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旧日本海军小型舰艇介绍—鸿型水雷舰

2021-07-04 13:43 作者:黑狐12138  | 我要投稿

        由于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签订后,驱逐舰也被列入了限制范围内,旧日本海军不得不暂时放弃利用特型驱逐舰发挥火力优势的构想,转为在伦敦海军条约并未限制的标准排水量600吨以下的军舰上堆砌武装,其成果便是著名的千鸟型鱼雷艇。

        这种新型鱼雷舰原本计划兴建20艘,在1931年的第一次舰队补充计划中首先通过了12艘的造舰额度并于当年拨下了其中4艘的造舰款项;而1934年的第二次舰队补充计划原本预定要把20艘的全部造完,于是在计划书中编入了16艘的造舰预算。军令部原本希望在后续舰中塞入更多的武器,但是1934年的友鹤事件将头脑发热的军令部一棍子敲了个半醒,海军开始对所有设计中、已完工的舰艇重新计算复原性,新型鱼雷舰在完成1931年造舰计划的12艘额度后也停止了续建计划。

美国海军识别手册中的千鸟型与鸿型

       8艘千鸟级改良型的设计案代号F47B,舰体长度增加了6.5米、宽增加78公分、吃水增加46公分,在设计上已经与千鸟级血缘关系已相当薄弱,标准排水量上升到了840吨,航速下降到30.5节,采用配备空气预热器的增压重油水管锅炉,操作温度350度、锅炉操作压力30公斤/每平方公分,武备保留了千鸟级的火炮布局,使用3门十一年式120毫米舰炮,但鸿级使用的是改良过的M型,炮身极限仰角从千鸟级G型的33度提高到了55度,鱼雷兵装也改为了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首舰鸿号(Otori)于1934年11月8日在舞鹤海军工厂 开工,1935年4月25日下水,1936年10月10日完工。其余七舰:鹎(Hiyodori)、隼(Hayabusa)、鹊(Kasasagi)、雉(Kiji)、雁(Kari)、鹫(Sagi)、鸠(Hato)全部于1937年10月前成军服役。

基本性能

  • 舰员:129人

  • 标准排水量:840吨

  • 满载排水量:940吨

  • 舰艇尺寸:88.5m×8.18m×2.75m

  • 动力:2部舰政本部式重油水管锅炉及2部舰政本部式直联型蒸气涡轮引擎,输出功率19000马力,双轴推进

  • 续航力:4000海里/14节

  • 航速:30.5节

初始武备

  • 3座单装十一年式120毫米/45倍径舰炮

  • 1座三联装六年式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 1座毘式四十毫米机关炮

  • 1挺九三式防空机枪

  • 2具扫雷网

1944年后拆下一座主炮并加装

  • 3座双联+4座单装九六式25毫米机炮

  • 6具八一式深水炸弹投掷机

  • 1具九四式深水炸弹投掷机

  • 48枚深水炸弹

  • 1部十三号雷达

  • 1部九三式水下听音机

  • 1部九四式声纳

          8艘鸿型鱼雷舰服役后被编入了2支专设部队:第1水雷队(1936年12月成立,隶属第三水雷战队)、第11水雷队(1937年7月成立,直属第二舰队)。由于因为该级舰吃水浅、动力强、操作灵活,所以派去参加侵华战争,在长江上执行对地火力支援与扫雷等任务。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鸿级曾参加了攻略香港和菲律宾的一系列支援任务,之后就在各主要海港据点担任巡逻、船团护卫任务。在战争中后期增设了多门25毫米防空机炮与雷达以及对潜用水下听音机、声纳、深水炸弹投掷机等设备,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1943年9月26日,鹊号在新不列颠岛西北部被美军潜艇扁鲹号(Bluefish  SS-222)击沉;1944年6月12日,鸿号在塞班西北被美舰载机击沉;9月24日,隼号在锡布延海遭美军战机击沉;10月16日,鸠号在香港东南方海域被美军飞机击沉;11月8号,鹭号在吕宋岛西方被美军潜艇(USS Gunnel)击沉,11月17日,鹎号在南中国海命丧同一艘遭美军潜艇;1945年7月16日,雁号在爪哇海被美军潜艇(Baya SS-318) 击沉。

       最终,8艘同级舰中只有雉号鱼雷舰活到了日本投降,并于1947年10月3日被移交给了苏联海军,1957年10月31日退役报废。

上期链接


旧日本海军小型舰艇介绍—鸿型水雷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