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享受这个世界也好奇死后的世界
作者:张水佩

我从有意识起(0.1岁)就顿悟了,我看了这个世界两眼,产生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好失望呀。当时我躺在婴儿床上,能看到的就是天花板,但是两眼的画面区别足够让我推理出,在这个世界我的视野范围只是一个大小局限的框。我往左看,右边画面减少,我往右看,左边画面减少。(而且隐约画面中间还有阴影,之后第一次照镜子知道这是鼻梁在中间遮挡视线产生的。)通过画面的对比我得出推论,这个世界给我的双眼是局限的,而世界远比我的视线范围大,我无法一眼看到世界的全貌,我视野还有遮挡,不能透视墙看到背面,我可太失望了。所以这奠定了一个基础,在遇到动漫之前,我对这个世界就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毫不在乎。

在2-5岁的时候我又做了几次哲学推理。首先是幼儿园已经教了科学知识,但我觉得不对劲,疑惑感没有解决,比如一张桌子是怎么来的?是木材构成的,木材又是树木来的,树木又是种子生长出来的......这样无限问下去,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夸克......宇宙大爆炸又是怎么来的?每一个回答又同时是一个新的问题,无限循环。在逻辑上,并没有终极答案,因为答案本身又会成为一个新的疑问,有没有可能目前的科学未解之谜即是终极答案,但逻辑上,只要有人给出答案,那么答案就可以被作为新的问题继续被追问。所以我得出的推理是这个世界的脑子=意识可能是有循环bug的,或者叫循环怪圈,就是创造这个世界的相当于神一样的存在不希望人跳出这个世界,好比世界是一个盒子,神一样的存在在盒子里面放置了人类,并且设置了人类思维的逻辑bug,让人永远探究科学即盒子内的规则,但无法探究出跳出盒子的方法,所以科学在我眼里也没啥大不了,只是游戏的规则,非游戏外的真相。【当然有没有可能科学未来量变引起质变,突破怪圈,也是很有可能的。这是我从算法工作中得到的启发,以前一直觉得人脑能思考很神奇,但做深度学习算法后突然意识到人脑思维的真相其实很简单,通俗来讲,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里的神经网络就是模拟人脑的大量神经元,通过训练大量数据,复现出类似人脑的nlp/cv的能力,包括火出圈的chatgpt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大力出奇迹。也就是足够多的神经元/参数+足够多的数据就能产生类似智慧的东西。(就因为这,我还倾向做算法呀,总能给我惊喜)但如果训练大量数据才能得到可靠的参数的话,不能解释为啥我3岁前刚能记事的时候,仅看了2个画面区别就做出高明推理,并且还产生失望情绪,如果以目前AI模型原理作为推论基础,我怀疑我出生就带有几百岁的智慧只是失忆了而已,或者我脑子的初始参数就非常正确,不需要微调。但如果之后出现了不需要大量数据进行预训练的高性能模型,那么前面的推论再被更新】。另外,人类在这个游戏规则之下,也创造出了很多精妙有趣的东西,比如艺术/动漫等等,比如高科技的设施/产品/互联网,所以我仍然享受在这个世界里当玩家。但当时奠定了第二个基础,在遇到动漫之前,我小时候对学校学习的态度也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毫不在乎。
那么怎样跳出这个世界呢,就是接下来的推理了。

这也是我5岁最重要的推理,世界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我当然认为世界是意识的,因为物质无法确认是否存在,但意识因为我在思考则一定存在,over。言简意赅,一针见血。那物质的存在感怎么证明合理,用梦作为类比即可,在梦里,你一定有过一切都很真实的感觉,但醒来发现太假了,原来只是场梦。所以我们现在无论觉得眼见多么为实,都有可能只是一个感受更真的类似于梦的东西,一旦从这个梦醒来,就会知道多“假”了。但问题是这个世界的“梦”一做就是几十年的体感,怎么算醒呢?有没有觉得那一刻和死亡很像。人类的死亡就可以类比为梦醒的那一刻。其实很多时候做梦里遇到危险或者在梦里被杀死的一刻就会醒来,黑客帝国也是这么操作的。所以死亡也许是人类从这个世界自然跳出的方式。所以死亡你现在觉得很可怕,但迎接你的可能是一个不同的外部世界而已,至于那个世界更糟还是更好,我的观点是,至少会知道更多,出于求知欲,去那个世界会更好,但出于谨慎,还是享受完这个世界更好,万一醒来是个没有艺术和娱乐且不如现在的荒芜之地呢(就像三体世界那样)。当然也有可能死亡等于一切化为虚无,但这就变得很无聊,人类就相当于更高等类似于神的存在创造出的玩物,就是在游戏里生游戏里死,一生也无法知道世界之外的真相。如果这个世界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梦”一样的存在,那么死亡后就会有新的未知和冒险等着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