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伤寒论》名称的问题由于日、月、星等的运行而产生了气化活动。由于日月运行的方
关于《伤寒论》名称的问题由于日、月、星等的运行而产生了气化活动。由于日月运行的方位不同 , 便形成了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人从天气的观察所得 , 则分出三阴三阳来 , 所以 ,伤寒六经的病变中 , 在太阳则病多从寒化 , 在阳明则从燥化 ,在少阳则从火化 , 在太阴则从湿化 , 在少阴则从热化 ,在厥阴则从风化。对于此说 ,不能不使人提出这样的疑问 , 为什么仲景不曰《六气论》而曰《伤寒论》呢 ? 邹师认为这一问题在《内经》和《周易》中早已有了回答。《周易·系辞传》说 : “日月行 ,一寒一暑”。
一语点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变化 ,皆从寒和暑两个起止点开始变化和结束变化的。从天象看 , 寒当冬至时令 , 斗柄回寅 , 日月会于亥宫 ,为一年之始点 , 《内经》称为“总统坤元”。凡研究人体的气化活动 , 皆于此起算。仲景遵循这一自然规律而立法 , 所以 , 取寒这一点为起算点 , 故名曰《伤寒论》 ,而不曰《六气论》。所以 ,伤寒论六经的病变 ,不仅可以发展到寒极之变 ,也可由寒极而发展于热极之变。温病的三焦学说 , 则从寒的另一端暑这个始点算起。如《温病条辨》说 : “东西者 ,阴阳之道路也 ,由东而往 , 为木、为风、为湿、为火、为热 , ……火也者 ,南也 ,由西而往 , 为金、为燥、为水、为寒 , 水也者 , 北也。水火者 , 阴阳之征兆也。南北者 , 阴阳之极致也。……天地运行之阴阳和平 , 人身之阴阳平。……天地与人之阴阳一有所偏 ,即病也。偏于火者 ,病温病热 ,偏于水者 ,病凉病寒。此水火两大法门之辨 ,医者不可不知。烛之为之病也 , 而温之热之 ,烛之为火病也 ,而凉之寒之 , 各救其偏 , 以抵于平而已 ! ”这段议论 ,完全符合《内经》日行三道之说。《素问·五运行大论》指出 : “故风寒在下 ,燥热在上 ,湿气在中 ,火游行其间。”即言日行有上中下三道 ,燥暑在上 ,以配时令之夏秋。风寒在下 , 以配时令之冬春。湿气居中道 ,火游行其间 ,所以“火土同宫”。
结合温病学来看 ,也不是纯属火热为病 ,也同样包括了六气的病变 ,所以也不称之为《六气论》 , 而称之为《温热论》。温热病的发展过程 , 是从热开始的 , 不仅可以发展到热极之变 , 也可由热极而发展到寒极之变。由于有燥热在上 , 有湿气在中 , 火游行其间 , 所以温热病大的方面可分为“有热无湿”和“有热有湿”两大类病变。为什么要强调寒和暑这两个互为起止的始点呢 , 这是根据古代始终学说决定的。所谓“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 知所先后 , 则近道矣。”始终之学说用现代哲学名词来讲 ,就叫因果论。由此可以明确 ,为什么不曰《六气论》 ,而曰《伤寒论》、《温热论》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