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玟:突然我感觉 你没走远

怀里 有你紧拥的温度
眼里 有你微笑和痛哭
心里 有你说过的故事
梦里 你在回家的路
Coco是香港人,于9岁时移民旧金山,所以从小到大就是个美式girl。从演唱方式上,她的发声方式跟一般华语女歌手很不同,可以belt的同时声音厚度和明亮兼具。在风格上更是美式pop、rnb、舞曲信手拈来。咬字上,占据1998年台湾专辑年榜前二的《Di Da Di 暗示》和《Sunny Day 好心情》里面好多歌实际上听起来有些别扭,咬字很奇怪,而她英文歌才真的找到本体,尤其是我特别喜欢的《Do You Want My Love》和《月光爱人》的英文原版《A Love Before Time》,前者的律动和咬字尽显本色,明亮的舞台feel,而大开大合的抒情曲《月光爱人》的中文词填的很别扭,转音和节奏都乱掉了,远不及英文原版荡气回肠。
在形象上,我觉得coco对华语女歌手最大的贡献也许是性解放。当女性要么成为英气十足的去性别化人格,还是成为1990s林忆莲这样温婉苦情、渴望爱却没有很多性表达,性别意识仍以男性的情感需求为一定程度的本位的表达,这些人格的性流露都很保守。而coco直接拿性感的形象示人,将女性自然的性感和情欲表达展露出来,是很难得的。她的音乐以sexuality为线,跟着欧美的流行风格时刻转换(rnb、teen pop、拉丁流行、电子舞曲、嘻哈等等,都直接跟着最流行的欧美风格走),将她演艺生涯最巅峰的十年(96-05)走得十分精彩,颇有西风东渐的色彩。这样的副作用就是,很容易被人看成轻浮。所以她同时也有不怎么看重性表达的抒情歌和穿搭妆造,《想你的365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足够能唱,把那些传统的歌曲唱得游刃有余。当她的唱片资源变差(真的特别差)后,她继续成为颁奖礼slay的常驻,除了百花奖《刀马旦》的例外。真的,请不要拿这个当她现场水平证明,她有那么多好的现场。
想要我的爱情你就必须等待
因为我 需要慢慢来
You get so crazy
别让爱来得快也去的更快
You get so crazy
要向我证明你对我的真爱
女性情欲表达的自然化,便是明亮动感的舞台呈现,她的这种风格在00年前后最为明显。她是个大vocal,也是个唱跳歌手。尽管她的英语专辑在美国卖的很差,但这张专辑贡献了她众多超级好的演出。她的性别观和感情观也是很明显的,在《Do You Want My Love》中你喜欢我就主动表达别扯蛋的轻松淡然,还有《so crazy》(2001)中你如果真的喜欢我别毛躁请尊重我的心理节奏,这些都是很性别平等的讯息。当然,她确实有一些被物化的色彩,尤其是她的歌曲全都是情欲表达,必定也是迎合了某些受众的,但这种表达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是她很独特的贡献。在她性别平等的歌曲的创作和制作中,coco的意志更大。
有些人想死是因为万念俱灰,有些人想死是因为生的能量和意愿太过强烈。所以恰恰是生的焦虑让后者选择不归路。生的力量过强便是死亡迫近了,所以在舞台上无比闪耀的人背后可能避免不了生的焦虑与死亡拉扯。
我希望所有不敢展露于人前的人,既能有《This is Me》(马戏之王)的情感爆破,也能有《Do You Want My Love》的明亮自信。希望大家记住一个明亮自信的唱跳厉害的diva,一个推动女性情欲自然流露、平等性别观的powerhouse,各种风格信手拈来,既可开大抒情,也可细嗓舞曲的全能派,一个骂黑幕被算计还坚持良知的艺人,一个嗓子坏了之后重新恢复坚持了这么久唱歌生涯的歌手,一个极具人格魅力的人。
But the light that I see in your eyes
Will burn there always
Lit by the love we have shared before ti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