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极其艰辛,在治水过程中完成了华夏进一步整合

2021-06-06 08:44 作者:鸣说历史  | 我要投稿

大禹治水的故事可以家喻户晓,但了解细节的真不多。大禹的家世是什么?大禹是如何获得治水的任务的?大禹到底是如何治水的?大禹除了治水还做了什么大事呢?今天我们一一回答这些问题。

禹是黄帝的玄孙,昌意的曾孙,颛顼的孙子,鲧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禹依然是黄帝的后代,黄帝一脉延作为天下共主已经延绵几百年了。

禹的父亲鲧在帝尧时期就开始治理水患,后来舜代理天子政务就开始四方巡视,在巡视过程中发现鲧治水没有成绩就把鲧流放到羽山(今江苏东海县西北),于是舜举荐了禹继承他父亲的事业继续治水。后来舜登天子位以后,大家都举荐禹当司空,司空是个什么官呢?相当于水利部部长。

于是禹接受了奉命,伯益、后稷辅佐。这俩人是谁呢?伯益是后来秦国以及秦始皇嬴政的先祖,也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先祖。后稷是后来周朝的先祖。可见这俩人也有很强的能力及人脉,从后世创建的功业可以看出。我们说治水的历程非常艰辛的,当时治水范围包括黄河流域、淮河长江流域,东北地区的辽河流域等,基本包含了中华大地的所有主要河流,河流经过平原、山川、草泽、森林、高原,地形极其复杂,路途极其遥远,就算当时他们可以乘坐马车那也是相当颠簸,况且大多数是靠徒步前行的。当时通信极其匮乏,交通极不通畅,又要组织所有的老百姓共同治理水患,是非常考验一个人一个团队的组织力、协调力和领导力的,在疏导水患的过程中又要面对暴风雨、极冷天气等自然灾害,可以说治水极其艰辛。

尚书记载:“禹敷土,随山刊木,奠山高大川。”就是说禹为了治理水患区分地域,区分地域就划分了九州,在经过的山上插上木桩作为标记,并为高山大川命名。禹因为父亲鲧治水无功被流放而感到伤心难过,所以他不顾劳累,在野外生活工作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他省吃俭用、敬畏鬼神,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拿着规和距,携带测定四时的仪器,开发九州土地。

他让伯益给民众分发稻种种地,让后稷赈灾饥饿,粮食匮乏的地区从其他富庶的区域调运,说到这里我们是否联想到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精神,也许从大禹治水开始这种精神就已经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要素了。禹一边进行治水,一边考察各地的物产,以便确定应该像天子缴纳多少贡赋。考察山川地形,弄清楚诸侯朝贡交通是否便利。

禹划定九州,疏通各州的河流,开通很多山脉的道路,规定各州的土地等级及贡赋多少,可以说大禹不仅仅是治水,而是完成了华夏四方的进一步整合。

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极其艰辛,在治水过程中完成了华夏进一步整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