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050】英国议会改革
Part 1
自十九世纪初叶以来,为适应工业革命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英国在上层建筑各个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把英国社会推进到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历史学家们把这个时期称为改革的朝代,让我们来看看作为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标志的议会改革。
议会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政权组织的代议机构。议会在英国出现得最早,以后逐渐扩展到其他许多国家,所以英国议会又被人们称为议会之母。英国议会是英国的最高立法机关,它包括君主、上院和下院。上院是贵族院,下院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年满18岁的英国公民都有选举权。
议会的职权主要是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监督政府和监督财政。议会每年 11 月前后在议会大厦上院会议厅开会,届时由君主主持丰富多彩的开幕典礼。开幕式后,两院议员分头集会,下院开会时议员分坐两边,执政党议员坐右边,在野党议员坐左边。议会的会议和辩论都通过媒体对公众开放。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最初是国王的御前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人最早有国王、大法官、大贵族等。以后,中小贵族、市民也被邀请出席,这样,御前扩大会议就逐渐被议会这一称谓所取代。
Part2
在中世纪,议会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正如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所说的,君主有权召开议会,有权解散议会,有权赞同或反对议会所做的一切。
经过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8 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所以直到 1832 年改革前的一个半世纪,英国还是一个十足的贵族国家的旧英国。包括议会在内的整个国家政权仍受王权、土地贵族势力所操纵,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
十八世纪后半叶,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到十九世纪初,国家的社会经济面貌、人口分布已发生极大变化,大批劳动人口迅速流向原本较落后的西北地区,一座座新兴的充满活力的工业城市拔地而起。机器大工业飞速发展,高大的烟囱在城市上空喷吐着浓烟,各种各样的工业制成品从企业的生产流水线上流向世界各地。不到一百年的功夫,英国已经变成了世界工厂。资产阶级在这一百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
Part 3
研究学者:“不过在从资产阶级革命,1688 年政变以后,一直到十九世纪初叶,这一百多年间,英国的政治制度、议会制度还远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可言。议会的地位上升了,但是议会的成份并没有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改变,议会还一直把持在土地贵族、王权的手里。贵族们独霸议会的这个局面是从中世纪一直沿袭下来的,1688年的妥协并没有改变这种政治力量的对比。正如革命导师恩格斯所说的,光荣革命以后,俸禄和官职这些政治上的战利品留给了大地主家庭,其条件就是充分的照顾金融的、工业的和商业的中等阶级的经济利益。”
当时议会的选举制度既腐败又不合理。按规定,农民拥有年收入值40先令以上的田产就有选举权,但实际上农民受贵族地主控制,在选举中并不敢表达自己的意志,而是看地主的眼色行事。城镇居民的选举权更是控制在统治城镇的贵族、金融寡头们手里,选民实际上由他们指定。议员名额的分配更不合理,当时规定每个郡辖的选区和市镇的选邑,不管面积大小、人口多少,都各选派两名议员。
在工业革命以前的手工工场时代,议员多来自受王室、贵族控制的南部、东南部地区,议员不是皇亲国戚就是高级军官及其后代,人口不多的一个小镇就能派好几个议员出席会议,这样的选邑被人们戏称为“口袋选邑”或“袖珍选邑”。另有些市镇或郡区已人烟稀少、经济衰败,但因利益所系,贵族寡头们还把它们作为选区,派选民去选举他们指定的人当议员,人们把这种选区称为“衰败选区”!
Part 4
英国著名诗人丹涅尔·笛福,在他1726年出版的《不列颠全岛纪游》中说,英格兰南端的老萨鲁姆只不过是在一座小山顶上、方圆不过百米的一块地方。附近有一家农场,完全不是什么城镇,但它竟然也算是一个选邑,可以每年选两名议员进议会。
选举中营私舞弊、贿赂公行、买卖选票成风,怀特莫尔家族曾控制世袭布里季诺斯的议员席位近三个世纪,乔治三世国王就是贩卖选区、拉选票的头号人物,当时议会的下院没有一个议员不是靠贿赂选出来的。工业革命中新兴的郡区或工业城镇的议员席位,或是少得可怜,或是干脆没有。英格兰南部各郡平均一万人就有一个议员名额,但新兴的北方各郡平均要五、六万人才摊一个名额,而新兴的工业城市,像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在改革以前一直无权派代表出席议会。
研究学者:“落后的、腐朽的议会制度,严重地阻挠着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推动工业革命继续深入,以带动英国全面的近代化,就必须首先打破这个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下大力气来改革落后的、过时的议会制度。这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强烈要求。”
Part5
为争取自己的政治权力,十八世纪中叶,资产阶级和新兴的企业主们率先发动了争取议会改革的激进主义运动。1763 年 4月,伦敦一个富商的儿子下院议员约翰·威尔克斯,在他创办的《北方不列颠人报》第 45 期上发表匿名文章,抨击乔治三世国王和他的政府的专横行为,要求改革腐败过时的议会选举制度,宣称国王与最低下的臣民都是平等的,高呼自由是英国人民的特权。政府无视威尔克斯享有议员的豁免权,竟把他投进了伦敦塔进行审判。伦敦的资产阶级首先挺身而出保卫威尔克斯,他们游行示威、焚烧国王和首相布特的模拟像,高呼威尔克斯与自由的口号。当局迫于压力,只好释放了他。但是接二连三的迫害,甚至暗杀的威胁,迫使威尔克斯出逃法国。
1768 年,威尔克斯回国参加大选,在身陷囹圈的情况下又三次当选议员。下层群众在城内外许多房屋的门窗上画上45号,意指第45期《北方不列颠人报》,支持威尔克斯。不少地方威尔克斯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在街头兵刃相见,死伤多人。伦敦市政厅则屡遭袭击,王宫甚至被围,伦敦港口一度瘫痪,当局迫于压力,不得不承认了威尔克斯的议员资格。
Part6
1775年,以改革运动之父美名著称的约翰·卡特莱特,出版《抉择》小册子,随后又成立宪法知识协会,提出系统的议会改革纲领。后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著名政论家托马斯·潘恩,发表《人权论》一书,要求改革不合理的选举制度,给劳动群众以政治民主权利,改善劳动群众的经济地位。手工业者托马斯·哈第则创立了伦敦通讯会社,要求改革议会选举制度、廉洁政府、裁减军队、给人民群众民主自由等。激进运动遭到小皮特托利党政府残酷镇压,《人权论》被禁止发行,潘恩被迫出走法国,哈第等则遭逮捕。
1815 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陷入经济困难,农业萧条、粮价下跌。为保护大地主、大农场主的利益,维持国内粮食价格不下跌,政府于 1815 年颁布《谷物法》,用价格限制国外粮食进口,规定当国内小麦每夸特达到或高于 80 先令时才允许进口谷物。高粮价意味着较高的生活费用支出和高工资,这极大地损害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和广大工农群众的利益。在1818至1819年间,英国不少城市的工人、市民和资产阶级共同举行集会、示威,要求改革选举制度,取消《谷物法》和禁止结社的法令。
Part7
1819年8月的一天,有8万多群众齐集曼彻斯特的圣彼得广场向当局示威。当大会主要发言人亨特走上讲台发言时,一队手特马刀的骑兵突然冲进会场,乱砍乱杀,当场死伤400余人。这队骑兵的主力,就是曾在滑铁卢战役中立下战功的骠悍骑兵团的6个连,所以这次惨案就被人们蔑称为“彼得卢屠杀”。
1830年初,银行家托马斯·阿特武德组成伯明翰政治同盟,斥责大贵族在下院有充分的代表权,而工业和商业几乎全无代表,认为改革这种状况对国家的昌盛极为重要。接着,以苦赖斯为代表的中等阶级改革派组成了首都政治同盟,两组织在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斗争。伦敦的手工工人则成立起工人阶级全国同盟,他们的要求更激进,他们的口号是:要么普选权,要么什么都不要。
迫于群众的压力,1830年11月,辉格党议员格雷伯爵表示应该考虑改革。时任首相的托利党人威灵顿,这个1815年在滑铁卢打败拿破仑的有名的铁公爵马上跳出来反对。他说:我不仅不准备提出任何这种性质的方案,而且愿当场宣布,就我本人而言,只要我在国家政府中担任一官半职,我就认为我的职责是当其他人提出这类方案时进行抵抗。威灵顿的顽固态度最终导致他下台。
Part 8
格雷组阁后,提出改革议案,遭下院强大的保守势力否决。第二年,新的不院通过了改革议案,但上院又亮出红灯。群众被激怒了,在伦敦,人们砸碎了威灵顿和其他反对改革的贵族宅邸的玻璃窗,在诺丁汉,纽卡斯尔公爵的城堡被付之一炬。在西南港口重镇布里斯托尔,群众捣毁了市政厅、市议会、监狱、海关等重要市政机构,有趣的是他们还给该市的威廉三世国王雕像头上戴上了一顶由小帽。
历经几个斗争回合,英格兰、威尔士的改革议案在1832年6月获议会两院通过,随后又通过了苏格兰、爱尔兰的改革议案,经国王批准正式成为法律。改革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议员名额,有143个衰败选区、口袋选区、袖珍选区或被取消,或减少了议员名额,在新兴的地区和工业城市新设了40多个选区,使工业资产阶级能够向议会选派代表。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划一、放宽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增加城乡选民人数,全国选民约增加30万,由1831年的51万增加到81万,约占全国成年人口8%。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表进入了议会,从土地贵族手里争到了部分政治统治权。
Part9
研究学者:“如果从具体成果来看,1832年的议会改革法是相当保守的,得益的是资产阶级。新增加的选民绝在多数是城市的资产者,工业资产阶级通过这一次改革在议会里取得了席位,但是他们的席位很少,可以说只是分享了一点点的政治统治权,而为改革英勇奋斗的广大的劳动群众依然处于无权的地位。尽管如此,I832年的改革在英国近代的历史上,仍然不失为是一次有划时代的意义的、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1832年的改革对王权、贵族、盘踞的几百年的政治堡垒,即旧的议会制度,发起了总攻。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从而为英国近代一系列的改革打开一条通道,成为一个重要的起点。从这以后,英国资产阶级一步步的通过改革,排挤贵族在政治上层建筑领域的势力,扩大了资产阶级民主,丛而把英国社会推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崭新时期。”
英国资产阶级能够选派代表出席议会,就意味着他们在政治上有了发言权。尽管他们在议会里的声音还不够大,权还不够多,但毕竟坚冰已被打破、航道已经开通。此后,他们利用议会政坛,以和平改革的手段一步步排挤着贵族寡头的政治统治,逐渐扩大资产阶级民主,把英国推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崭新时期。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得以持世界资本主义之牛耳,正是1832年改革为其奠定的政治基础。
1832年以后,英国议会还在不断地进行改革。1846年,《谷物法》被废除,英国走上了完全经济自由的道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通过、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并实行单议席选区制。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到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Part 10
今天在英国,年满18周岁者都有选举权,选民人数占全国成年人口的97%。从1832年开始的一系列改革,使英国成为近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国家。议会民主制度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自由贸易原则,确保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在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在世界上的垄断地位得到巩固,成为世界工厂,这一切都与议会制度的改革有密切的关系。在今天,英国的议会改革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上议院贵族老爷们的命运。1832年改革以后,上院的权限不断受到削弱。上世纪以来,上院已无权提出财政议案,无权否决下院三读通过的议案,搁延否决权的时限也由两年缩短为一年。
1998年11月,现在位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君临上院,宣布将剥夺部分世袭贵族议员在上院的席位,剥夺其余部分世袭贵族议员的表决权,以期达到废除贵族在上院的特权,促使上院民主化的目标。1999年初,布莱尔政府颁布了改革上院的计划要点,总目标是逐步取消世袭贵族、公、侯、伯、子、男爵的上院议员资格,而代之以终身贵族和从无党派人士中选举产生的人民的贵族。这个计划实行的如何,人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