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科研二次元】游戏《三伏》中的禅宗思想与致幻蝉花背后的探究

2023-08-10 22:44 作者:蓝雪爱  | 我要投稿

几年前,一款剧情类游戏demo以凿开墙内发现的几个造型诡异的尸体震惊玩家。原来,游戏的叙事表现力还可以如此震撼!(当然,同作者的《烟火》已经震撼过玩家一次了) 游戏《三伏》在鸽了几个三伏后终于亮相了,有幸在这个三伏第一天写写这个《三伏》剧情中那个充满魔幻的年代。

科学之光没有照亮的地方,迷信就会滋生,生长,蔓延,侵蚀,直至吞噬。这,也许就是贯穿了《三伏》中所有迷幻场景的源头——蝉花。

《本草纲目·虫三》集解有云:“蝉花所在有之,生苦竹林者良。花出头上,七月采。”如果真的浪漫将蝉花当作一朵花来看,蝉花的意象确挺浪漫的,它盛放在三伏,这是一个阳气浮于外阴气藏于内的时节。蛰伏而后绽放,确实但得起“花”之名,但再怎么浪漫也掩盖不住,

蝉花,是是一种在虫子尸体上生长的真菌,类似于冬虫夏草,幼蝉头上的真菌不断侵蚀蝉的身体,直至宿主死亡真菌破壳而出绽放出如花般的真菌

。这个意象结合《三伏》的故事,实在太巧妙了,恰恰蝉花生在川蜀地区,也就是故事中的“山城”,恰恰它开在三伏天,开着阳气正盛之时的“山城”。

《三伏》的叙事手法真的很美,充满魔幻,这也得益于故事中反复出现的蝉花意象。逻辑无法解释的地方,玩家无法看到的视角和时间节点,就通通借由蝉花和那张广告光盘把真相呈现出来。故事中大恶人杨伯鸿蛰伏在山城,他是在三伏的阳光下逐渐吞噬着蝉蛹的真菌,而

故事的作者在将三眼神童故事真相剖开的过程中“调查局”“上头”“录像厅”也不断的提及这种侵蚀着幼蝉的真菌,它们不是一株它们一簇簇的存在,它们长在阴暗中见不得光蚕食着美好的生命获取营养。而终会破土而出死在三伏烈日正盛的阳光下。

在《三伏》中凡是出现蝉花的地方都是一簇簇的,在能够看到幻象的眼睛中,在潜能研究所背后的大佛身上,在第一章震撼的一幕,那三个姿势诡异的尸身之上,蝉花是揭示真相的通道。也是这一切魔幻的开始,要不是有杨伯鸿之流的真菌寄宿在那个时代,以超能力开发为由,明白真相人纷纷主动入局。

一切都为了利益,正如我们的玩家一样,在一次次玩游戏的过程中,我们不论选择什么选项结局都是一样的。不论我们给孩子选哪双鞋,我们选择抛硬币那一面,我们选择哪只三眼神童的眼睛,这些都阻止不了聪明人手握真相走进荒唐。

当看到王总顶着锅练习超能力时,不知是该哭该笑,他根本不相信超能力啊!和他的那些会主动把孩子送到杨伯鸿的超能力培训学校的员工一样…… 有学校能管住自己充满问题的孩子……别人都在学超能力我们不学就显得奇怪……学不好又怎么样反正也学不坏……就算根本没有超能力那东西万一歪打正着也是我们炫耀孩子的谈资……

王总和这个局中的所有布局者都不相信超能力,一切都围绕这浮华和虚荣。

员工骗孩子,是为了名;王总骗员工,是为了利;杨校长骗王总,是为了钱;骗了杨校长的背后之人呢?是为了权吧。于是各怀鬼胎心照不宣的一群人团成了一簇簇蝉花,破蛹而出

闭口不言的人,掩盖真相的人,都是帮凶。除了蝉花意象外,在《三伏》中还有一种花——莲花。也造就了这部作品中的宗教氛围。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这,便是因果。 在蝉花营造的幻境中,莲花酒店,莲花池,莲花的意象不断出现。明镜台作为调查局反腐行动代号,和莲花一起对应着禅宗自性本来清净的思想。而主角徐清源从一开始算命机的荒诞玩笑里也能看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洒脱性格。

而这句话本身还有一段禅宗的故事。 佛教禅宗五祖想把衣钵传于他的弟子,于是出题:“谁能写出具有大智慧的偈子,我便将这禅宗的衣钵传给谁。”大弟子神秀觉得自己在弟子中与师父相处最久,又作为大弟子最应得到衣钵传承,神秀就在寺庙的墙上写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看后告诉大家,这首偈子很好,大家按照这首偈去修行,可以保持明净,免得堕入魔道,但,这首偈子并没有认识到佛的本性,还不足以传承他的衣钵。 而一位在柴房打杂的俗家弟子看到了神秀所作的偈,他写了一首,他不识字,就让人在旁边写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禅宗五祖看后把这位弟子找了出来,当众打了一顿,说他瞎改。大家以为这事就过去了,但某天晚上悄悄遣这为弟子下山,同时带走了他传承下来的衣钵。这个弟子就是之后的禅宗六祖,慧能。

心里有挂碍,就要在世上“时时勤拂拭”如心里连挂碍都没有,何必拂拭呢?

但正是因为对世间的正义与美好还有向往还有追求,这个世间才会变好,才会有那么多人来“时时勤拂拭”,也有那么多充满遗憾的人愿意暂离世间,站着更高的角度思考如何永久杜绝尘埃。

绝对的清澈澄明的境界也许就只能是根本没有才能达到的境界吧,但还有那么多人愿意为了这个理想而献上一切,这就够了。

本是道士,不愿惹就不必惹上是非,但徐清源还是去了。本是餐馆服务员,不能成为警察明知只能在阴暗中行动,邱芜也还是去了。参加调查行动的二人,在一开始做出来选择。

有人说,佛道是避世的宗教,其实出世不是避世,跳出局中局,才能看清世间像。禅宗是一种积极的哲学思想。

在《三伏》开始幻象中售票员问了一句难解的句“

我穿上衣服也不是人,他们披了一层金,就被唤作佛”

,玩家至游戏结束也没有回答,玩家根本不必回答也能正常走游戏流程。这就是真真假假,也能看出《三伏》本身不是在解谜,只是在讲故事。透过游戏语言演了一部电影。

杨校长不是真的校长,他是个拐卖儿童的杀人犯,甚至他带眼镜都不是真因为近视。王总不是真的企业家,他设计害死苏小姐一家得到公司的主权。调查局原来的领导也不是正义的人,过不了政审不能当警察的邱芜确真的去舍命救人。假道士徐清源恰恰应了那句话“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得了真解脱。

徐清源也许不像他道士的表面那样洒脱,继续背负着遗憾以调查员的身份在高架桥下黑暗地方潜行。

孩子在剧情中呈现着不同的样子,一会儿披肩发像邱芜,一会儿短发像唐雨,一会儿双麻花辫子有好像杨伯鸿曾失手害死的女孩。

在故事结尾,徐清源的背影,孩子的背影,邱芜的笑容,那只磁器口商标的小猫警徽,也许全部都是假的。

也正是如此,应了故事中佛教的意味。真做假来假亦真,假做真来真亦假。真真假假,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故事的真根本不是真,假也未必是假。所有人的选择,只是在他做出选择的当下,表现出了他自己。因果轮回,心存善念,种下善因的瞬间时空变幻流转,莲花自污泥而出,破除一切幻象。 真真假假,最重要的是,我们的选择。我们选择相信真,还是假?我们选择

去真

,还是

存假

蝉花开在莲花处,清源尚在明镜台

,为了未来,我们必须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还 真相大白。

【科研二次元】游戏《三伏》中的禅宗思想与致幻蝉花背后的探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