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题
生而为人,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小到日常琐碎“呆会晚饭吃啥”,大到人生层面“我是谁”。
显然,这都只是以“我”或“你”主观的层面出发,要是把人类社会,世界地理,浩瀚宇宙都囊括进来的话,这已经不是身为人所能企及的高度了。
难,但不是说撒手不管,毕竟,我们还是可以先把呆会晚饭要吃啥这个问题解决掉的。
菜单的选择上,可以借鉴前一天的清单,可以是买菜的清单,或是外卖APP的清单,再或是现在就打开冰箱,看看还有什么材料可以重新组合现有的食材,弄出一个简单的晚饭出来。
看,这样摊开来了,晚饭这个难题,好像就变得不那么难了。
那“我是谁”呢?
我首先有个身份证上姓名,这是我爸妈根据家族排行以及当时他俩人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而命名的,充满了他俩老人家对于我降世的无上祈愿。
其次,我是他们的儿子,是爸爸兄弟们的侄子,是妈妈姐妹们的外甥,兄弟姐们的哥哥,弟弟;是同学老师眼中的一个平佣学生;好朋友们中的一个二货;领导同事中的一个摸鱼者;客户眼中的一个死线交稿者,伙伴交际中的一个好人……
而我还有个自以为“变身后”的网络ID,一四一九,总会在网络上,通过各种平台,各种方式窥探其他智者的世界,妄想着把他们生活中的“我”,替换成自己,并会尽可能地模仿他们,试着给自己说,试着表达,能否感同身受,从而再审视自己,不断尝试,也在不断地重新认识我是什么,我为什么会在这里。
仿佛,我是谁,渐渐开始有点眉目了。
这也是借鉴以往认知的结果,把这题目摊开来,在尽自己目前所能提供到的条件,一点点拼凑出大致的轮廓,慢慢把答案明朗化。
从人生开始懂得思考时开始——
那群小朋友玩得很快乐,但玩的东西好像好难,我不会,那先尝试先过去开口问一问开始再看看;
这道考试题好难,不会做,那先尝试做完其他会做的题目,回过头来再看看;
想要的东西有点贵,跟父母难开口,那先尝试回去与他们商量下,表达下自己的想法看看;
同桌的他/她,有好感,但难开口表白,那先尝试表白后,常常站在他/她的角度维护,坚持到学期全结束再看看;
对自己外形无自信,难与融入群体,那先尝试多换换自己的行头,先取悦自己再看看;
客户不点头,难以签单,那先尝试从客户角度去出发,让多点优惠或便利看看;
对的,尝试,请坚持不懈地去尝试,尽可能地变换着各种角度去尝试,到最后,你会发现,“尝试”就是解开所有“难题”的唯一钥匙,对抗困惑的最有力武器,就像今晚的晚饭难题,我已经决定用剩下的鸡蛋与葱做一份料理了。
最后,要是难题遇上尝试,也是“难题”遇上它的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