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深度游 寻找姜子牙的司令部
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本篇为深度洛阳游的第198篇









商纣王看到西岐发展的蒸蒸日上,于是就在羑里城囚禁了周文王。周文王的嫡长子伯邑考奉父命把西岐治理得井井有条。商纣王看到伯邑考的能力后寝食难安,思来想去也没有想到让伯邑考来到朝歌的办法。伯邑考不听父亲的命令,大臣的劝阻,自投罗网,毅然决然地来到了朝歌。商纣王心里那个高兴呀,这个心情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商纣王软硬兼施,伯邑考终于当了人牲。商纣王看到周文王吃儿子肉时的那个憨态,认为周文王就是个庸才,不足为虑,于是就放周文王放虎归山了。
商纣王高兴了几天后,突然感到自己中了周文王的计策了。商纣王为了实现其先祖灭蜀的遗愿,就带领大军走灭蜀的唯一道路-----褒斜道,来到了褒斜道的必经之地岐山。这时的周文王正在建设沣京,准备迁都。周文王为了以防万一,决定分兵两路,让周武王继续留在沣京,自己在岐山迎接商纣王。商纣王看到斩草除根的机会来了,就把岐山的人全杀了,周文王也不例外,还做了“册”的祭品,“册”就是相当于带肋骨的肉。周武王当时还没有太优秀的表现,幸免于难。商纣王志满意得地率领商朝大军通过褒斜道,来到了蜀的都城三星堆。
蜀军个个勇猛杀敌,严厉抵抗。一年后,商纣王终于攻下了三星堆,商纣王怒不可遏地毁其宗庙。兵败的蜀军撤退到现在的金沙遗址,重新建立并延续着自己的王朝。商纣王摧毁三星堆后,花费巨大,不得不班师回朝,恢复国力、军力。
周文王姬昌死后,周武王姬发即位,姬发发誓要报杀兄弑父之仇。但姬发毕竟没有经验不是,就与军师姜子牙商议。姜子牙说,先看看诸侯们的表现再说。于是,出现了八百诸侯会孟津的壮举。姜子牙左手拄持黄钺,右手握秉白旄誓师后,各国诸侯不召自来有八百之多,兵至盟津。这次,周武王心里有底了。诸侯都说:“可以征伐商纣了。”姬发说:“还不行。”于是,班师而还,与姜子牙同写了《太誓》。
公元前1046年,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荒淫暴虐到了极点。于是,军师姜子牙就向周武王姬发说:时机成熟了。姬发通告诸侯共同征伐。姜子牙精选兵车300辆,勇士3000人,甲士45000人,各诸侯率兵车4000乘会合,组成伐纣大军。周武王姬发还不忘父亲遗志,带上用木头人代替的父亲。根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在位九年后,“东观兵,至于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军师姜子牙带兵来到盟津的黃河渡口,二大兵营驻扎在现在的偃师东屯和潘屯, 姜子牙的司令部就设在邙岭牙庄。良辰吉日时,姜子牙率领部队从黃河扣马和周山两个渡口渡过黄河。
姜子牙(?—约前1015年),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周朝开国元勋。吕尚,吕氏始祖。本姓姜,名尚、望,称姜尚、姜望。字子牙,俗称姜子牙。河南省卫辉市太公泉乡人。其先祖曾经辅佐禹治理大水有功,封于吕(今河南南阳西宛县),故又从其封以吕为氏称吕尚,吕望。更因周文王曾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号太公望、亦称姜太公。吕尚四子,分四家,每家一姓,即:吕、崔、丁、姜。
据传说:周武王伐纣时,姜子牙曾领兵在此驻扎,故而得名牙庄 。牙庄坐落于陇海铁路以北,黄河南岸的邙山岭上,相距山化乡政府约7.5公里。地处洛阳与郑州交界处,北邻郑州巩义市赵沟村,依北向南仰望嵩洛,地势较高,海拔200m俗称“北岭”。牙庄村历史悠久,相传最早村名叫“十里杏花村”后来据偃师县志记载武王伐纣时,姜子牙曾领兵在此驻扎,村北有一马粮沟,是姜子牙屯兵养马所在地,所以就以姜子牙的名字改“十里杏花村”为子牙庄,简称牙庄。
公元前1046年1月28日,周军到达商都朝歌郊外70里处的牧野。商纣王临时集结被俘奴隶70万至牧野。姬发率领大队人马殿后,姜子牙亲率部分精锐为先锋攻击商纣王的军队。此次战斗,商军人数多,但士卒与商纣王离心离德。周军精神抖擞,在大雨中趁势进攻,大量商军被杀,商军纷纷倒戈。“利簋”铭文记载:武王十一年甲子日,在牧野与商纣王帝辛的大军作战,当天傍晚就大获全胜。《孟子·尽心篇》中引述了已经失传的《尚书·武成》,说这一战是“血之流杵”,到处都是鲜血,连木杵都能漂浮。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姜子牙,姬发次第入殷都朝歌,诏告天下,周王朝诞生。
河南省偃师区辖有11个乡镇,41个村民组。吕姓占932户,约4000余人。牙庄村隶属于偃师区山化乡,吕姓有300多户,1300多人。吕姓来源于炎帝,炎帝神农氏,以火得王,都河南陈州,从山东曲阜县姜姓,生于属山,长于姜,遂以为姓氏。陵在陕西西安市。姜太公是炎帝十五世孙。由武王封号齐,都营丘,即今山东青州府昌乐县。
据中华吕氏族谱记载,牙庄的吕姓是山西迁来的。唐太宗元和年(820年)由始祖吕镇从山西芮城唐河迁居河南东郊坞流村,后晋三年(946年)吕蒙正诞生于此,后成名于宋。哲宗时坞流村改名相公庄。吕蒙正第十子吕中简,由相公庄迁居牙庄。中简生四子,长子仲纪、次子仲考世居牙庄,三子守己、四子守芬,迁居孟津和扣马。
牙庄北就是黄河古渡口,极有可能是姜子牙,周武王北渡黄河的渡口。该渡口现在高架上面是直达孟州的207国道黄河大桥,下面是赵沟控导工程。国道207孟州黄河大桥位于焦作、郑州、洛阳三市交界处,是国家公路网规划南北纵线乌兰浩特至海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省“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的8座干线公路黄河大桥项目之一。赵沟控导工程位于巩义市康店镇赵沟村北,是郑州黄河上游首处控导工程。该工程距巩义市区17公里,下距裴峪工程10公里,属于巩义河务局管辖。《康店镇志》记载,赵沟村原名驼峪沟,建村距今600余年。该村北邻黄河,南依邙岭,村民散居岭上,耕种于沟壑之间。赵沟村有15个村民小组、近3000人。
沿着赵沟控导工程的防汛路和207国道下面的小路走一走,发现不少古代的羊肠小道以及五米左右的沟壑路。在207国道下面见到两处有一定年代的建筑物。一处是位于赵沟村入黄河口的大王庙,离河15米左右,坐北面南,长20米,宽8米,北面的山墙离地1米左右。在赵沟村民眼中,大王庙十分神奇,洪水泛滥时,总是淹不住庙身。另一处是离黄河口2里的关岳庙,此庙与大王庙大小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大王庙房顶是三角形,关岳庙的房顶是椭圆形。特别说一下,关岳庙里面的淤泥有一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