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审稿周期不到60天,影响因子5+,这篇更新类诊断试验meta分析是怎么做到的?

2022-08-12 09:53 作者:尔云间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我是小麦,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篇更新类诊断试验meta分析的SCI。它经历了不到60天的审稿周期,在影响因子5+的SCI成功发表,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首先,这是一篇关于miRNA-21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meta分析。作者在前言介绍了相关的研究基础,以及阐述了以前发表的meta分析存在的不足,说明需要做更新。


研究的亮点

1 文献数量明显增加

这篇meta分析共纳入18篇文献,在它之前,有2篇同选题的meta分析发表,纳入文献都不到10篇,文献数量有显著的增加。


2 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特定亚组人群的结果

作者对8篇中国文献,6/8篇以SYBR-Green qRT-PCR/TaqMan qRT-PCR测量miRNA-21的研究,8/5篇以U6 snRNA/miR-16为参考基因的研究分别做诊断试验meta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除以miR-16为参考基因的研究外,其他分组都有显著的异质性。


3 探讨异质性来源

根据作者的阐述,他们不仅通过亚组分析、meta回归定量分析异质性来源,还进行了定性的描述分析。

尽管meta回归的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国家都不是显著的异质性来源,但作者猜想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分期可能是异质性来源。然而,由于大部分文献都没有报道这项信息,作者表明,无法分析肿瘤分期带来的异质性大小。


研究的不足

本来我是想学习这篇meta分析文献的亮点的,未曾想,越是细看,发现了越来越多的不足。

1 纳入标准的描述不准确

乍一看,作者给出的这几条纳入标准似乎没什么问题。可是,第一条就不严谨。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当然是诊断性试验。

这类研究的研究对象可以分成2类:

1) 疑似结直肠癌人群;2) 结直肠癌患者及无病对照组。

不管是哪一类,这篇meta分析对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描述为“结直肠癌患者”都是不准确的。


2 未使用最新版的质量评价工具

本文使用的质量评价工具是QUADAS,然而这个量表早已更新,使用QUADAS-2显然更为合适。


3 纳入文献的准确性存疑

首先,这篇文献的其中一个纳入标准是:miRNA-21表达量的测量方法为qRT-PCR。然而,Du et al.2014这个研究并没有报告具体的测量方法,但作者也纳入了。

其次,Kanaan et al.2012这个研究的数据出现了前后不一致的问题,两组各自的样本量究竟是20还是30?


4 分析结果并没有太充足的创新性

其实,这篇meta分析的合并结果并没有太大的创新性,这也是更新类的诊断试验meta分析经常遇到的难题。

前面提到,作者对特定人群做了meta分析,这也算是分析结果的创新点。然而,作者并没有着重说明,miRNA-21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在不同人群是否一致。

最后,作者以样本量大为论据之一,说明meta分析结果是可靠且有价值的,于我而言,说服力略显不足。

本次分享就到这了,如果你是审稿人,会同意发表这篇meta分析吗?





审稿周期不到60天,影响因子5+,这篇更新类诊断试验meta分析是怎么做到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