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白羽惜别,健康快乐

2023-06-20 14:55 作者:何家弘说案  | 我要投稿

  6月的第二个周末,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第19届“白羽惜别”羽毛球团体赛。这是中国人民大学最重要的羽毛球赛事,创办于2003年,每年一届。去年因新冠疫情而停办,因此今年是第19届。在这届比赛中,我们法学院的师生代表队发挥出色,最终获得亚军。我以70岁的高龄参加了比赛。另外,我还担任了本届比赛的总仲裁长,但是在整个比赛中并没有发生需要仲裁的事情。


  6月17日,中国人民大学又举办了“白羽惜别”20周年羽毛球庆祝赛。这个活动主要由校友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热爱羽毛球运动的校友和部分教师及在校学生参加了比赛。这是一次高水平的羽毛球比赛,因为参赛者都是历届“白羽惜别”的高手。参赛选手共分成8个队 ,校友按照年级分为5个队,教师组成两个队,在校学生组成一个队。在开幕式上,我作为“白羽惜别”的全程亲历者发表讲话如下——

各位校友,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是何家弘,首先,作为一名老教师、老球友,我热烈欢迎大家来参加这次纪念活动,特别欢迎专程回来参加这次活动的校友。

  其次,我要感谢这次活动的组织者,给我这个发言的机会,还让我和潘平老师给教工队“冠名”,就是“潘平大神教工队”、“何家弘大师教工队”。

  第三,我要分享一些关于“白羽惜别”的个人记忆。我打羽毛球的时间大概与白羽惜别同步。2003年以前,我的主要体育运动是踢足球、打篮球。上个世纪90年代,我曾经作为人民大学教工足球队的队员参加了海淀区工会组织的足球联赛,我还作为人民大学教授篮球队的队员参加了海峡两岸教授篮球赛。

  2003年1月,我踢了最后一场足球比赛。当时,我在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做客座教授,经常和学生们一起踢球。那年的元旦,城市大学的大陆学生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大陆学生组织了一场足球赛,邀请我去参加。我去了,我妻子也去观战。回家之后,妻子对我说,你不能再踢球了。你都是50岁的人了,还跟那些小伙子一起踢球,连滚带爬的,太危险了。你还是打羽毛球吧。

  香港打羽毛球的人比较多,我们有时也跟城市大学的教师一起打球。打球的次数多了,我对羽毛球的兴趣也不断增加。我感觉,羽毛球运动的观赏性不强,但是娱乐性和健身性都很强。要我说,羽毛球不好看,但是好玩。于是,我就做出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决定:我不踢足球了,专攻羽毛球。那段时间,我就经常去打羽毛球,有时我还去体育馆旁观城市大学学生羽毛球队的训练,看看教练怎么训练运动员,这也算是“偷艺”吧。

  2003年3月,我从香港回到北京。因为爆发了“非典”,所以学校就封闭了。不过,我的女儿没被封在校区,她住在家里。那段时间,我们一家三口每天下午就在小区找个地方,打羽毛球。那不是瞎打,而是认真练习各项技术,自我感觉挺有收获。因此,我就很希望能到正规场地上打球。

  “非典”过去之后,人民大学要组织羽毛球赛,我立刻报名参加。那就是第一届“白羽惜别”羽毛球赛,只有单项赛。我报名参加男子单打。运气不错,我们那个小组的强手不多,只有一个“羽版”的学生,好像叫冷月。今天,冷月同学来了吗?来了。你好!你还记得那场比赛吗?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因为那是小组赛的关键一场,我们俩,谁赢谁出线。冷月的力量和技术都比我好,但是我比较能跑,踢足球的嘛!我缺少主动得分的手段,但是对方要想要得分也不容易。实际上,我主要靠冷月的失误得分。最后,我以15比14险胜,进入了前6名。不过,后面的比赛我就输了。

  2004年的“白羽惜别”还是单项赛。我和女儿报名参加了混双的比赛,并且很幸运地获得了冠军。但是,我们这个冠军的含金量不高,因为学生中的高手都没有参赛。大概是为了在人民大学推广羽毛球运动,这些高手只来做裁判,然后打了表演赛。

  从2005年开始,“白羽惜别”就改为了师生团体赛,一直延续到今年。我曾经说过,我打羽毛球至少要打到70岁。今年五月,我年满70岁,办理了退休手续,但是我还要在羽毛球场地上继续发挥余热。因此,我参加了这届白羽惜别团体赛,而且亲自上场打了比赛。

  作为20年的全程亲历者,我对“白羽惜别”是很有感情的,因此必须参加今天的纪念活动。虽然我最近身体不太好,但还是要来讲几句。看到这么多校友、老师和同学,我非常高兴。最后,我祝愿大家,能坚持打球,健康快乐!

  开幕式之后,大家合影留念。然后,经过7轮的大循环比赛,“何家弘大师教工队”获得了亚军。这一次,我是名副其实的“躺赢”哦!



白羽惜别,健康快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