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林之中,仍然有人在续写关于它的故事——Innawoods与它的10年

你是否见过类似这样的人物设定图?一个2.5D视角的卡通小人,身着风格迥异的服装,手持各式各样的武器,背包格里塞满花样繁多的道具,每一张图似乎都在诉说着一个独特的求生或者战争故事……又或者,你也曾是这深林里众多创作者中的一员……10年过去了,Innawoods的故事仍在继续!

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各位,大家好。我是一名为Innawoods(以下简写为IW)提供图像素材的创作者,也负责IW的中文翻译工作。目前我同来自Vkontakte社区的多位爱好者一起为IW进行图像创作以及新功能的添加。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IW相比最初的版本增加了大量的素材,具备了更完善的物品分类条目、存储功能以及丰富的轻武器改装选择。
这篇文章旨在介绍IW的发展历史。关于写作的动机,一方面是因为最近一年里IW中、外文社区似乎都有回暖的迹象,另一方面在IW诞生10年之际,我自己也希望整理出这样一篇文章,以便更多人了解IW的故事。新人第一次在B站写东西,不足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旅途的起点
就像网站上介绍的一样简单,在innawoods.net中你需要做的仅仅是为人物选择一套服装,穿上携行具,背起行囊,拿上改装好的武器,再带上所需的物品,以及别忘了为你创建的人物设想一个贴切的故事背景。
故事开始于2010年。来自芬兰的一位游戏设计师,BROTON,第一次提出了这个想法(我很好奇百度百科上标注作者Robert Danklefsen是不是就是BROTON的本名),他表示这将是一款回合制战略RPG。事实上,Innawoods起初只是一个临时的工作标题。后来,他又发帖描述了他设想游戏的统计数据、游戏玩法和设计——一个带有RPG元素的回合制战旗游戏,并且受到XCOM,铁血联盟以及辐射2、3系列游戏的启发与影响。然而不幸的是他最终表示自己在其他项目上筋疲力尽,无法自己启动游戏的制作计划,不过之后,一位俄罗斯程序员找到他并在他的授权下制作了如今我们看到的IW编辑器的初代版本。


BROTON的一个早期设想,物品素材相同但UI风格差异明显


森林中的小说家
丰富的人物穿搭与物品选择,再加上“Innawoods”,这个源自欧美生存圈著名梗的标题,使得该编辑器在当时世界各大社交平台上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讨论,网友们积极晒出自己的人设图,互相提出人物装备上的意见或建议。中文社区亦是如此,从微博到贴吧,爱好者们积极开展讨论,后来甚至出现了自发的汉化行为。


innawoods吧的情况很值得一提。我对比了13至15年期间多个社交平台里IW相关社区的讨论情况,目前还没有发现同当时innawoods吧一般一个帖子动辄上百层楼的讨论热度以及持续数年的更新时长。可能有两点原因:首先吧内具备浓厚的讨论氛围:有专门的小组进行物品翻译、使用指导等的撰写工作;在专门的新人报道帖中,资历较老的吧友会对新人编辑的图提出建议;依托贴吧签名档功能,吧内一度延申出独特的IW签名制作文化,吧友们使用依照自己创建的人物形象制作的签名参与日常的发帖,一定程度对innawoods吧的宣传起到了作用。

更重要的一点原因是,基于“末世生存”这个主题,小说创作在吧内逐步流行起来,IW中这个卡通的小兵人也一次次通过不同的故事演绎出各式各样的人设:执行黑色行动的特种部队,亦或是末世废土艰难求生的幸存者,他们从何而来,为何而战,武器与装备的选择中透露着什么样的性格,编辑器中的一切素材都可以成为小说家们自由发挥的点,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简单却直观的人物设定图。不仅如此,互动小说在吧内尤为流行:打开编辑器捏一个自己喜欢的人设,简要交代人物的来历和性格,小说作者则会尝试将这些人物添加到故事当中,随着剧情的推进,作者还会依照每个人物的性格,让看客们做出选择,决定故事的取向。吧务团队也积极响应这股创作风气,对到达一定字数的作品进行备案,同时针对优秀的作品开辟了吧内专区进行统一管理。IW并不是什么RPG游戏,但就是在这样一群“森林里的小说家”不断地创作下,仿佛也获得了同游戏一般的人物带入感与丰富的剧情体验。这里推荐各位阅读一篇文章:《森林里没有小说家了》,在微博和知乎上都可以找到,文中对当时吧内的创作盛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火种
如果仅仅从游戏的角度出发,IW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从编辑器网站诞生的那一刻起,BROTON实质上已经放弃了IW的艺术概念了,这导致了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网站没有素材的更新,再加上玩法的单调,人们对它逐步失去兴趣似乎是情理之中的,新鲜感一过,大家多少觉得无聊了,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量社区的没落。innawoods吧的小说创作在经过三四年的时光后,同样面临着爱好者流失、小说家停更的困境,最终在2019年,在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贴吧删帖风波中,吧内精品小说被大量神隐,并最终劝退了最后一批仍然坚持更新文章的创作者们。似乎IW的故事就要走到终点了。
2014年,一名吧友发布了基于IW内的武器进行涂装绘画的帖子,之后又有几名吧友参与到这种形式的娱乐当中。仅凭画图和美图秀秀进行创作并不意味着画出来的东西会很“迫真”,恰恰其中不乏令人叫好的优秀作品。对”素材荒“的吧友而言,这种创作行为为他们提供的新的灵感。涂装作者们会先将武器放置在武器栏上进行截图,然后在截图上进行涂鸦创作,这样方便吧友将这些作品P在自己捏的人物。事实上在国内的汉化版本上就已经添加了一些第三方素材,只不过这些素材还只是单纯地把实物截图添加了进去,并没有和原始素材统一风格,所以看上去比较违和(不过有意思的是,汉化版中的绝大部分素材如今经过重新绘制已经正式添加到了IW网站上)。

大概在18年或者更早,吧务团队开始酝酿一个计划:由吧友众筹,专业画手进行素材创作,并以贴吧的名义向网站作者进行素材投稿。最终,第一批素材由52MBX进行了绘制并于18年6月在吧内进行了发布。之后在19年,由他的朋友完成了第二批素材的创作。然而直到2年后的21年,IW网站的管理者才回复了52并将两部分素材统一为“Innawoods吧”素材包并正式添加入网站,至此,IW第一个由爱好者自制的素材包正式诞生了。



或许是由于二人时间和精力的原因,自首次发布后,Innawoods吧素材包的更新就暂时停止了。虽然总共不过17个独立素材,但素材包本身对于日后IW的素材创作具有巨大的意义。

新的开始
以下故事是我个人的经历,可能会包含一些主观上的评判。受吧友启发,我从18年开始在吧里画画,一开始同样只是在已有素材的基础上进行低技术力的涂装,后来尝试一点点地突破自己的水平,先是从其他地方抠图然后尽可能改成和IW风格相符的素材,慢慢的开始画一些新的素材。我当时就抱着自娱自乐的态度在吧里摸鱼,到20年一共就水了三帖,还都是假期里心血来潮的结果,20年因为会用sai了,所以素材数量与质量都略微提高了,画了一堆AR并重绘了PK和M60。慢慢的,自嗨的热情消散了,后面两年的时间里就一直在吧里潜水,直到去年3月份……

当时我偶然想起了IW,点开网站想捏个兵人打法一下时间,结果惊讶地发现多了不少新素材,最不可思议的是我当初发在吧里的重置PK也出现在了网站上,这些新的素材有作者与素材包标签,它们全部被标注属于一个命名为“VK”的素材包,并且绝大多数被标注由一个叫“Alex Brown”的作者创作。
“VK”是啥?“Alex Brown”又是谁?疑问充满了我的心头,我开始尝试寻找这位“Alex Brown”,很快就有了结果:在俄罗斯知名在线社交网络服务网站VKontakte上一个名为“innawoods2021”的社区中,社区管理员发布过有关我PK素材的帖子。不知道为什么,这位名为“Alexey”的管理员浏览了innawoods吧并且注意到了我的素材,他表示由于注册困难尚未与我取得联系,不过在帖子中注明了我的ID以及素材出处。此外,他还基于我的素材绘制了AEK-999与PKP无托型的素材。

随着对该社区浏览的深入,更多有趣的细节出现了。首先,该社区似乎从很早开始就以浓厚的绘画创作氛围为特色,社区成员们大量创作出符合IW风格的素材或者篇幅更大的主题绘画。社区则通过定期主题绘画比赛的形式鼓励大家的创作,每次比赛都不乏优秀制作,比赛以匿名投票的形式决出优胜者,社区内还有一个专门的冠军榜记录历次比赛得票数最高的创作者。此外,社区还专门收集素材创作请求,以便有心的画手去完成它们。







了解到还有着这样一个活跃的社区存在,我决定同这名管理员接触。我试探性地在社区里发布了2年前绘制的M60E6机枪,只在一些细节上做了调整,结果当天晚上就收到了他的私信。

那一晚的对话既是一段友谊的开始,也是我重新开始绘制IW素材的开始,我忽然意识到,即使是自己那显得简陋甚至幼稚的绘画也能够获得自己的观众并启发新的创作。我从旧的作品中挑选了一部分并进行少量修改,在Alexey的帮助下更新到了网站中。并且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直到今天,我一直为IW创作新的素材,并在“innawoods2021”社区中进行发布。与此同时,我觉得自己也是幸运的,一年的时间里见证了越来越多创作者的加入以及网站中素材数量的可观增长,许多没有创作经验的社区成员也开始尝试画一些简单的素材并参加社区比赛。

随着网站素材数量的不断增加,一些功能也陆续被添加进网站,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完善了物品分类制度。在原本一级目录的基础上增添了二级目录,方便进一步根据物品特点缩小查找范围,如武器上按照枪族或者供弹方式细分,医疗物品按照绷带、注射器、药品和医疗包细分等等。此外大多数物品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变种素材,如同一枪械的不同枪管型号、同一迷彩样式的不同服装类型等等,因此网站实际素材的数量远远多于素材栏所显示的。不久后新增了输入检索功能,可以进一步帮助快速准确地搜索想要的素材。
另一个重要的更新是武器DIY系统的完善。在增加各种皮轨配件的同时,添加了多款可以完全通过枪管、机匣等零部件进行自由组装的武器,比如AK系列、PK系列等等,未来网站上的大部分武器素材都会做类似的模块化重置。武器组装是完全不受限制的,只需要将部件拖动到相应的位置,调整图层顺序,最后保存即可。严谨的战术化改装亦或是纯粹的魔改,拼装的无限可能性将由玩家们自己发掘。
此外还有一些小的改进。保存功能被完善了,现在支持保存多个人物的存档,可以随时修改它们并导出为完整的png图片;网站目前支持英、俄、中三种语言,不过由于我摸鱼,目前只有一部分药品完成了汉化,后面抽时间会继续汉化的工作;增加了一个更新日志以便玩家了解最新更新了哪些素材。




所以是的,如同VK社区的简介写的一样:"Reborn!",Innawoods复活了,它回到了那群仍然热衷于创作与分享的爱好者手中。社区很小,但总是有新人了解它乃至加入创作的队伍中,目前据我所知有来自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巴西等多个国家的创作者在社区活跃着,特别的,最近我听说除去VK平台外还有别的兴趣小组在为网站创作素材。只要不停下创作的脚步,IW的道路就会不断延伸(雾)。

后记
与Alexey接触的头几个月里我心里一直有个疑问。每一次我画了新的素材后总是他帮助更新到网页的,我将素材打包发给他后很快网站上就会相应地更新;作为社区管理员,他负责组组织比赛,比赛作品中契合IW风格的素材(无论排名),征询作者同意后,这些素材总是能在比赛结束后迅速更新到网页里;更不用说他本人创作的素材数量大概是IW里最多的。所以,他是Innawoods的创建者吗,或者说是同时管理着网站和社区的人吗?随着网站功能性更新的落定,我的这种疑虑就更深了。三个月前我第一次有了本篇文章的想法。最初的创建者是谁?你是怎样参与到网站更新工作的?这个VK平台上的社区是如何建立并发展成现在这种模式的?我告诉了他我的想法并抛出了这一系列的问题,下面是他的回答。

两年前、贴吧的艺术家、添加素材(sprite,直译精灵,在游戏制作中指2D美术素材),一切就这么自然而然地串接了起来。我不知道52当时是否能想到,“半路杀出的俄罗斯群组”恰恰是受到了贴吧的启发并在日后2年里成长为庞大的绘画创作社区。而反过来,又有多少人能想到,那个小说家不再的森林是如今这一切“奇迹”的始发点。
我也曾思考,离去的小说家们是否愿意延续未完的故事,又或者是否会有新的传说于“深林”中流传?讲好故事,文本固然是重要的,但也许我们同样需要一个好的“说书人”去留住匆匆而过的路人。至于这位“说书人”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这不恰恰是IW未来有待发掘的东西吗?我更愿意相信,好的故事从来不会消亡,它们埋藏在时间的尘土之下,静候一次全新的讲述。
十年前,Innawoods从BROTON的奇思妙想中诞生,十年时光里,无论是贴吧的小说家,还是如今众多的素材画手,亦或是每一个仍然乐意用IW捏一个人物然后赋予他简短背景的玩家,我们沿着BROTON粗略的构想,以自己的方式续写着既独属于个人、也属于全IW社区的故事。或许有一天,我们能够见证这款“军宅暖暖”真正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