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

念楼学短28
1
满十岁后,偶尔涉足社会,见某些场合的门上贴着“闲人免入”的纸条,很怕长大后成为闲人。
2
元丰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朱批:
某年某月某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乃吟诗。
诗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当然要做好事,但好事也得做好才行。
朱批:
当然要做好人,但好人也得会做才行。
4
曾国藩尝自为墓志铭:
不信书,信运气。公之言,告万世。
或以为黑色幽默。而见如今写武侠小说尚不如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的文化商人,被奉为文学大师带博士生,民国年间摆在地摊上卖的《十二金钱镖》,改编成电影竟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则亦不由得你不信运气也。
5
昔人作七夕诗.率不免有珠栊绮疏惜别之意.惟东坡此篇.居然是星汉上语.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学诗者当以是求之.
6
从来写牛郎织女,总离不开山盟海誓,难舍难分;总把环境设定在情人久别重逢的场合,温馨而私密……
只有苏东坡咏七夕的这首《鹊桥仙》,写仙子凌空挥手,告别尘寰;伴随她的只有长空吹过的风,星海飞来的雨。这是多么超凡脱俗,完全屏弃了啼笑姻缘、欢喜冤家的模式,进入到彼岸——高出我们的理想世界中去了。读起来的感觉,已不是感伤,更不是片刻欢娱,而是清空高洁,是净化了的心灵。
搞创作的人,是不是可以从此悟出一点什么来呢?
7
东坡《鹊桥仙》: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8
我本来是很不赞成说“一代不如一代”的。小时看《江湖奇侠传》,桂武小两口要一重门一重门地打出丈人家,妹妹、嫂子把守的几张门还容易过,丈母娘那里便差一点出不来,临到老外婆将铁拐杖一摆,就只有磕头哀求的份了。反正徒弟总打不过师傅,这便是传统文化之精髓,什么派全都一样。
当时看这些书,也津津有味,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直到自己胡子头发发白了,才感到年岁硬是不饶人,如说越老反而越强,只能是存心说谎。而世间所有技艺,纪录也总在创新,古希腊人跑马拉松也绝对赶不上如今的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