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我”
最近看到有人高扬“儒者只会讲好听的话,来要求他人”这样的观点。对此我深感痛惜和愤怒,因为这样荒谬的观点居然还有人赞同。难道这些人不翻十三经吗?怎么能这么恬不知耻的去黑儒家?所以我今日特做此作,来阐明“我”在儒家中的地位,以正大众视听。 事先声明:本作论述,多采用孟子言论,至于荀学乡愿,则不在考虑范围。 一,儒者在先秦儒家中承担着“先知”的责任 《孟子.万章下》有言: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 其中孟子说这个社会要有一群“先知”,去引领“后知”。“使先知觉后知”其中,“知”是明白,“道”是天道,道统。而孟子是自以为自己是那那种人,“予天民之先觉者也”。 其实不光是孟子,孔子,曾子都有过类似的言语。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注,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社会的过错是儒者们的懈怠 《孟子.万章上》: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 这章里孟子就说古往今来之所以有那些过的很苦的而且从来没感受到尧天舜日的美德老百姓,全是由于儒者们的过错,是你们就是“先知”们把老百姓推到沟里去的。这又引出儒家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自秦汉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就士或士大夫。除了承担知识以外,还更要承担一种道义,一种价值。 而以上两点,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儒家认为这个社会要有一批儒者 他们要身先士卒的承担先知的责任。如果你作为一个儒者,没有做到先知的责任,引领这个社会向上向善,那你就是不尽责任,就是苟且偷生。 3,儒家还要求儒者具有独立性。 《孟子.滕文公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在此认为他们这样的知识分子,“居天下之广居”要有广阔的视野和胸襟,“立天下之正位”要站在天下中正的位子。这个正位不是有财富的地位,也不是有权力的地位,然后“行天下之大道”。然后重要的一点来了“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你发达了不要忘记老百姓,不发达也要坚持不要改变道义。最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里,孟子无疑将知识分子的独立性,点了出来,而相似的论述也在《孟子.公孙丑上》对孔子的评价中出现。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 最后如果还是不清楚儒者是否是高标准要求别人的,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直接翻《大学》去,里面前四目都是修己的,哪里有评价他人的?所以评价儒者的,能否先把四书看完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