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何家弘:李昌钰伪证案答疑

2023-08-14 09:39 作者:何家弘说案  | 我要投稿

日前,我在网络上看到一条新闻,美国的联邦法官在7月21日做出判决,法庭科学专家李昌钰博士在1985年的一起谋杀案中伪造证据,应该为两名被告人的蒙冤入狱承担赔偿责任。李昌钰博士在中国的知名度很高,因此该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该案的报道内容很简单,而且涉及一些专业术语,让人们产生很多疑问。有人就问我,这个案子究竟是怎么回事?错判是怎么发现的?李昌钰真的伪造证据了吗?

人们问我该案的问题,因为我的专业是刑事司法与证据法学,而且与李昌钰相识多年。1985年夏天,人民大学法律系和公安部二所联合举办“物证技术暑期讲习班”,邀请李昌钰博士和戴弗雷斯特教授来讲学,我担任了翻译。那是李昌钰博士第一次回中国大陆,也是我第一次见到他。后来,他又多次回中国大陆,我也多次与他见面。我还写了一本书,书名是《犯罪鉴识大师李昌钰》,由法律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这起伪证案就发生在那次暑期讲习班之后不久。

根据我所看到的有关资料,我把该案的基本情况概述如下——

1985年12月,康涅狄格州的新密尔福德市发生了一起杀人案。一个名叫卡尔的退休司机在家中被人用刀杀死。警方接到报案后赶到现场。死者身上有数十处刀伤,现场有很多血迹。警方还在现场提取到鞋印、毛发、指纹印等物证。

这个小城市只有几千居民,警察局很小,警员缺少查办杀人案件的经验。于是,他们请康州警察局提供帮助。

李昌钰博士当时担任康州警察局法庭科学实验室的主任,就带领技术人员去现场勘验物证。经过检验,现场上的大量血迹都是被害人的,对于查证凶手没有太大的价值。他们还检验了浴室中的一条毛巾,认定毛巾上的污渍是人血,推断那是凶手擦洗身上的血迹时留下的。

警察在调查中得知,死者的一个邻居在那天晚上曾听到很大的汽车声,还看到一辆旧汽车停在路边。根据这个线索,警方找到两个嫌疑人,18岁的伯奇和17岁的汉宁。这两人是流浪青年,开一辆老旧的汽车,噪音很大。

警方在二人的衣服上和汽车里都没有发现血迹,而杀人现场提取的鞋印、头发和指纹印也与二人的不符。但是,警方认为二人有重大嫌疑,就连续进行审讯。虽然二人坚决否认,但是警方在多次讯问中发现了一些破绽,例如,两个嫌疑人都说没见过被害人,但是汉宁却说出那人有纹身,而且被害人身上确有纹身;伯奇还指出现场照片上的一个过道是通向卫生间的。最终,警方认定二人原本以为家中无人,就入室盗窃,结果遇到卡尔,就在打斗中将其杀死。

在审判中,检察官提出了入室盗窃-杀人罪的指控。针对辩护律师提出的被告人身上没有血迹的问题,检察官请李昌钰博士出庭作证。李博士说,在被害人家浴室中提取的毛巾上检验出人血,因此可以推断伯奇和汉宁用这条毛巾擦洗了自己身上的血迹。最后,法庭判处伯奇和汉宁有罪,前者获刑55年,后者获刑50年。

伯奇和汉宁在监狱服刑期间提出申诉,声称他们是被冤枉的。2006年,他们向康涅狄格州高等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对该案中的血痕物证进行DNA鉴定。2008年,高等法院驳回了申请,认为没有足够证据证明伯奇和汉宁可能是被冤枉的。2010年,伯奇和汉宁又向康涅狄格州最高法院提出申诉。这一次,他们得到了康州“无辜者中心”的帮助。

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很多州都建立了“无辜者中心”(Innocence Center,又译为“洗冤中心”),对可能错判的案件进行复查。这些中心是民间机构,一般都建立在大学的法学院,其复查的主要手段是DNA检验。虽然DNA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应用于司法实践,但是有一个不断推广的过程,而且DNA检验技术的灵敏度和精确度也在不断提高。那些存在精斑血痕等生物物证但当年没有进行DNA检验或者DNA检验结论不确定的强奸案或杀人案就成为无辜者中心的主要复查目标。

同时,各州的无辜者中心也在推动相关法律的制定,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囚犯的DNA检验权法”。该法的主要内容是赋予那些在监狱服刑的罪犯获得DNA检验的权利,如果案件中存在血痕精斑等生物物证的话。在纽约州和伊利诺伊州的带动下,美国的大多数州都通过了“囚犯的DNA检验权法”,包括康涅狄格州。

2012年,康州最高法院裁定伯奇和汉宁有权获得DNA鉴定。然后,康州无辜者中心就代表伯奇和汉宁去警察机关查找当年的物证,并委托民间的法庭科学鉴定机构进行鉴定。这些工作绝非易事,因此拖延了数年。2015年,该案的DNA鉴定终于有了结果,现场的所有血痕物证中都没有伯奇和汉宁的DNA。更为重要的是,鉴定人员在被害人的身体上还发现了另一个人的血迹。经过在警方的DNA数据库中比对,这些血迹属于另一名男子。此人有暴力犯罪前科,而且吸毒。1985年,该男子就住在新密尔福德市,但是在1986年初搬走了。经查,这个男子已经于2004年死于艾滋病。

这些鉴定结果表明,伯奇和汉宁不是杀死卡尔的凶手。2018年和2019年,伯奇和汉宁先后被假释出狱。2020年,康涅狄格州最高法院正式撤销原来的有罪判决,宣告伯奇和汉宁无罪。

伯奇和汉宁在获得无罪判决之后就向联邦法院提起了民事侵权诉讼,要求当地政府和办案警察为他们的冤案承担赔偿责任,被告人包括李昌钰。据报道,李昌钰得知后曾对记者说,“在我57年的职业生涯中,调查了8000多起案件,从来没有被指控有任何不当行为,也没有被指控故意作伪证”,他表示,“这是我第一次为自己辩护”。

2023年7月21日,联邦法官迈克尔·谢伊在正式审判之前就李昌钰伪造证据一事做出简易判决。法官说,除了李昌钰自己声称当年进行了血液反应检验以外,没有任何“书面文件或照片”能证明他进行了此类检验。法官还说,后来对该毛巾进行的检验“并未检出血迹”。因为李昌钰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提出“豁免权抗辩”,所以谢伊法官不考虑免责问题,直接判决李昌钰应该为伯奇和汉宁的冤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具体的赔偿金额,将由审理该案的陪审团决定。

以上是这个案件的基本情况,但是有些人可能还有需要解答的问题,例如,李昌钰的证言是错判的原因吗?什么是豁免权抗辩?谁可以享受豁免权?什么是简易判决?法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做出简易判决?李昌钰真的要赔钱吗?这些问题涉及美国的刑事司法制度,比较复杂,我就不在这里逐一解答了。感兴趣的人可以去听我的讲课。

顺便广而告之:我主讲的《刑事司法解密》即将在B站的“何家弘说案”上线。第一讲的主题是“刑事司法的名称解密”。其中,我专门讲解了李昌钰遭冤案索赔的问题,包括上述问题。此外,我还讲了一个到友谊宾馆欺骗取证的小故事,也与李昌钰博士有关。


何家弘:李昌钰伪证案答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