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李乐|民族主义是服从和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

2023-07-30 22:29 作者:中国大黄鸭鸭  | 我要投稿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应该将其放置于产生它的具体的历史时代和社会背景中去,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去分析,不要被它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应该透过现象直视其本质。就民族主义而言,学术界有大量的分析和评价,如将其分为进步的和反动的民族主义,大民族的和小民族的民族主义,侵略性的和防御性的民族主义,主张统一的和主张分裂的民族主义,强调公民的和强调族裔的民族主义,甚至还有人提出了资本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民族主义,等等。这些分析就其各自阐述的角度而言,都有一定的道理,对于我们深入认识民族主义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结合前面对于民族主义发展过程的简要叙述,我们可以理出一条关于民族主义演进的的一般脉络。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源自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对于国家政治合法性的追求,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则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产物,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启蒙主义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政治架构和权利安排作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推演,并且提出了一整套制度构想以及实现这一制度构想的方案。

  首先,启蒙主义针对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阶级提出了人的自然权利——独立、自由、平等以及对生命、健康、财产等的占有。为了使每一个人都能公平地享有自然权利,人们必须对个体的行为进行制约,这就是理性。为了保证理性得以真正贯彻实施,必须要有一个独立于个体但又必须得到个体承认的权威对人们的行为加以规范和制约,于是启蒙思想家提出了「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把政治看做‘同意’的产物,把政府说成是自由的、理性的、道德的个体自愿契约的『人为』结果」[8]。社会契约的达成,理论上需要全体人民的参与,至少需要一个社会尽可能多的个体参与,参与者越多,政治合法性越强,这就自然而然地得出了民主的要求。当然现代社会不可能全民直接参与表决处理所有具体事务,代议制民主制度得以产生。

  从理想化的角度来看,启蒙思想和社会契约都是具有普世意义的,但是就当时早期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对于生产发展、市场开拓的要求,以及资产阶级对于绝对主义主权国家历史遗产的继承,都限制了他们具体实行的范围,而且民主的参与必须要有一些客观条件,比如说同样的语言,巴别塔现象是对于民主的自然限制。

  当然同样的语言能力可以培育出来,但是我们不能等到全人类都讲同一种语言才实行民主,这也不符合资本主义的要求。因而就需要确定达成「同意」并履行民主的具体人群,这个人群就是「民族」(nation),由这个民族的全体成员集体行使政治权利的国家就是「民族国家」(nation-state)。当然并不存在先天就具备符合启蒙要求并具有启蒙思想的「民族」,虽然很多国家宣称如此。这个人群的合格成员都是资产阶级启蒙主义通过国家政权的力量,具体如规范的学校教育、政治宣传、文学作品、新闻舆论等手段,塑造出来的。

  随着民族成员的确定,政治权威就巩固起来了,破除了政治羁绊的资本主义获得了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通过表面上民族这个所有成员共同的身份认同,成功地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带来的阶级差异和对立,掩盖了人与人之间围绕资本形成的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关系,而且不同于前资本主义社会阶级身份的绝对性,民族成员之间地位的可流动性激发了人们高度的利益一致性和群体归属感,这些对于对外维护和发展本国资产阶级利益,对内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西欧资产阶级启蒙主义为实现这一切——包括民族国家和民族——而提出的全部思想、理论、运动步骤就是西欧早期民族主义。从根本上说,民族主义就是服从和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政治意识形态,这是它的本质属性,这也是我们认识和评价民族主义的起点。

  正如世界上任何提出对社会进行变革和改造的「主义」的实现都是一个过程一样,比方说共产主义的实现就是一个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的一个过程,民族主义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为了确立和巩固其生产方式,由资产阶级提出的一个改造社会,以使其适应自身发展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循序渐进,从低级到高级,从一国到多国,从区域到全球,而其中贯穿始终、统领全局的核心就是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原始冲动,当然也有人认为是对现代化的追求。

  民族主义确立的第一阶段是为了扫除妨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内羁绊,帮助资本主义建立起有利于发展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保障,就反对封建压迫和外部侵略、掠夺,推动社会进步与生产力发展这些表现而言,民族主义是非常革命的力量。这一阶段因各个地区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差异性,民族主义表现出有先后的不同。

  民族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是资本主义在理顺了内部关系之后,一方面为了在全球追求市场、原材料产地,获取高额剩余价值,利用民族国家的强大统治机器和民族认同煽动起来的狂热情绪,对外侵略扩张。与此相对的另一方面则是相对弱小的国家借助民族国家这个保护的外壳,同时凭借面对外来压力下形成的民族自尊、自强、自立的强大情感团结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保护国内市场,寻求发展壮大本国资本主义。这二者的攻守关系并不绝对,随时都有可能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攻守易位,历史事实一再证明了这一点,而不变的是资本主义对民族主义始终如一的推动。

  民族主义发展的第三阶段是在全球普遍进入民族国家时代或者民族国家权利法则在全球得到普遍确认的时代,此时早期民族主义之间类似于丛林法则的野蛮竞争已经被各种国际法规有力地规范,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到一个遵循游戏规则、有序竞争的阶段。尽管这个游戏规则本身仍然是有问题的,但毕竟各国都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了。在此背景下,资本主义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不得不将民族主义的刚性原则加以软化,资产阶级在资本收益最大化的驱动下达成利益共谋关系,通过让渡主权扩大资本主义的发展空间,民族主义开始向区域化迈进,以区域性民族主义的外观应对资本主义竞争的新局面。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甚至可以畅想民族主义由区域一体发展到全球一体,人们在思想、文化、语言、伦理、法律、生产生活方式上达成统一,民族主义功成身退,但是即便如此,如果整个人类社会在阶级和阶级关系上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的话,那么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利益差别仍然会将人们带入对立和冲突的世界,而那个时候的矛盾已经不限于一国一地,已经是全人类性质的,后果将更加严重。也许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对民族主义从其产生到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循着这条线索,解开由各种各样民族主义主张、诉求纠结在一起形成的谜团。

  从此出发,我们可以看到,西欧国家提出民族主义是为了资本主义,以民族主义为旗帜对外殖民、发动战争是为了资本主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打出民族主义旗帜是为了摆脱压迫,独立发展资本主义;西方国家让渡主权,发展出区域民族主义,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自强,倡导泛大洲民族主义,也是为了发展壮大资本主义;在危机条件下,一些国家高筑贸易壁垒,提出以贸易保护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民族主义,更是为了保护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利益。这种种现象都说明了一点,就是我们在前面谈到的,民族主义就是服从和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评价民族主义实际上就是评价资本主义。

(本文节选自李乐《论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和本质》)

李乐|民族主义是服从和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