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地推进,而另一场大事件几乎在同一时空悄然开启。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发动背景
五口通商后,西方国家对华贸易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在短期内呈现下滑态势。其主要原因为:
1、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有着顽强的抵抗力。
2、英国等国家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影响了对其他工业品的购买力。
3、太平天国起义严重影响了长江两岸六省的贸易等。
(二)侵略同盟
1、1856年年底,英、法达成联合对华发动侵略战争的协议,英国还寻求美国加入军事同盟。
2、美国“拒绝”了英国的要求,但表示愿意充当“调停”的角色。
3、沙俄也积极参与,企图趁火打劫,凯觑中国领土面积。
这样就形成了西方列强利用军事和政治同盟联合侵略中国的格局。

二、战争的初期进程与《天津条约》的签订
(一)战争初期的进程
1、1857年7月和10月,英国全权代表和法国公使先后登陆香港。沙俄和美国代表紧随其后,参加了对华侵略策划的会晤。
2、同年12月,英、法组成联军,进入珠江,直逼广州。28日,向广州发起攻击。次日,广州沦陷。
3、1858年1月初,英法联军洗劫广州,掠走大量财富。广州政府在英法军事管制的背景下,失去主导权,公务员仍然以清廷的名义为英法占领军效劳。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出现的第一个为外国侵略者服务的傀儡政权。
4、1858年4月,英法联军陆续抵近天津大沽口,美国三艘军舰抵近瞭望。
5、同年5月20日,英法联军闯入白河,炮轰大沽炮台,近千余名入侵士兵登陆作战。清军抵抗,战力不足,大沽失陷。英法联军随后顺河而上,直逼天津。
6、1858年6月底,中国分别与英国、法国、美国、沙俄,签订了《天津条约》。英法联军陆续南撤。《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帝对被逼迫签约的做法,开始忧心。这意味着在政治上,清朝的统治进一步动摇。他随后提出部分款项存在隐患,不予承认。英法代表宣布将再次北上换约。
7、1859年6月中旬,英法联军再次抵近大沽口。英国舰队闯入白河,登陆后强行拆除了当地的防御工事。随后,强入大沽口。25日,英军军舰开始炮击,引发第二次大沽口之战。中方奋起反击,英法联军的舰队被击毁、击伤多艘。英国军舰司令河伯受伤,英法联军为了挽回被动局面,陆续登陆作战,遭到清军狙击,向军舰迅速溃散而去。
在这场战斗中,英法入侵者死伤460余只,中国官兵阵亡36人。此次大沽口之战,以中国守军的胜利和英法联军的惨败而结束。
8、大沽口二战后,英法代表逃亡上海,军舰向南撤退。在英、法战败的同时,沙俄先美国一步,抵达北京,完成了条约的互换事务。
9、英法联军大败的消息传回英、法两国,激起了两国对华报复的军国主义狂潮,伦敦《每日电讯》鼓吹再次正义出兵。
10、英国内阁于1859年9月通过扩大侵华战争的决议。
11、1860年年初,英法联军近二百多艘战舰、两万余人,开赴中国。
12、同年7月,入侵渤海湾,同时清廷未作积极战备,静待两国代表登陆,以求“议和”事宜。
13、同年8月初,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未遭抵抗。8月中旬,先后侵略新河、军粮城及塘沽,与大沽口外的侵略军舰对大沽口炮台形成夹击之势。21日,大沽口战事打响,清军守军死伤上千人,炮台失守,天津被弃。三天后,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当地政府继广州政府后,再次成为傀儡政权。
14、1860年9月中旬,英法联军四千余人侵略张家湾,清军败退。21日,英法联军集中优势兵力对京津要道发起攻击,清军败退,八里桥失守。至此,清军无力再战,竟京师门户大开。次日,咸丰帝避往承德避暑山庄。
15、1860年10月初,英法联军直抵北京城,对圆明园进行了野蛮的洗劫。中华文明的历代结晶被抢掠焚毁,不计其数。
16、1860年10月13日,中国与英国、法国,签订《北京条约》。
17、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机吞占中国大量领土。
(二)《天津条约》的签订
1、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1)准许英法两国公使进驻北京,以平等的外交礼仪与清政府交往。
(2)开放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等长江各口岸为通商口岸。
(3)天主教、基督教传教士可以在中国本土自由传教,清政府须予以保护。中国人信教不得惩治、阻拦。
(4)英法两国国民可以在中国本土自由游离、通商。
(5)英法两国军舰、商船有权自由驶入长江流域及各个通商口岸。
(6)中方修改海关税则,对两国商船吨税等税项的征收,都要以英法两国的意愿为依据。不得出现有害于英法两国利益的修改事项。
(7)对英国赔款400万两,对法国赔款200万两。赔款交清后,英法军事力量退出广州。
(8)重申给予英法两国最惠国待遇原则。
2、中美《天津条约》
中美《天津条约》与中英、中法条约的内容基本一致。
3、中俄《天津条约》
(1)原本在陆路与中国通商的俄国,此后在商人数量、货物与资金体量上,不受限制。
(2)与英、法、美等国一样,必须享有各沿海口岸的一切通商权利。
(3)规定了俄国享有最惠国待遇。
4、《天津条约》的历史影响
(1)《天津条约》进一步扩大了西方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
(2)列强各国公使进驻北京后,直接插手、干预中国内政,成为清朝的“太上政府”。
(3)通商口岸的增加和海关关税的陡降,为外国商品肆意入侵中国市场创造了便利,中国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
(4)列强各国利用宗教在中国可自由传播的特权,争夺民众意识形态,在文化侵略的战略目标上,取得压倒性的入侵胜利。

三、英法联军攻陷北京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一)英法联军攻陷北京
1860年9月中旬,英法联军四千余人侵略张家湾,清军败退。21日,英法联军集中优势兵力对京津要道发起攻击,清军败退,八里桥失守。至此,清军无力再战,竟京师门户大开。次日,咸丰帝避往承德避暑山庄。
同年10月初,英法联军直抵北京城,对圆明园进行了野蛮的洗劫。中华文明的历代结晶被抢掠焚毁,不计其数。
(二)《北京条约》的签订
1、主要内容
(1)承认《天津条约》并立即公布生效。
(2)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3)割让九龙等地予英国,并归属香港辖区。
(4)对英、法的赔款款项追赠至800万两白银。额外向英国支付50万两白银,向法国支付20万两白银,作为抚恤金。
(5)准许华工与英、法两国直接立约,出国务工。
(6)不得干涉英法两国军人、市民、商人宣传宗教活动,归还被禁的宗教资产。不得干涉法国传教士在中国本土自由租、买田地房产,建造、改造自便。
2、历史影响
(1)通过《北京条约》,英法两国侵吞了中国大量的利益,中国再次被迫割地赔款,主权遭到重创。
(2)通过中俄《北京条约》,沙俄继康熙朝后,卷土重来,蚕食鲸吞中国大片领土。

四、沙俄侵吞中国大片领土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
(一)沙俄侵吞中国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通过武力压迫、军事渗透、威胁利诱等手段,迫使清廷与其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共计侵吞中国1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清廷谈判代表曾在会议上就中俄边界的问题,依据康熙朝的多个条约,据理力争。沙俄立即以英法联军是自己的军事同盟为由,当场进行军事威胁。中方代表迫于压力,屈从。至此,包括黑龙江地区在内的大量领土,被割让侵吞。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
1、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西方列强从中国攫取了更多的利益。
2、战争失败的打击,以及列强对华政策的改变,促使清朝统治者采取与列强合作的政策,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国人民的苦难愈发深重。

今日关键词:《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历史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
寄语:当军事实力无力执行政治目的的时候,将会产生一个埋没一切积极力量的时代。

今日笔记者:羚同学||《水木迟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