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兰特号首航,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麻烦?

维克兰特号终于首次试航了。那么问题来了。第一,就是这次维克兰特号是否是真的试航?而不是像上次一样,仅仅在拖船的牵引下,本身无动力地转移到了另外一个泊位而已。仔细看某国海军自己公布的试航场景,可见在维克兰特号在拖轮的帮助下,牵引出港的同时,还有轻型直升机在上空盘旋拍照。大部分对外公布的俯瞰照片,就应该是从拍摄直升机上人为拍摄并急于对外发布的。不过这项工作本来应该用无人机来执行。该国没有用无人机,也说明其无人机应用还十分不普遍,只能继续用成本更高的有人直升机来进行了。从不同角度来看,维克兰特号在出港的起始阶段,确实有大马力拖轮进行牵引。这本身也是大多数大型船舶首次出港时需要进行的规范动作。而到了出港的后期,可见维克兰特号的主烟筒明显是喷出烟雾的。

也就是可以认为,维克兰特号的燃气轮机主机已经点燃。而且后来拖轮和维克兰特号本身的牵引绳的连接也已经断开。因此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就是维克兰特号确实是用本身的动力进行航行了。这次的首航是基本可信的。那么维克兰特号的首航,又显示出生产国的哪些进步呢?首先在于,不论维克兰特号生产组装过程是如何的一拖再拖。原本计划六七年完工的项目,几乎用了接近20年才首航。也不管这艘航母一开始就下水3次被全球嘲讽;更不管其主要的系统可以说是七拼八凑的万国牌。但是毕竟已经实实在在的有怎么一条超过4万吨的、叫做航母的东西摆在了水面上;还可以靠自己的动力航行起来了。仅仅实际动手,已经取得了实际可见的重大进展。总比那些30年来不断地推出模型和PPT,动辄号称10万吨的“超级航母们”强一万倍!

虽然整体水平不高而且眼高手低好大喜功,但毕竟是一直在持续动手进行实践。不论航母船体还是配套的光辉上舰型。都取得了外界可见的成果。这说明这个国家整体上还是有一定的实力和后劲。尽管这些实力完全无法和超级大国或者另外一个顶尖大国对比。但是对比其他的一水的二流国家,整体动手能力还是非常可观的。其本国有人给维克兰特号的定位就是:目前全球除五常之外的最强航母。这个定位还真不好反驳。这说明在二三流国家里面,可以动手造出一艘4万吨级航母,并且为其配备上“自产”的舰载机,哪怕只有几架临时摆摆样子,但就仅仅这2点,在全球目前可做到的还真是凤毛麟角。因此这个成绩还是要给予确认;不能完全无视。那么在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先给了维克兰特号相对正面的评价以后,就该说说其明显的负面问题了。第一,就是这艘航母实际上距离完工还早。外界乍看都知道其进口的盾面雷达还完全没有安装。

明显是用钢板临时封闭的。甚至有人说感觉驾驶台的舷窗大玻璃都没有到位。整个航母上,只在右舷前武器平台上,有疑似一门小口径快炮作为近防武器系统。也许原先设计上就是如此。没有发现任何近防导弹。就算有一门高射机枪,也算是比超日王号要“强”了。整个航母完全没有任何起飞偏流板。有没有起飞轮挡也看不清。先天没有偏流板也是设计上就是如此。从整个飞行甲板来看,就是在钢板上临时刷了一层薄油漆并且进行了画线。根本不见大国航母上的那种防滑耐热保温的厚涂层。现在搞不清该国到底有没有掌握这类涂层的技术。如果一直没有也不要感到奇怪。最大问题,还是其2台主升降机宽度只有9米,大大限制了其未来对舰载机型号的选择范围。整个试航连试航信号旗都没挂。只挂出了“MAKE IN XXXXX”。按照英语的时态,不是某国制造;而是某国正在制造。也算是很有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