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怎么选

《中药学》凌一揆主编
五味子 (《本经》)
【性味归经】酸,温。归肺、肾、心经。
【功效】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应用】
1. 用于久咳虚喘。本品酸能收敛,性温而润,上敛肺气,下滋肾阴,故适用于肺虚久咳及肝肾不足之喘咳,有止咳平喘之效。如五味子丸,以之配罂粟壳,治肺虚久咳;都气丸,以之配伍六味地黄丸,治肾虚喘促。本品也可用于肺寒咳嗽,但需配伍辛温宣散之品,如五味细辛汤,以之与细辛、干姜等温肺化饮之品同用,治肺经受寒,咳嗽不已。
2. 用于津伤口渴,自汗盗汗。本品酸涩生津,又能敛汗,故适用于口渴多汗之证。如生脉散,即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治热伤气阴,心悸脉虚、口渴多汗;柏子仁丸,以之配伍柏子仁、人参、麻黄根、牡蛎等,用治阴虚盗汗及阳虚汗。对于消渴证,也可应用本品,如黄芪汤,即以本品与黄芪、生地、麦冬、天花粉等益气生津药同用,治口渴多饮之消渴证。
3.用于遗精、滑精,久泻不止。本品有补肾涩精,收敛止泻功效,如《医学入门》五味子膏,单用本品治梦遗虚脱;《世医得效方》以之配合桑螵蛸、龙骨等,治精滑不固;四神丸,以之配伍破故纸、吴茱萸、肉豆蔻等,治脾肾虚寒,五更泄泻。
4. 用于心悸、失眠、多梦。本品有宁心安神作用。如天王补心丹,以之配伍生地、麦冬、丹参、枣仁等,治心肾阴血亏损所致的虚烦心悸、失眠多梦。
此外,以本品研末内服,对慢性肝炎转氨酶升高者,有降低作用。
【用量】2〜6g,研末服每次1〜3g。
【使用注意】本品酸涩收敛,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发均不宜用。《神农本草经》
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酸,温,无毒。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味皮肉甘酸,核中苦辛,且都有咸味,五味俱备,故名。性温无毒,入肺肾二经。滋肾经不足之水,收肺气耗散之金,除烦热,生津止渴,补虚劳,益气强阴。北产者良。
五味属水,而有木火土金,故虽入肺肾,而五脏咸补,乃生津之要药,收敛之妙剂。
《本草经解》叶天士
气温,味酸,无毒。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五味子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少阳胆经;味酸无毒,得地东方之木味,入足厥阴肝经。气升味降,阴也。
胆者担也,生气之原也;肝者敢也,以生血气之脏也。五味气温益胆,味酸益肝,所以益气。肝血虚则木枯火炎,乘所不胜,病咳逆上气矣。五味酸以收之,温以行之,味过于酸,则肝气以津而火不炎矣,肝气不足,则不胜作劳,劳则伤其真气,而肝病乘脾,脾主肌肉,故肌肉瘦削;五味酸以滋肝,气温治劳,所以主劳伤羸瘦也。
肝胆者,东方生生之脏腑,万物荣发之经也,肝胆生发,则余脏从之宣化。五味益胆气而滋肝血,所以补不足也,阴者宗筋也,肝主筋,味酸益肝,肝旺故阴强也。酸温之品,收敛元阳,敛则阴生,精者阴气之英华也,所以益男子精也。
《长沙药解》黄元御
味酸、微苦、咸,气涩,入手太阴肺经。敛辛金而止咳,收庚金而住泄,善收脱陷,最下冲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