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冥古宙-早雨海代:行星迁移
前排提示:本文由炽魂执笔,有询问的可以找炽魂

紧跟着酒海代的是早雨海代(Early Imbrian),在月球地质年代分类上,雨海纪被分为早雨海世和晚雨海世:其中早雨海世以雨海盆地形成(~3850Ma)为起始,以东方海盆地(~3800Ma)形成为结束,持续了约五千万年;而晚雨海世一直到大约3200Ma结束,延续了几亿年的时间。而月球上早雨海世对应地球上的地质年代就是早雨海代。

早雨海代是冥古宙的最后一个代,在这个时期,内太阳系遭受了冥古宙以来最后的猛烈撞击事件,大量外太阳系的石块与冰块向内太阳系奔涌,碰撞,碎裂。这个事件,在38亿年后,被称为——晚期大撞击(Late Heavy Bombardment,简称LHB)。

注:新的研究表明,LHB开始时间或许更早,持续时间或许更长。(4100Ma-3800Ma)
LHB的影响,对地球而言已经无处可寻,在四十多亿年狂风与熔岩的洗礼下,那些古老的岩石残骸早已消失无踪。但是月球上无数的环形山与月海却在38亿年后的今天诉说着那一段经历。许多占据月球正面大部分地区的大型盆地(如危海、静海、澄海、丰富海及风暴洋等)也都形成于该时期,它们中的大部分在晚雨海世被月球的熔岩所覆盖,而这些熔岩正是LHB对后世的影响之一。这些盆地中的熔岩冷却后成为玄武岩,组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月海”。

对于地月系而言,LHB影响极为庞大,但是这只不过是太阳系一次大型“战争”的一个影响罢了。这场“战争”发生在外太阳系,我们现在解释它的理论叫做“行星迁移理论(Planetary Migration)”。
“战争”的起点在于木星:目前的研究认为,木星(Jupiter)形成区域在太阳系较外围,那里它得到的养料相当丰富,在形成之后,由于角动量的扰动,木星开始慢慢向着太阳移动,宛如一个想与太阳“夺权”的乱臣贼子。而木星强大的引力就会对沿路无数的天体产生巨大的影响,有观点认为,诸如伊娥(Io,木卫一),欧罗巴(Europa,木卫二)等木星的大型卫星就是在这一时期俘获的行星胚胎。如果正常发展下去,木星将会在以后的时间内逐渐运动到内太阳系,毁掉一切类地行星后成为一颗几乎紧贴着太阳的“热木星”(Hot Jupiter)。

但是在这个时候,不出意外的出意外了。
就在木星快乐的越过冻结线,蚕食掉火星的食物时,太阳系的老二——土星(Saturn)形成了。与木星一样,土星也有着向内运动的趋势,但是当土星与木星见面的时候,事情就不一样了:木星与土星的引力相互作用,最终以轨道共振的方式将二者运动稳定在1:2的轨道上。土星就像是一个和事老,把原本暴躁的木星老哥拉回“正轨”。
当土星与木星发生轨道共振的时候,产生了巨额的引力扰动。正是这些引力扰动将大量原属于小行星带或柯伊伯带的小行星及冰块向内太阳系发射,它们落在内太阳系的各个天体上,就形成了著名的LHB;另一些被木星驱散进入高度椭圆轨道的天体形成了奥尔特云;此时,冥王星开始被海王星引力束缚,被拉入轨道共振。
与此同时,外太阳系的战争还在继续:在引力扰动之下,天王星与海王星轨道发生变化,海王星越过天王星的轨道,被推向更远的轨道,而那些被迁移中的海王星驱散程度较轻的天体形成了现在的柯伊伯带和黄道离散天体。而天王星在这次变数中直接“摆烂”,当场躺下(天王星转轴倾角97.77°,基本上是“躺着”自转的)。据推测,可能还有一颗冰质巨行星被推向了奥尔特云。


地质年代:早雨海代
时间:3850-3800Ma
简要:早雨海代与酒海代一样,都是借月球地质年代来映射地球。同样,这一地质年代未被国际承认。
重大事件:晚期大撞击LHB
木星迁移
太阳系整体格局稳定,八大行星出现在如今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