统理论只限于表象的罗列,无法透视各种障碍的内部原理,所以把这两种障碍混淆了。

但其实并不是表演型戏精


03
临床表现:表演型行为者会干什么?
表演型人格亦常涉及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这是由于这类人与反社会人格有一定重叠,易于发生违犯社会法纪的行为,它也常常是抑郁症,焦虑症的病前人格特征,临床表现如下: 
1、过分情感性即自我戏剧化,即过分夸张的情绪表达,患者整个精神活动都渲染着十分浓厚的情绪色彩,而且情感反应鲜明,强烈和迅速变化,使周围的人感到患者表现是过分夸张的,似乎是表演性的,故意惹人注意的。 
2、情感肤浅,易变,极不稳定,往往由一种情绪状态转变为另外一种情绪,甚至与原来相反的情绪状态,情绪还易于由羡慕,崇拜转到敌对,由顺从转到对抗,患者的判断推理也是易变的,主要是由于患者的思维活动也受情绪很大的影响,如认为某人好即把该人说得完美无缺,但是可能由于一点小事引起患者的不满,又把该人说得一无是处。 
3、暗示性高,感情上的好恶决定了暗示性,如感情是正性的即易于接受这样的暗示,负性的就难于接受暗示。 
4、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需要自己成为注意的中心,如不能成为别人注意的中心即感到很不痛快,患者还愿意置身于大庭广众之下成为大家注意的焦点,他们在外表上,行为上表现得过分吸引人关注,希望得到人们的赞扬,有时在众目睽睽之下招摇过市或者危言耸听,哗众取宠。 比如下面这样:

5、自我中心倾向,患者沉溺于自我,只考虑自己,少考虑别人或不顾及别人,不只是常常夸耀自己的才能,智慧,而且有时还强求别人符合自己的意志或需要,如不如意时往往即给别人以难堪或表示强烈不满。  
6、丰富动人的幻想,患者思考或讲话时常常掺杂以丰富的想象,讲话时夸大其词,有时甚至把假想的事情和现实的事情掺杂在一起难以区别,从而可能给人一种似乎是说谎的印象,这就是所谓的病理性谎言。 
7、患者还寻求刺激或激动,渴求新奇和满意的活动,患者常发脾气,情绪易受伤害,还易于产生故意自我伤害或自杀企图和行为。 
8、人际关系差,患者是自负的,任性的,自我放纵的,他们常想支配或操纵别人,又常是喜怒无常的,难与周围人和睦相处,常常触怒周围人,遭到周围人的厌烦或引起反感。


04
重点来啦:问卷调查及其结果
问卷设计原理及依据
        我们依据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主要表现设计了对应的问卷题目:
表演型人格障碍自测:具备下述五种以上的特征(含五种)将被诊断为表演型人格障碍
1.如果不是注意的焦点将感到不适;
2.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性引诱以及夸张的行为特点;
3.情绪多变;
4.对于自身外表持续不断的关注;
5.说话方式给人印象深刻但内容空洞;
6.展现出戏剧化、夸张的情绪表达;
7.受暗示性强;
8.考虑与他人关系的亲密程度高于实际情况。
怎么听上去犯罪感满满啊啊啊。。

调查问卷的总体情况:男性量表平均分居然高于女性!这样的结果与表演型人格障碍恰好相反——表演型人格障碍常见于女性。反过来也可以说在大学生群体中,正常范围的表演型行为在男同学身上更常见。
   具体到以下即是在问题:“你是否会通过自己的外表吸引他人对自己的关注”的结果中表现出女性总体上更倾向于注重自己的外表得体,吸引他人关注。

在“你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时是否会自我戏剧化,或者表达方式较为夸张”的问题中,反而是男性更倾向于夸张表达。

这些在性别上的区别说明了男生与女生在个别行为表达上的差异,但并不影响主要的症状分布。
关于大学生中不同表演型行为的占比: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核心症状是寻求关注 。具体表现有装腔作势、轻佻 、浅薄、情感易变 、善交际和分裂等。但是我们的调查对象在寻求关注的相关题目上的平均分很低,基本没有相关问题。

05
处理:怎样克服表演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喜欢寻求他人注意,心理幼稚,其人格过分感情化,以夸张言行吸引外界注意力,感情易变,难以与他们建立较为稳定的人际关系,人格很不成熟,那么怎么有效克服呢?
方法/步骤
1弄清病因,表演型人格障碍主要受幼年创作性体验、家庭因素后后天文化环境的影响所致,常发生于少年后期,因此在这个年龄段要特别注意;
2、表演型人格障碍过分情感化,感情多变,易受他人暗示,所以对这种人格类型,要注意不用言语对其进行刺激;
3、不要玩弄别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要通过花招使人就范,要照顾他人的利益;
4、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想方设法引起他人注意和夸奖,做到宠辱不惊,不要得到别人的表扬时就欣喜若狂,否则就攻击他人;
5如果自己无法克服,就借助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应用认知疗法有效调适表演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格心理防御机制发育不成熟,无法有效控制冲动,克服焦虑。我们可以通过认知疗法让其看清成长经历中自己所受的影响,帮助他对矛盾冲突情景进行剖析,重新认识和探索自我,让他在对自己、他人、环境产生理性认识和领悟的过程中,个性逐渐趋于成熟和发展,学会用成熟的态度取代幼稚的反应模式;
6可以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克服表演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格的人在与他人交往时,强烈要求受到他人的关注并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很难与他人建立较稳定的关系,在生活中常有很多应激产生,譬如一些不合理情绪的爆发及行为混乱。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将焦点放在表演型人格障碍者对具体应激情境更适宜的反应方式上。就相应的反应方式跟他进行讨论,在与其讨论哪些行为不能被他人接受时,共同探讨恰如其分的行为方式,让他能正常与人交往,改善人际关系,得到自我发现和成长;

7.     升华法。前面讲过,表演症型人格患者有一定的艺术表演才能,我们不妨"将计就计",让她们把兴趣转移到表演艺术中去,使患者原有的淤积能量到表演中去得到升华。事实上,许多艺术表演都有一定的夸张成份,为了使观众沉浸到剧情中去,演员必须用自己的表情、语言去打动他们。因此,表演型人格的人投身于表演艺术是一条很有效的自我完善之路。果然戏精的归属终究是演艺圈吗?!

学姐我想你了


总论
表演型人格,说其自然,便可带来不少生活中的乐趣,若其一发而不可收拾则会给自己与身边的人带来不少困扰。宠辱不惊,平平淡淡是一种习惯,而主动表现直面性格也是另一种选择。困扰与乐趣只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分界线,具体的取舍靠自己,靠勇敢的心。


      参考文献:

      [1] Michael Geleer. Oxford textbook of psychiatry[M]. Oxford :U niversity Press ,1983.
      [2] Peter Barne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M].
      London: The Open U niversity ,1984.
      [3] Theodore Millon. Personality and its disorders[ 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85.


When we come to medicine——戏精与科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