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PFC电源设计与电感设计计算

2023-08-09 22:02 作者:追风喜君  | 我要投稿

(一)为什么进行PFC?

进行PFC的原因:减少对输入变压器的压力,防止高次谐波造成变压器的发热,如果谐波返回发电机,可能会造成发电机的烧毁,引起电网解列。

为了实现对电网的影响最小:希望接的是电阻负载。尽可能做到纯电阻负载。

(二)常见PFC电路和特点:

CCM VS CRM:CCM通常采用定频控制,CRM变频控制,CRM在频率跟不上的时候可能会出现DCM。

开关器件类型选择:ICBT适合低频大电流,用MOS管可以把频率设计得很高,因此电感体积也随之变小。MOS管关断速度比IGBT快,IGBT的拖尾效应会使关闭的时候损耗大(因此频率做不了很高)

CCM的缺点:CCM的Boost的二极管要用快恢复二极管:二极管续流结束了,需要使得开关管再次导通,此时SW点电压是0,但输出电压Vo 400V 二极管被突加反压。会有一个很大的反向电流,防止大电流往下灌(瞬间di/dt非常大 管子发热很大)。

CRM的优点:而CRM不需要使用快恢复二极管,损耗也小。SIC二极管不存在恢复过程,但也相当于有个电容并在二极管两端。加反压的时候有输出电压对二极管充电,会产生高频的振荡,因此也存在EMI的问题。因此PFC采用CRM模式更好。

CRM的缺点:纹波电流大,需要电感能承受较大的纹波电流,同时对器件的电流应力要求较高。大功率时不用单个的临界模式(采用交错并联技术)

两路交错BOOST:电流纹波会大幅度变小!两个单路的电感量都很小,最后的电流纹波也很小。两个小体积电感加起来比一个大点感要小。小功率时用单路PFC,大功率用两路交错。

交错Boost电流叠加结果的纹波与占空比有关系。双路时占空比为50%时,没有纹波电流。

选三路时电感量可以取的比较小,大功率时用三路很合适。

无桥PFC(没整流二极管的桥):降低二极管压降,提高效率


工作原理:Q1和Q2当做二极管,Q3和Q4交替导通。输入电压为正时,当Q3导通,输入电压给电感充电;当Q4导通时,Boost通过Q1,Q4进行续流。当输入电压为负时,电流反着流。上边两个管子是低频管。

维也纳PFC:可以实现800V的升压,类似电荷泵。好处:用一个开关管就可以实现正负换向。缺点:用很多二极管,损耗比较大。

三电平的概念:正电压、负电压、零电压

A-NPC三电平:

与维也纳相比,正/负半周时只有一个二极管在工作,效率明显高很多。两个高频管互补导通,一个开通,另一个就续流。Vin正半周时上半部分续流二极管工作,Vin负半周时下半部分续流二极管工作。(效率高,广泛应用)如果能改成断续/谐振,效率会更高!可以用比较低的频率,因为电感量比较低,可以用IGBT

大功率时电感非常昂贵。采用三电平的好处:如果后级需要800V的高压输入,采用三电平相当于各400V升压,电感上承受的反压只要400V,因此电感的尺寸会小很多。

两电平:场效应管上的电压只有两种状态:0V和800V

三电平:降低管子电压应力;减小电感的感值(变为1/2)因此可以提高频率

(三)常见PFC电路和特点:

电感是低频电感,工作在50Hz,不在意低频损耗。低频电感使用硅钢片绕制,很便宜,在半个工频周期只开很少的次数,IGBT在200Hz左右工作,基本不存在EMI的问题。不存在升压功能,但可以解决高次谐波。











PFC电源设计与电感设计计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