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茶茶】迈向大容量NVMe时代?海康威视C3000测试报告

2020-08-04 11:20 作者:茶茶12127  | 我要投稿

随着国产SSD走上市场,国内SSD市场价格动不动来个过山车的时代算是结束了。所以大容量NVMe SSD也开始逐步白菜化。那么开始走向主流的NVMe SSD用起来会如何呢?今天就带来海康威视C3000测试报告。


产品开箱图赏:
来简单介绍一下SSD的一些细节。包装还是海康比较典型的那个盒子。


附件相当标准,原装散热片、简易螺丝刀、安装螺丝、质保书。


基本参数就是1TB容量,NVMe规范,M.2 2280。


SSD的接口是标准的M.2 M-KEY,走PCI-E通道。


SSD的主控是Marvell 88SS1092-BTB2,看起来应该是江波龙整合的那个方案


SSD采用的是四颗HKN6T4TBAB316CL,应该是江波龙做的封装,打上海康的标。这个颗粒直接的来源暂时没有查到。


C3000是带缓存的方案,缓存采用的是海力士的NT6CL256T32CM-H1,这是一颗LPDDR3颗粒,单颗容量1GB。


原装的散热片就显得有些拉跨,实在有些薄。



产品测试平台:

简单介绍一下测试平台。


用到的主板是技嘉的Z270-PHOENIX GAMING。


内存是金士顿的DDR4 8G*4。实际运行频率是2666C15。


显卡采用的是迪兰恒进的VEGA 64水冷版。


系统盘用的是INTEL的535。


散热器是EK的AIO 360 D-RGB。


硅脂用的是乔思伯的CTG-2。


电源是酷冷至尊的V1000。


测试平台是Streacom的BC1。



产品性能测试:

由于现在SSD充斥表面SSD,传统的跑分软件基本都沦陷。有介于此,这边启用了一套新的测试标准用于横向对比。

· 横向对比中统计的SSD经过全盘擦写和重新分区,消除新盘的鸡血状态。

· 连续读写性能选取HD TUNE的大文件读写测试,文件大小为50GB。

· 4K随机性能采用IOMETER混合读写,分别进行QD1的浅队列和QD32的深队列测试。因为日常使用中不会存在纯粹的读写行为,会在读写测试中反向混入25%的负载(例如读取测试中75%读取,25%写入)。

· 现在部分SSD会通过玩命调教固件来提升4K的随机数值,所以这边引入4K离散值统计来让那些表面SSD露出原型。公式中是对 SSD自身IOPS平均值计算离散程度,不会出现性能低的SSD,离散会较低的BUG。

· 离散测试是通过IOMETER来跑,测试前会先运行120秒剔除缓存的干扰,然后运行12分钟收集600个数据样本。所以我的离散测试会比较针对存储颗粒的自身性能。

· IO延迟的部分则会采用AS SSD 10G文件测试,连续三次读写延迟的数据取平均值。

· 表格实在比较庞大,手机端还是横过来看更方便一下,电脑端就当治疗颈椎病吧。


以下为横向对比统计的图表,从横向对比来看,现在NVMe方案的提升还是比较明显,C3000与之前的产品相比还是可以有一定的优势。


下图是离散部分的测试。先说速度,速度上看,C3000的表现还是比较好的,深队列写入可以超过10000。稳定性上来看,C3000这个方案在消费级上算较好的水平,但是与企业级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这里测试了一下加强散热之后的性能变化,在离散图表上可以看到性能还是有一定的改善。整体速度基本不变,但是离散稳定性有比较明显的改善。所以如果使用场景比较极端的话建议自己更换散热片。


常规产品性能测试大致会分为三段。

开箱性能测试,这个环节可以测试出SSD在最好状态下大致可以达到什么性能。

压力测试,这个环节通过长时间满载写入,用于测试SSD在极端压力下性能会到什么程度。

日常状态测试,在压力测试之后,会通过一小时待机和重新分区让SSD重新恢复,来体现日常使用中的性能表现。


先从文件基准来看。两张图第一张是新盘测试完一些常规BENCHMARK之后进行的,第二张图是全盘擦写之后再跑一轮常规BENCHMARK之后进行的。

如果只是运行50G的文件写入,C3000很难看到缓外的速度,缓内写入速度为1750MB/S左右。


然后是最有看头的SSD压力测试。在新盘状态下HD TUNE的读写曲线大致在1180.9MB/1413.1MB。


对SSD的擦除采用HD TUNE对SSD进行持续擦写,这个环节的负载是所有测试中最高的。C3000大致的运行状态是SLC缓存写入1400MB/S左右,缓外写入500MB/S左右,缓外一边擦一边写300MB/S左右。与江波龙同方案的运行情况十分类似,应该是江波龙做的。


在完成压力测试后相当于容量用尽状态的测试,也基本验证了擦写测试中的猜测。在一边擦一边写的时候还是可以保持较高的速度,不会出现特别崩溃的状况。


在待机一小时之后,读写性能为1177.9MB/563MB,说明SSD的垃圾回收做的还是比较积极,基本看不到在一边擦一边写。SSD的SLC缓存大概是75G左右,所以50G写入测试是看不到缓外速度的。


常规跑分测试:

然后看一下不同测试软件的跑分情况,AS SSD是3434/3419。总体来说就是中游水平。



ATTO新盘的测试没有截图,CrystalDiskMark、TxBENCH大家参考一下即可。



简单总结:
就性能而言,海康的C3000的速度属于中等水平,不算特别快但是可以满足使用需求。离散上看,采用M牌的主控方案具有比较好的离散控制,读写的稳定性都会比较好。所以对于C3000这样的产品关键还是在于是否可以放在一个合适的价格,是否有合适的售后服务。让SSD市场开始进入大容量SSD的普及时代。


感谢阅读





【茶茶】迈向大容量NVMe时代?海康威视C3000测试报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