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设定科普】划破天穹的流星——ODST型雷神锤装甲介绍

本条目部分翻译自Halopedia,并由本人加以个人理解润色,难免有错漏,敬请指正。
ODST型雷神锤装甲,又称为雷神锤动力装甲ODST型变体,是基于经典的ODST装甲,经过大规模更新以兼容各种动力装甲系统后形成的雷神锤装甲变体系列。

技术细节
生产厂商:喀斯喀特据点技术公司
装甲适配:第一代雷神锤动力突击装甲Mark V型、Mark VI型
第二代雷神锤动力突击装甲
第三代雷神锤动力突击装甲
用途:特种部队专用,是升级后的ODST组件

详细介绍
第一代ODST型雷神锤装甲
在第一代雷神锤装甲的平台上,可以与Mark V[B]型雷神锤装甲一起使用的ODST组件主要包括标准ODST肩甲和可以安装在雷神锤装甲胸部的ODST胸甲。然而,ODST型头盔与Mark V[B]型装甲和Mark VI型装甲的系统兼容,让大家看到了最初为雷神锤计划开发的许多技术的综合应用。Mark V[B]型装甲上的ODST头盔可以支持安装命令网络模块(CNM)、硬化上行链路模块(HUL)、CBRN模块或UA模块。






第二代ODST型雷神锤装甲
对于第二代雷神锤动力突击装甲的ODST型变体,喀斯喀特据点技术公司在他们位于喀斯喀特星洛帕特区民都洛的测试场地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由于目前的斯巴达作战部队中含有大量的前ODST人员,因此研发部门对第一代ODST型雷神锤装甲进行了更新以与第二代雷神锤装甲系统进行兼容。尽管与标准版本的装甲有很大差异,但该系统包含许多特种部队所期望的特性,使其适合以前的ODST人员使用。
第二代雷神锤装甲的ODST型变体与其前身拥有好几个相似的设计元素,但也有一些变化。它仍然使用标准的头盔和肩甲,它还具有升级版的Mark 117胸甲和M/LBE装甲硬壳。然而,胸甲覆盖了胸腔下方更多的躯干部位提供更全面的防护。其余的装甲部分,包括护胫甲、腿甲、臂甲和靴子,则更接近于常规的第二代雷神锤装甲系列。



第二代雷神锤装甲提供了许多基于ODST装甲得额外变体设计。
①地狱跳跃者(HELLJUMPER)型雷神锤装甲
地狱跳跃者型雷神锤装甲是一种源自ODST型装甲的第二代雷神锤装甲的变体,由喀斯喀特据点技术公司设计并制造。该装甲的头盔最初是为UNSC海军陆战队而设计的,尽管由于开发延迟使其未被相关部门考虑;然而,只需要稍作修改,即可使地狱跳跃者型的头盔与第二代雷神锤装甲完全兼容。
在UNSC和喀斯喀特据点技术公司之间的研究合作下,少数地狱跳跃者型装甲的原型机已投入使用并进入斯巴达部队中服役。斯巴达战士爱德华·巴克(Edward Buck)、罗密欧(Kojo“Romeo”Agu)和米奇(Michael“Mickey”Crespo)在2555年8月的一次行动中使用了这种装甲。爱德华·巴克直到2558年10月的创世纪星之战都在使用这副装甲。


地狱跳跃者型装甲有一个额外的涂装,名为“双脚率先着地”,引用自ODST部队的口号“我们双脚率先踏入地狱。”

②夜幕型装甲
夜幕型(NIGHTFALL)装甲是由喀斯喀特据点技术公司开发的ODST型装甲专门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的变体。与类似的第二代ODST型装甲相比,夜幕装甲主要区别包括头盔背面的数据晶体芯片端口和集成在头盔边缘的摄像头。头盔的面罩是可伸缩的,并包含一个复杂的VISR套件,能够识别和分析环境中的物体。适用于雷神锤装甲的迭代版本在头盔侧面包含一个AN/PZY-6011Y TYPHON指挥网络模块。

夜幕装甲由位于韩国城南的特种作战中心开发,并最终由喀斯喀特据点技术公司生产制造,它结合了标准海军陆战队防弹衣、ODST战斗装甲和雷神锤装甲的设计元素。从海军陆战队招募的斯巴达战士在驻扎在荒凉的世界时更喜欢使用夜幕型装甲,因为它具有一流的生命支持系统。
2556年,詹姆逊·洛克的团队在前往阿尔法环带碎片的任务中穿着这种装甲(指未集成进入雷神锤装甲的夜幕装甲),以摧毁一种高度致命新元素的沉积物。由于受到了列勾卢蠕虫的攻击,他们被迫停用他们的装甲系统以避免被列勾卢蠕虫发现。因为关闭系统后没有液压系统和空调系统,况且他们不能冒险重新激活它免得被列勾卢蠕虫发现,在前任斯巴达二期战士兰道尔·艾肯上校的建议下,他们只能卸下装甲轻装行动。




第三代ODST型雷神锤装甲
在第三代雷神锤装甲平台上同样具备ODST型的装甲变体。这种变体的名称为“火瀑”(FIREFALL)型。它的生产厂商依然是喀斯喀特据点技术公司。根据有关介绍,作为喀斯喀特据点技术公司ODST型装甲开发项目中的一个较为激进的分支,“火瀑”型装甲的设计目的旨在消除斯巴达战士在轨道空降过程中对单人轨道空降吊舱(SOEIV)的需求。




同时在《光环:无限》中,第一代的ODST型装甲也得到了重制。

本次翻译到此结束,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一个关注,我们下次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