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小学教育考研经验 ——北师大小学教育初试第一

2020-05-30 11:30 作者:徐影老师  | 我要投稿

文|易S / 凯程网课学员

北京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小学教育专业

最近,有一些学弟学妹咨询我关于考研的事情,考虑到之前自己在准备阶段也没有充分的信息获取渠道,出于感同身受,决定在回家的路上写下这篇经验贴。

文章内容是我个人备考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硕的方式方法,由于每个人的认知结构,学习习惯和偏好,可用时间和精力均不同,大家可以按需自取,选择性尝试,确定有用再坚持。

关键时间表

初试备考

 

政治:政治的内容繁多且杂乱,需要有计划、系统的复习。话不多说,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我的复习过程:

英语二:我的英语基础还可以,18年坚持了大半年每天一篇英文外刊阅读,早上听晚上读,耗时四十分钟左右,一直到十一月中旬停止。另外,英语二本身难度并不太高,所以复习阶段花的时间不多且不固定。在这里主要按照考试题型顺序,说一下我做了些什么以及我认为比较重要的点。

333教育综合:教育学专硕的必考科目,不同学校考试题目不同,但考试内容均包括四部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考试题型绝大多数是: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不同学校在题量、分值分配和出题灵活性上有差异。

 

北师大333教育综合题量适中,分值分配上《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心理学》稍多,出题灵活,考察学生利用教育理论分析、解决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能力,单靠死记硬背知识点是行不通的。

 

作为一个高中学理科,大学学通信工程的典型工科女,如何在三个月内尽量高效地复习四门文科的内容,在不断摸索和学习中,我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复习方法。

我是一个背东西很吃力,背得慢且忘得快的人。所以想要考研成功,面对繁杂的信息,如何尽量缩减要背诵的内容,并将必背的内容加工得更有逻辑、易于背诵,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把学习过程中接收到的信息,按照更趋向于事实还是更趋向于观点,划分为事实类知识和观点类知识。要说明的是,这种分类并不严谨,只是我个人习惯的一种区分方式。其次,对事实类知识进行理解背诵;观点类知识则重在消化吸收、融会贯通,不需要强行记忆。细化如下:

换言之,如果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的模式来进行知识的学习。那么,“是什么”就是事实类知识;“怎么样”是简单的观点类知识;“为什么”和“怎么办”可以笼统地理解为问题分析和解决,是更加综合的观点类知识。

 

总的来说,灵活地应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北师大333考研的特点。

 

992小学教育综合: 小学教育综合是小学教育方向的必考科目,题型以论述和简答为主,未给出参考书目。

 

复习时,我用的是黄济老师主编的《小学教育学》,还有的同学看的是皇甫全老师主编的《小学教育学》。前段时间,通过两本书的目录做了简单对比,皇甫全老师的版本每一章都更细化一些,黄济老师的版本稍微粗略些,但是内容上又增加了“教育法”和“教育研究方法”。个人认为,差别不大,用任何一本都可以。

 

后面因为时间的关系,小学教育综合的复习用时非常少。用一天的时间梳理了《小学教育学》的框架,发现80%的内容和《教育学原理》是重合的,留意不重叠的部分。

 

另外,小学教育综合出题灵活,在333复习时总结的分析思路和答题方式在这里也是完全适用的。只需要再多关注一下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小学老师、课程、教学的特点,答题时可以举一些具体的例子,使答案更有针对性。

三、关于心态

 

一个能够正视成功与失败、坚定且乐观的心态,在考研乃至整个人生中都至关重要。很庆幸,我是一个心态很不错的人,并且得益于此,无论高考还是研究生考试,我都发挥出了比平时更好的水平。

 

从理论的角度,可以利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作简要解释。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当人们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也就是说,经过三个月甚至一年的准备,大家基本上已经具备了考研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谁的心态好,谁选择相信自己,谁就能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也就是说,经过三个月甚至一年的准备,大家基本上已经具备了考研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谁的心态好,谁选择相信自己,谁就能发挥出更好的水平。甚至,哪怕准备的还有一定欠缺,而且又有几个人能准备的万无一失呢?的心态再加上一些虚无缥缈的运气,也会有逆袭的可能。

考研建议

 

首先决定考研前,想清楚考研的方向及原因。

 

考研方向的选择,首先需要一定的自我认知,其次可以从显性收益、隐性收益以及风险三个角度,进行两级评估。第一级:读研、工作、出国的选择性评估,如果最终的选择结果是读研,那么进行第二级:本专业读研、跨专业读研的选择性评估。

 

例如,读研的显性收益是提高终学历、获得敲门砖,隐形收益是提高学术水平、思维方式的优化、认识更多的朋友,风险是碌碌无为,除了学历什么也没有。选择跨专业考教育学的显性收益是教育行业的从业敲门砖,隐性收益是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方向,更好的挖掘个人潜能、提高各方面能力,风险是放弃本科所学,并且跨专业的背景可能在找工作时竞争力不如本专业读研的同学。

 

当然,上面只列了一小部分,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所有选项并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利弊权衡之后做出取舍。如果最终决定考研,无论动机是对学科的热爱,还是想提高学历,甚至就是因为还不想去工作,其强度一定要足以支撑到考研结束,不中途放弃。

 

其次备考过程中,抓可控因素,积极看待暂时不可控因素。

 

关于竞争与自我提升,不可否认,无论什么时候直面竞争都是必要的,考研更是如此,但是残酷的竞争不可控,自我提升可控,将更多地精力放在可控的因素上,才能实现能力的最大化利用,最终让暂时不可控的竞争也变得对自己有利起来。

 

先说一下名次和分数,备考中关注分数胜过关注名次。拿小学教育为例,计划收12个学生,如果关注名次,只有考到前十名才相对稳当,那么你会觉得比较难,那些招生人数更少的专业更是如此。但是当我们关注分数的时候,给每一门科目定一个具体的目标,然后再算总分时就会发现其实还好,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

 

不瞒大家说,即便是九月底开始复习,即便知道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只有三百四十几,但当时结合对试卷的分析以及自我评估,我定的考研目标是420分(政治75,英语二85,333教育综合125,992小学教育综合135),我把这个目标贴在学习的桌子上。

 

最终的结果,小学教育综合刚好达到目标,政治接近目标,英语作文复习不到位没能达到目标,教育综合时间的关系没有背完,恰巧又碰到一道没覆盖到的名词解释,所以差了七八分。但是意外地,我的初试总分拿了专业第一。我想,如果一开始就定一个考第一或者前十的目标,那我很可能会被竞争的压力弄得很疲惫。

 

同理,考研环境中接触到的其他竞争信息也是如此。因为我是在家复习,接触到的信息有限,仅有的竞争信息可能就是到了后期经常会看到网上其他考研同学的复习状况,总有留言已经背诵了七八遍、默写了两三遍的同学们;再低头看看自己,只背了两遍,背过的内容还有不少没记住。

 

这时候一定不要让外在的因素使自己方寸大乱,可根据情况做适当调整,把握好前进的节奏,始终以自己的目标为导向。

 

对于时间过去不可控,现在可控,把握现在,让暂时不可控的未来变得有利。备考过程中,尽可能高效学习,即便没有做到,也不要过度悔恨,适当反思、继续前进。

 

看了我前面分享的考研经历,大家计算一下可能会发现我一天学习的平均时间只有5-7个小时。实话说,我是一个自控力不那么强,很难长时间坐着学习的人。因为我一天学习的时间和顺序不固定,有的时候我可能坐了十个小时,但真正学习的时间只有五个小时甚至三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可能在玩手机、在发呆、或者有事出门了,各种各样的情况。但这三个月里,每天平均学习六小时,确实是高效的,是我尽可能努力达到的结果。

 

所以,当看着无数说每天学习十来个小时的考研贴时,要做的不是感到压力和恐慌,而是尽可能靠近。也许靠近的结果还是只有六七个小时,但一定要保持头脑清晰、有自己的规划,有条不紊地在前进就好。

 

如果某天、甚至一段时间没能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一定的自我反思是必要的,但不要过分夸大它对考研结果的影响。把握好能利用的资源,包括剩下的时间、可搜集到的信息、更高效的学习方法等,继续努力。

 

考研是个技术活,不是时间堆砌的结果,而是学了多少内容、做了多少思考的结果。

再次在考试时,合理运用认知偏误,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也许是天生的乐天派,还有些理想主义,我总能找到各种积极暗示的方法。

比如我14年参加高考,考研又是14考场,我就暗示自己:真幸运!这场考试、这个考场就是为我准备的吧!(因为我的名字和14是谐音)哇!我后桌这个同学看起来很厉害,我们俩应该都能考上等,这些暗示能够让我更有信心。

 

当然不可避免地,考试的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意外。比如这次考研,去了考场发现我的位置桌子是坏的,被迫挪到旁边,但旁边的位置又看不到前面的钟表,老师还不允许自己带表,考政治的时候,看到肖大大压的两道原题,我刚好没背下来。

 

最后一场考试我还把名字不小心写到了装订线外,来回周转问了三个老师之后换了答题纸,那时候我已经写了几百字了。好在每一次我都能更多地去关注积极的点,无条件地相信自己可以,专注于解决问题。

 

但事实上,无论是14这个数字还是这一系列不顺心的情况,和考研结果本身都没有太直接的联系。如果过分夸大这些因素对考研的影响,就是典型的认知偏误。但是我们可以合理利用有用的认知偏误,规避不利的认知偏误。

 

发挥想象,告诉自己今天的天气真好、这个考场真好,周遭的环境都是为我特意安排的,自己就是命中注定要考上的那一个。面对发生的小意外,就告诉自己这些都是不相干的,不去care它,或者告诉自己成大事者必经历练,现在这些意外就是我的专属历练,自己正处在上升的道路上。通过这种方式,通常能让自己达到一个更好的状态。

 


写在最后

 

终于写完啦!也算是对自己的考研过程做了总结,如果刚好能帮到需要的学弟学妹们,非常荣幸!最后想说:认识的、不认识的隔着屏幕的小伙伴们,冲鸭!为了自己的梦想,勇敢前行的感觉很爽,一起努力!



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小学教育考研经验 ——北师大小学教育初试第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