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善意——王尔德童话作品经典选集的闲谈(一)

我又来更啦……
尝试一下记录自己看过的书并有所感悟吧
这本《夜莺与玫瑰》还是在学校的书店买的。当时本来挑了别的书,就看见两个高二的女生,一个跟另外一个吹这本译本是多么的好,吹了大概五分钟,于是我十分厚颜无耻地当着她们的面拿走了书架上的最后一本……

然后一看,作者王尔德,译者林徽因,这是什么神仙组合i了i了。
不过看王尔德的童话,像我这种敏感的人还需要备点纸巾和救心丸……
接下来带来每一篇的概述及部分吐槽与感悟。
夜莺与玫瑰
青年学生的意中人要求他以红玫瑰为交换才能与她跳舞,这个要求学生却无法做到。
而青年独自发牢骚时,又被夜莺听到,夜莺认为青年学生是个有情人【我感觉就是夜莺喜欢这个青年而已】于是找玫瑰树要一朵玫瑰。但是两棵玫瑰树分别开的是白玫瑰和黄玫瑰【难道就不能染个色吗】,黄玫瑰树告诉夜莺获得红玫瑰的方法是在胸口插尖刺后整夜歌唱【属于是献祭了】。夜莺于是毅然献祭了自己得到了红玫瑰。
可青年拿到红玫瑰后送给教授的女儿时,她却嫌弃花没有珠宝好看,碎了青年的美好幻想,于是青年重新细读哲学去了。【所以有没有可能王尔德是想告诉大学生不要随便谈恋爱还得以学业为重……】

夜莺与玫瑰的主旨是很复杂的。
最浅显的,是利与爱的关系。可能是文末的讽刺性结局很出人意料吧【当然这是王尔德童话的话那可是基本操作了……】,教授女儿的观念是当时最正常的亦是最庸俗的,她向往的是大臣侄子给予她的名利而不是青年学生给予她的真情。
但这个故事不止是讽刺,它更多的是在思辨,爱情与名利、生命、事业的关系。在对青年学生的线的处理上,王尔德讲明白了一个道理:爱情不曾像幻想中那么美好,也不会是生活的全部。青年学生最终回归了自己的学业,而且从他先前只是发发牢骚,夜莺来时他还在看书的细节就可以看出来,他并未在这场爱情的骗局中迷失,浪漫与理智同时显现于他一人身上。对夜莺的部分,则呼应古语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我愿意把夜莺对青年的感情理解为一种爱,正是这份强烈的爱让她【当时看到这个称谓时我就脑补了夜莺与青年的CP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但透过主干,看到其它的情节,我发现这个故事还讲明了一个更重要的道理:在这世上,遇到爱、遇到美并不稀罕,难得的是遇到理解。在前期出现的壁虎和金盏花听说青年哭泣后都冷笑他;青年认为来跟她报喜的夜莺是没有感情的东西;教授女儿也看不出青年的好心,唯一的理解是夜莺对青年忧郁的理解,但我想多半是出于夜莺的爱意,而且这个理解也错付了。而青年不理解夜莺的关键原因就在于青年听不懂夜莺说的话【说明学好外语很重要啊】,似乎整个故事的悲剧就是由一系列不理解造成的。我只是不清楚,王尔德是对人与人之间的不理解感到无奈,还是希望人们去尽力地理解他人。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理解难得,我们不需强求,却得加倍珍惜
幸福王子
城里立起了王子的雕像。同时一只燕子爱上了芦苇,之后发现自己错付了【我寻思王尔德是不是经常脑补不同物种会杂交出什么东西,为什么总是在生物圈里乱点鸳鸯谱呢】,他飞去过冬时经过了幸福王子(的雕像)所在的城市。幸福王子却一点也不幸福,他看见百们饱受苦难,于是让小燕子取下自己刀柄上的红玉给妇女,取下自己青玉做的眼睛给流浪汉,取下身上的金叶给乞丐。留在这个城里的小燕子冻死在雕像身边,幸福王子的雕像因为没有了装饰而被大家推到,可他铅制的心却无法碎裂或熔化,这颗心与小燕子作为这个城里最宝贵的东西一同前往天堂。

王尔德对王子是什么感情,为什么把人设塑造得这么正又都要把他们写死啊
总之这个经典故事的主旨也很复杂。就谈两点吧。
首先是幸福王子的成长。他及他的雕像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他本人活着时,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没有忧愁哀伤或烦恼,可以说是相当幸福的一生;第二个阶段是他成为雕像后见到小燕子前,看到城里的一切丑恶与肮脏,才意识到大部分人都享受不到幸福,这是他的成长,但是此时他铅制的心赤诚如金双手却冰冷无力。作为雕像的他什么也做不了;第三个阶段是遇见小燕子后,在小燕子的帮助下他做了三件好事,他迎来了自我价值的实践与自身命运的救赎、升华。他的幸福,也从他生前的物欲幸福升华到了现在的精神幸福。王尔德通过一个王子的成长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不是接受和享受而在于帮助和给予。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其次是小燕子的变化。当他第一次帮王子行善事后说“虽然天气很冷,可我这时候却觉得特别温暖。”从后面他冻死可以看出这个温暖是他心里升起的暖意。这让我想起先前看的《坏蛋联盟》中的一句话善良之花生长于所有人的心里,只待盛放。小燕子成全了幸福王子,而王子也升华了小燕子的心。当他们共同为着尽善去奉献时,他们的灵魂变得无比高尚。
最后,我发现王尔德的童话,以及所有的童话,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大爱。大爱都是朴素与卓厚的,如同一滴水渗透了土壤。幸福王子的爱是对所有人的爱,这份爱并不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而是以他人的幸福为目的。也许这也是为什么童话中的主角很多都是王子、公主,年轻的他们不为政治斗争操心,当他们拥有大爱时,他们就敢于将这份大爱付诸实践,无所顾虑;也正因他们有如此权力、资源、地位,他们的大爱才有能力付诸实践。这种大爱,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高尚精神洗礼,洗净之后,是天容海色的澄清。
巨人的花园
自私的巨人不准孩子们到他的花园里来玩,把孩子们赶了出去。可他的花园再也无法迎来春天。当小孩们再次来玩时花园恢复了生机。巨人意识到是孩子们带来了春天,他帮一个爬不上树的小孩子进入了花园,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可那个小孩再也没有出现过。直到他老以后看到了那个小孩,意识到小孩是来送他一程的天使,于是前往了他的花园。孩子们看到巨人死在树下,身上覆盖着白花。【王尔德终于有点心让一个角色自然死亡了……】

这个故事相当得简单,主旨也很明确:一份善意,带来春暖花开。类似于上一篇,巨人因为与天使男孩相遇升华了内心,但这一次,是男孩激发了巨人内心的美好品质。或许这就是王尔德,以及那么多作家创作童话的初衷吧:通过对美好事物的颂扬,激发人们心中的那份善意,这善意如萤火,照亮岁月的悠长。
今天就先做到这里啦……明天还有《驰名的火箭》《少年王》和《星孩子》啦……
真的好累啊……做了大概两个小时
下午去看开联的电影,明天或后天再出个影评什么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