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天理,灭人欲",最早并不是宋朝朱熹说的,类似的提法早有渊源,《礼记乐记》中说:"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作乱之事。"
人为外物所诱惑而丧失了天理、纵容人的欲望,于是有了各种邪恶的想法和恶劣的行为。
"天理"即自然,人的良知,
"人欲"则是对"天理"的违背,是自己作死之举,例如各种贪。
明朝圣贤王阳明,也提出过“存天理,去人欲”,“致良知”。
以恬静快乐为根本,以悠然自得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