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研究性学习 | 现实魔幻主义作为叙事手法在日本文学故事中的运用(序)
这个课题最开始源自于我对于动画《四叠半神话大系》的个人兴趣,这部作品也是我个人最初接触到的比较带有明显“现实魔幻主义”风格的作品。动画在去年10月推出了续作《四叠半时光机布鲁斯》,制作水准非常过关,推荐大家一并欣赏。
虽说是以“现实魔幻主义”作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但是何为“现实魔幻主义”并不在本学习的主要讨论范畴中,原因是我想注重于代表作品的分析。关于现实魔幻主义文学如何在20世纪初的南美殖民地发源,又以何种方式在主流文学作品中广为流传,大家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和我讨论,不过不会在本专栏中用过多篇幅介绍。关于何为“现实魔幻主义”,我个人会将其概括为"一种用带有隐喻性质的不符合自然规律或者一般逻辑的事物来引导故事发展的手法"。
在这个定义下,研究这些“魔幻”元素如何代为作者抒情达意便是本研究性学习的第一个目标。我选择了一些我自己较为熟悉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一些相关的二手资料也会被涵盖其中。在这些故事中,作者如何巧妙地权衡魔幻与现实元素将会被重点讨论。我认为优秀的现实魔幻故事读起来与其他的现实主义故事是类似的,即那些反常的、魔幻的元素即使作为故事的主要线索,也不会让读者产生类似读科幻或者魔幻小说的感受。
另外,我之所以选择日本文学作为细化的范围,除开我想要偷懒所以选择本身相对熟悉的领域这一原因外,是因为中日社会发展具有颇高的相似性。中国在千禧年前后十年的时间里几乎是复制了日本战后的经济奇迹,因此如今面临的难题和社会变化也和1980后的日本有一些相似的部分。在村上春树早期的作品里就对商品经济和社会西化有着十分尖酸刻薄的讽刺,其言辞和如今中文互联网上的微博段子居然有几分相似,真是有趣的很。还有之前提到的《四》,原作里就有对60年代日本的著名学运“全学共闘会議”的讥讽,称其为为了斗争而专门将人分门别类。因此我也挑选了两部有着鲜明特征的中国电影作为比较讨论的对象。
本研究除了对故事本身的分析解读外,也旨在训练我自己对于叙事技巧,人物塑造,铺设故事结构等等写作方面的技能。我将会撰写一本长篇小说作为我在达特茅斯的毕业设计,希望本研究能对我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所帮助。

此专栏预计每周更新一次,内容与我每周的研究报告一致。每周将会注重于1~2部作品的研究。以下为作品列表:
村上 春樹, 羊をめぐる冒険
村上 春樹, 世界の終りとハードボイルド・ワンダーランド
森見登美彥, 四畳半神話大系
藤本 タツキ, ルックバック;藤本 タツキ, さよなら絵梨
今 敏, パプリカ
姜文,太阳照常升起
韩杰,Hello!树先生

关于我的导师:
Dennis Charles Washburn
Professor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ian Societies Cultures and Languages, & Film Studies
Burlington Northern Foundation Professor in Asian Studies in Honor of Richard M. Bressler ‘52
EDUCATION
B.A. Harvard University
M.A. Pembroke College, Oxford University
Waseda University
Ph.D. Yale University

实际上就是把毕设前置研究的作业翻成中文发一遍。那么,下周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