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狮王争霸》:电影趣味小知识,十三姨的映画机与起火的胶卷

2020-08-06 21:40 作者:博然讲电影  | 我要投稿
                   

《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1992),是徐克执导的第三部「黄飞鸿」系列电影,也在这部作品之后,李连杰就暂时将黄飞鸿这个主角位置交棒给赵文卓饰演。徐克的前三部「黄飞鸿」电影,今天看来无疑是香港拳脚功夫片的难得经典,其重要的意义,在于将香港这个中西文化交融的地点,发展出一个承继中国儒学道统,却又愿意向西方文化虚心学习的「儒侠型」宗师。

徐克这三部「黄飞鸿」经典,妙就妙在不卑不亢的态度。黄飞鸿虽然要抵御西洋枪炮的威胁,但他又同时扶持西学知识分子、打击高举「杀尽洋鬼子」大旗的中国白莲教,求得不是打败西方人,而是找到能够平等交流的可能性。其实,这反而建立一种奇妙的民族主义观,是先回头检讨自身不足,才回头建立出一个较完整的民族想象,化解对于礼崩乐坏的焦虑。而不是把错推给外界,用比烂的态度耍赖。

演到《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这套三部曲电影其实已经看见一些疲态。在故事母题、角色焦虑的部分,第三集没有前两集这么出色的表现,看点倒是在于建立熊欣欣「鬼脚七」的经典形象,还有黄飞鸿与赵天霸一场「鸿门宴」中的把持有度。不过,《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仍有另一趣味处值得一书,在于十三姨的映画机。

十三姨的映画机是她从俄国人中得到的礼物,在电影中,她于黄麒英宅第中拍摄黄飞鸿的练功片段,放映胶卷,没想到胶卷过热,放映到一半就起火燃烧,引来众人救火。这个小桥段没有特别的故事意义,但也为十九世纪末,电影的放映状况留下一点影史对照的趣味。

电影胶卷于十九世纪末发明时,使用的材质是硝酸纤维素,一般称为「硝酸片」。硝酸片有高度易燃的特性,一旦起火燃烧,几乎无法完全扑灭。硝酸片的易燃特性,让早期电影放映场地经常发生火警,甚至酿成严重的安全问题,1897年,一场在法国巴黎慈善市集的火灾,就曾夺走超过百余人的性命,甚至包括许多前来参加的王公贵族。

1900年代,大量的五分钱电影院开始兴起,这种简陋的电影院,大多配备简单的帷幔、一部放映机、一张银幕,还有一台伴奏用的钢琴。电影院的落成,让电影放映开始普遍脱离寻常市集,而变成一种专门的、发生在特定地点的娱乐。然而,简陋的放映环境中,放映机和观众同在一个室内空间,易燃的硝酸盐底片依旧易发火警,当时放映的意外事件层出不穷。

1909年,英国为此通过《电影法》,管理电影放映可能碰到的各种危险,比如放映机着火、室内过于拥挤等等。这条专法将电影放映归于当局的控制中,借此规避放映时的安全风险,这让当时的巡回放映难度提升,载着影片巡回的放映师不再能随便找场地播放电影。此外,也至此衍生出当局对于电影放映,是否包括内容审查的权力争议。

「硝酸片」易燃的风险,一直到1950年代,发展出材质同样强韧,却较为安全的「醋酸片」才逐渐被改善。时至今日,电影胶卷材质,除了放映时的安全问题之外,也让后世必须思考电影修复与保存的难度。《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里头,十三姨因过热而自燃的映画胶卷,也就成为对电影发明初期史料的一种趣味回顾。



《狮王争霸》:电影趣味小知识,十三姨的映画机与起火的胶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