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僖公之女文姜如何直接或间接改变了齐、鲁、郑三国的命运?
因为周礼规定“同姓不婚”以及其他原因,所以春秋时期的诸侯正妻基本上都是异姓诸侯的公室女子。正因如此,春秋时期的很多诸侯之妻能影响包括夫家在内的多个诸侯。比如齐僖公之女就直接或间接改变了齐、鲁、郑三国的命运。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说说一家之言。

姜姓齐国第十三代国君齐僖公有个女儿,后世一般称之为“文姜”。根据史书记载,文姜与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诸儿(齐襄公)之间有“德国骨科”,此时也被认为是春秋“礼崩乐坏”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不过“德国骨科”终究是不能结婚的,齐僖公还是要按照周礼给文姜找个丈夫。

齐僖公最开始想把文姜嫁给“小霸”郑庄公的太子忽,但太子忽以“齐大非偶”为理由拒绝娶文姜。郑庄公去世后,太子忽继位,是为郑昭公。结果郑国爆发内乱,郑昭公先是流亡,最后被大臣杀死。后世不少人觉得:如果郑昭公和文姜结婚,或许能凭借齐国之力来平定内乱。

与郑国结亲不成,齐僖公最后把文姜嫁给了鲁国国君鲁桓公。周桓王二十二年(前698年)齐僖公去世,与文姜“骨科”的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而齐襄公继位后一直没忘了妹妹文姜。周庄王三年(前694年),齐襄公邀请鲁桓公夫妇到齐国访问,趁机与文姜重温旧梦。

齐襄公与文姜的不正当关系引起了鲁桓公的强烈不满,一怒之下骂了文姜。鲁桓公此举激怒了齐襄公,派人暗杀了鲁桓公。鲁桓公死后,文姜的儿子同继位,是为鲁庄公。因为父亲的突然死亡和母亲的丑闻,所以鲁庄公的地位不是很稳固,为后来的“三桓”专权埋下了伏笔。

而齐襄公的荒诞行为也引起了齐国内部的非议,成为齐国内部矛盾激化的导火索。周庄王十一年(前686年),齐国爆发内乱,齐襄公被叛臣所杀。因为齐襄公的荒唐行为让他的儿子无法继位,所以齐国从齐襄公的弟弟中选出了新的国君,他就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

综合来讲,文姜的婚姻先是间接导致了郑国的内乱和衰落,又直接导致了鲁国的国君失势和“三桓”崛起,最后间接引发了齐国内乱,为齐桓公继位创造了条件。可以说,齐僖公之女文姜直接或间接改变了齐、鲁、郑三国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