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些和自然科学有关的笔记

2023-08-15 21:49 作者:祭酒少司  | 我要投稿

(一些笔记,仅当学习使用,大部分来自各种百科,侵删)

泰勒斯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3%B0%E5%8B%92%E6%96%AF/181335

 

泰勒斯,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出生于爱奥尼亚的米利都城,创建了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是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也称爱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古希腊七贤之一,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有记载有名字留下来的思想家,被称为“科学和哲学之祖”。泰勒斯是古希腊及西方第一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泰勒斯的学生有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等。

他是第一个提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并开启了哲学史的“本体论转向”的哲学家,被后人称为“希腊七贤之一”和“哲学和科学的始祖”,是学界公认的“西方哲学史第一人”。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的思想影响了赫拉克利特等哲学家。

只顾天空不看脚下的天文学家

泰勒斯有一天晚上走在旷野之间,抬头看着星空,满天星斗,可是他预言第二天会下雨,正在他预言会下雨的时候,脚下一个坑,他就掉进那个坑里差点摔了个半死,别人把他救起来,他对那个人说:“明天会下雨。”,于是又有个关于哲学家的笑话,哲学家是只知道天上的事情不知道脚下发生什么事情的人。但是两千年以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而泰勒斯就是标志着希腊智慧的第一个人。 后来英国的奥斯卡王尔德曾经说过"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一些人还在仰望星空"。

 

毕达哥拉斯

https://baike.sogou.com/v48554.htm?fromTitle=%E6%AF%95%E8%BE%BE%E5%93%A5%E6%8B%89%E6%96%AF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570年-公元前490年),出生于萨摩斯岛,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1]。

九岁时被父亲送到提尔,在这里他接触了东方的宗教和文化。公元前551年,来到米利都、得洛斯等地,拜访了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菲尔库德斯,并成为了他们的学生。公元前520年,移居西西里岛,定居克罗托内,并建立了一个宗教、政治、学术合一的团体。公元前490年,去世,享年80岁。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注重“数”的人,[2]发现勾股定理,证明了正多面体的个数,坚持数学论证必须从“假设”出发,开创演绎逻辑思想,对数学发展影响很大。

发现勾股定理

 

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前544-前483年):古希腊哲学家。爱菲斯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万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持对立统一观念,列宁称其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他出生在伊奥尼亚地区的爱菲斯城邦(一译:以弗所。在今土耳其伊兹密尔附近)的王族家庭里。他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是他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尔迪美斯庙附近隐居起来。据说,波斯国王大流士曾经写信邀请他去波斯宫廷教导希腊文化。著有《论自然》一书,现有残篇留存。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5%AB%E6%8B%89%E5%85%8B%E5%88%A9%E7%89%B9/440484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1] 

尼各马可伦理学

《尼各马可伦理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作的伦理学著作,约公元前330年成书。《尼各马可伦理学》全书共10卷,132章,探讨了道德行为发展的各个环节和道德关系的各种规定等问题。书中系统阐述了德性在于合乎理性的活动,至善就是幸福等观点,认为万物都有一个目的——求善,任何事物都具备适合本性的功能——为善。人生最高目的是求得至善,至善就是幸福。求得个人善是伦理学目的,求得社会的群体善是政治学目的。书中用中道原则对勇敢、节制、卑鄙、高尚、虚荣、慷慨等道德规范加以考察和说明,认为人只有依靠理性的指导,慎思明辨才能判断是非善恶。《尼各马可伦理学》成为西方近现代伦理学思想的主要渊源之一,为西方近现代伦理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该书对中世纪和近代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的发展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论天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文学著作。写于公元前350年,是亚里士多德主要的天文学著作。

范畴篇

《范畴篇》(Categories) 是一本由古希腊作家亚里士多德创作的逻辑学书籍。在该书中讲述的是关于思维的形式和方法。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作的哲学著作,创作于公元前4世纪。《形而上学》共14卷,集为1册。书中探讨了哲学对象和研究范围;对一些哲学术语做了释义;分析批判了以前的哲学家思想,重点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阐明了作者的实体、质料和形式等理论。《形而上学》阐发了一种学说,这种学说有时称为智慧,有时称为“第一哲学”,其任务是描述实在的最普遍、最抽象的特征,以及普遍有效的原则。《形而上学》奠定了亚里士多德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正是亚里士多德使“形而上学”这个名词成为哲学上的一个含义丰富的专有名词。

 

世界十大思想家

伏尔泰

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法文:François-Marie Arouet,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笔名伏尔泰(法文:Voltaire),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1778年5月30日逝世,享年83岁。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在达温宅逝世,享年73岁,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伊曼努尔·康德

伊曼努尔·康德(德文: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出生和逝世于德国柯尼斯堡(现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德国哲学家、作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调和了勒内·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与弗朗西斯·培根的经验主义,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毕业。1755年起在母校任教,这一时期是他思想上的“前批判期”。他埋头于自然科学研究,讲授多门学科,同时发表了许多关于自然科学的著作。1770年被聘为教授,他的思想转入“后批判期”。从1781年开始。他完成了《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3部著作。这标志他的批判哲学体系的诞生,并带来了一场哲学上的革命。1793年他因一些观点,被告蔑视基督教教义,遇到一些麻烦。但他仍不断探索和写作,直到1804年2月12日病逝。

艾萨克·牛顿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在经济学上,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

 

古希腊轴心时代的主要思想家

3个词条 7939阅读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άτης;英语:Socrates;德语:Sokrates)(公元前469年,一说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9年),是希腊(雅典)哲学的创始人之一。苏格拉底在后来的古代和近代对哲学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苏格拉底对艺术,文学和大众文化的描述使他成为西方哲学传统中最广为人知的人物之一。在苏格拉底70岁时,被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信仰新神”“蛊惑青年”罪名审判,最终选择喝下毒酒而死。在苏格拉底死后14年(公元前385年),雅典法庭重审了苏格拉底案,改判苏格拉底无罪,并判处当时诬告苏格拉底的美勒拖死刑,吕孔和阿尼图斯等人被判处流放。并且石匠还刻画了苏格拉底的头像,来纪念此事。

柏拉图

柏拉图(Plato,Πλατών, 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他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都有苏格拉底出场。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中的苏格拉底形象并不完全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苏格拉底。除了荷马之外,柏拉图也受到许多在他之前的作家和思想家的影响,包括了毕达哥拉斯提出的“和谐”概念,以及阿那克萨戈拉将心灵或理性作为判断任何事情正确性的根据;巴门尼德提出的连结所有事物的理论也可能影响了柏拉图对于灵魂的概念。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古希腊杰出修辞学家

阿尔西达马斯

阿尔西达马斯(英语:Alcidamas),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早期。阿埃奥利斯的埃拉埃亚的智者,修辞学家。他主要在雅典教授修辞学。

高尔吉亚

高尔吉亚(Gorgias,约公元前483~前375)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和修辞学家,著名的智者。他是西西里岛雷昂底恩城人,约生于公元前490年或稍后。早年随恩培多克勒学习修辞、论辩、自然哲学和医学。其思想受到过芝诺的影响,但主要来源于普罗泰戈拉。公元前427年为请求联合反对叙拉古而出使雅典,晚年在特萨里亚的拉里萨居住。

伊索克拉底

伊索克拉底(前436-前338),是希腊古典时代后期著名的教育家。他出身雅典富裕奴隶主家庭,是智者普罗泰哥拉和高尔吉亚的学生,与苏格拉底亦有师生关系。他虽然猛烈抨击当时日渐颓败的智者教育,但局限于从道德人格上的指责,尚不能像柏拉图那样从理论上进行深刻的批驳;实际上,伊索克拉底在很大程度上还师承了智者派的教育传统,主要教授修辞学和雄辩术,以培养演说家为己任。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希波克拉底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8%8C%E6%B3%A2%E5%85%8B%E6%8B%89%E5%BA%95/180163

希波克拉底(古希腊文:Ἱπποκράτης,前460年—前370年)为古希腊伯里克利时代的医师,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西方医学奠基人。

提出“体液学说”,他的医学观点对以后西方医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希波克拉底警诫人类的古希腊职业道德的圣典,他向医学界发出的行业道德倡议书,是从医人员入学第一课要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社会所有职业人员言行自律的要求。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 [1]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确立了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给出许多求几何图形重心,包括由一抛物线和其网平行弦线所围成图形的重心的方法。阿基米德证明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量,这一结果后被称为阿基米德原理。他还给出正抛物旋转体浮在液体中平衡稳定的判据。阿基米德发明的机械有引水用的水螺旋,能牵动满载大船的杠杆滑轮机械,能说明日食,月食现象的地球-月球-太阳运行模型。但他认为机械发明比纯数学低级,因而没写这方面的著作。阿基米德还采用不断分割法求椭球体、旋转抛物体等的体积,这种方法已具有积分计算的雏形。

欧几里得

欧几里得(希腊文:Ευκλειδης ,约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75年),古希腊数学家,被称为“几何之父”。他最著名的著作《几何原本》是欧洲数学的基础,在书中他提出五大公设。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被广泛的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欧几里得也写了一些关于透视、圆锥曲线、球面几何学及数论的作品。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C%A7%E5%87%A0%E9%87%8C%E5%BE%97/182343

克罗狄斯·托勒密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8B%E7%BD%97%E7%8B%84%E6%96%AF%C2%B7%E6%89%98%E5%8B%92%E5%AF%86/2675843

 

克罗狄斯·托勒密(古希腊语:ΚλαύδιοςΠτολεμαῖος;拉丁语:Claudius Ptolemaeus,约90年—168年),是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占星家。他住在亚历山大, 他有一个拉丁名,有几个历史学家认为这暗示他也是罗马公民。他引用希腊哲学家的话,并使用巴比伦的观测结果和巴比伦的月球理论。14世纪的天文学家西奥多·梅利特尼茨说他的出生地是希腊城市托勒梅斯Hermiou(希腊语:Πτολεμαΐς“Ερμείου)在Thebaid(希腊语:Θηβαΐδα[Θηβαΐς] )。但是年代过于久远,并且没有其他证据可以证实或矛盾。他在公元168年左右死于亚历山大。

托勒密写了几篇科学论文,其中三篇对后来的拜占庭、伊斯兰和西欧科学很重要。第一个是现在被称为Almagest的天文论文(即《天文学大成》),尽管它最初被称为《数学论文》(MαθηματικὴΣύνταξις,MathēmatikēSyntaxis),然后又被称为《伟大论文》(ἩΜεγάληΣύtτταξης,HMegálē)又。第二个是地理,这是对希腊罗马人地理知识的全面讨论。第三是占星论论文,他试图使他的宇宙模型适应当时的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这有时被称为Apotelesmatika(Ἀποτελεσματικά),但更多的俗称占星四书希腊语(Τετράβιβλος)意为“四书”或拉丁语Quadripartitum。 [1] 

文艺复兴时期

意大利

意大利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在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各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佛罗伦萨著名的美弟奇家族是当时最重要的艺术赞助人。著名的美术三杰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全部诞生在意大利。

代表人物:

诗人:但丁、彼特拉克

哲学家:马西利奥·费奇诺、皮科·德·拉·米兰多拉

历史学家:莱奥纳多·布鲁尼、洛伦佐·瓦拉、马基雅维利、奎西亚狄尼

作家: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

画家:达·芬奇、拉斐尔、提香、波提切利

雕刻家:米开朗基罗

建筑师:伯鲁涅列斯基

音乐家:帕莱斯特里那、拉索

西班牙

16世纪后半叶和17世纪初西班牙文艺复兴进入“黄金时期”,在小说和戏剧方面成绩显著。

代表人物:作家塞万提斯、戏剧家洛卜·德·维加

德国

在德国,主要成就则表现在农民战争、讽刺文学以及科学技术发明等方面。

代表人物:丢勒等。

法国

在法国,自由思想和怀疑思想相当发达。

代表人物:散文家:蒙田、小说家:拉伯雷等。

英国

在英国,诗歌和戏剧空前的繁荣。

代表人物:作家:莎士比亚、哲学家:托马斯·莫尔

其中,莎士比亚、但丁、达芬奇,被称为“文艺复兴三巨人”。

尼德兰

伊拉斯谟、博斯

乔尔丹诺·布鲁诺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9%94%E5%B0%94%E4%B8%B9%E8%AF%BA%C2%B7%E5%B8%83%E9%B2%81%E8%AF%BA/9530219

 

乔尔丹诺·布鲁诺(Giordano Bruno,1548年—1600年2月17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作为思想自由的象征,他鼓舞了16世纪欧洲的自由运动,成为西方思想史上重要人物之一。

他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把它传遍欧洲,被世人誉为是反教会、反经院哲学的无畏战士,是捍卫真理的殉葬者。由于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反对地心说,宣传日心说和宇宙观、宗教哲学,这些在他所处的时代中,都使其成为了风口浪尖上的人物,1592年被捕入狱,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1600年2月17日,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他一生始终与“异端”联系在一起,并为此颠沛流离,最终还被宗教裁判所烧死在鲜花广场上。因而,他常常被人们看作是近代科学兴起的先驱者、是捍卫科学真理并为此献身的殉道士。人们也常常将处死他的宗教裁判所代表的宗教势力与他所支持的哥白尼学说所代表的科学看作是一对存在着尖锐冲突的对立物。

伽利略·伽利雷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C%BD%E5%88%A9%E7%95%A5%C2%B7%E4%BC%BD%E5%88%A9%E9%9B%B7/6028466

 

伽利略·伽利雷(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享年77岁,原名(Galileo di Vincenzo Bonaulti de Galilei)是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创始人。伽利略被称为“观测天文学之父”、“现代物理学之父”、“科学方法之父”、“现代科学之父”。

伽利略研究了速度和加速度、重力和自由落体、相对论、惯性、弹丸运动原理,并从事应用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描述了摆的性质和“静水平衡”,发明了温度计和各种军事罗盘,并使用用于天体科学观测的望远镜。他对观测天文学的贡献包括使用望远镜对金星相位的确认,发现木星的四颗最大卫星,土星环的观测和黑子的分析。

伽利略(Galileo)提倡日心说和尼古拉·哥白尼主义在他的一生中一直是有争议的,当时大多数人都赞成地心模型(如Tychonic系统),但他遇到了天文学家的反对,他们由于缺乏恒星视差而怀疑日心论。此事由罗马宗教裁判所在1615年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日心论“在哲学上是愚蠢而荒谬的”。由于在许多地方与教皇统治明显矛盾,因此形式上是异端的。伽利略后来在“关于两个主要世界体系的对话”(1632年)中捍卫了他的观点,该对话似乎攻击了教皇乌尔班八世,从而疏远了他和耶稣会士,后者一直支持伽利略。他被宗教裁判所审判,被发现“强烈怀疑异端”,并被迫退缩。

他在软禁中度过了余生。在软禁期间,他写了《两门新科学》,其中总结了他四十年前在现在被称为运动学和材料强度的两门科学上所做工作。

 

安德烈·维萨里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B%B4%E8%90%A8%E9%87%8C/384905

 

安德烈·维萨里 (Andreas Vesalius,1514年12月31日-1564年),著名医生、解剖学家,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1543年发表《人体构造》(《人体结构》)一书。与哥白尼齐名,是科学革命的两大代表人物之一。

弥贵尔·塞尔维特

弥贵尔·塞尔维特(Miguel Servet,原名Miguel Serveto y Conesa,外号“Revés”,别名Miguel de Villanueva或Michel de Villeneuve,拉丁文写作Michael Servetus,1511年9月29日—1553年10月27日),西班牙医生,文艺复兴时代的自然科学家,肺循环的发现者。

1511年9月29日生于纳瓦拉的图德拉;1553年10月27日卒于瑞士日内瓦。是一名神学家、医生和人文学家。他的兴趣包括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和法学,以及圣经、数学、解剖学和药物学的研究。他因对以上多个领域的贡献而闻名,尤其是其中的药物学和神学。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C%A5%E8%B4%B5%E5%B0%94%C2%B7%E5%A1%9E%E5%B0%94%E7%BB%B4%E7%89%B9/9702370

近代自然科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物理学

经典力学——运动三定律(牛顿)

关于光的波动理论(牛顿,惠更斯)

热力学的建立和能量守恒原理的发现

电磁学的辉煌成就(法拉第)

牛顿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9%BE%E8%90%A8%E5%85%8B%C2%B7%E7%89%9B%E9%A1%BF/1119240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 [1]  。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在经济学上,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

 

化学

化学科学的确立(波义耳)

燃烧的氧化学说的确立(拉瓦锡)

科学原子论的确立(道尔顿)

化学元素周期率的发现(门捷列夫)

有机化学的建立(维勒)

 

 

弦理论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C%A6%E7%90%86%E8%AE%BA/1055975

 

弦理论,是理论物理的一个分支学科,弦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不是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类的点状粒子,而是很小很小的线状的“弦”(包括有端点的“开弦”和圈状的“闭弦”或闭合弦)。弦的不同振动和运动就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基本粒子,能量与物质是可以转化的,故弦理论并非证明物质不存在。弦论中的弦尺度非常小,操控它们性质的基本原理预言,存在着几种尺度较大的薄膜状物体,后者被简称为“膜”。直观的说,我们所处的宇宙空间可能是9+1维时空中的D3膜。弦论是现在最有希望将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种相互作用力统一起来的理论。

弦理论是一门理论物理学上的学说。理论里的物理模型认为组成所有物质的最基本单位是一小段“能量弦线”,大至星际银河,小至电子,质子,夸克一类的基本粒子都是由这占有二维时空的“能量线”所组成。中文的翻译上,一般是译作“弦”。超弦理论可以解决和黑洞相关的问题。

在弦理论中,基本对象不是占据空间单独一点的基本粒子,而是一维的弦。这些弦可以有端点,或者他们可以自己连接成一个闭合圈环。正如小提琴上的弦,弦理论中支持一定的振荡模式,或者共振频率,其波长准确地配合。

 

能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

化学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6%e5%ad%a6/127240

化学(chemistry)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它源自生活和生产实践,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氧化燃烧理论

拉瓦锡

安托万-洛朗·拉瓦锡(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年8月26日~1794年5月8日),法国著名化学家,被后世尊称为"现代化学之父"。

拉瓦锡在化学上的杰出成就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将化学从定性转向定量的转变。拉瓦锡因提出氧化学说而闻名。他认识并命名了氧气(1778年)和氢气(1783年),并反对燃素说。拉瓦锡帮助构建了度量体系,编写了第一份广泛的元素清单,并帮助改革化学术语。他预言了硅的存在(1787年)并第一个确立硅的存在,同时确立硫只包含一种元素(1777年),而不是一种化合物。他提出规范的化学命名法,撰写了第一部真正现代化学教科书《化学基本论述》(Traité élémentaire de Chimie)。他倡导并改进定量分析方法并用其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他称为“物质不灭定律”。

 

燃素说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7%83%E7%B4%A0%E5%AD%A6%E8%AF%B4/5832586

17世纪末,欧洲开始流传一种燃烧本质的学说“燃素说”,该学说在此后的100多年以来一直流传很广并占有统治地位。

在燃素说提出之前,已经有人对燃烧现象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并且发出了许多议论。15世纪时,意大利人达·芬奇曾有这样的发现:物质在燃烧时,若无新鲜空气补充,则燃烧就不能继续进行,表明燃烧与空气的存在与否有着必然的联系。1630年,法国人雷伊将该学说进一步发展,他发现金属锡和铅经煅烧后重量增加,于是将这一现象解释为空气凝结于锡烬中,正如同干燥的沙吸收水分而变重一样。1664年,英国化学家胡克认为火焰是引起化学作用的混合气体。胡克忽视了空气在燃烧中的作用,他仍相信燃烧时,物体中有炼金士所谓的燃烧“燃素”放出。

 

原子分子论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E%9F%E5%AD%90%E5%88%86%E5%AD%90%E8%AE%BA/22895974

原子分子论,一种关于物质结构的学说。渊源于古代。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J·道尔顿与意大利化学家A·阿伏伽德罗在研究总结了化学变化的许多重要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分子的科学假说。

到19世纪后期,原子分子论的要点可归纳为:(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2)分子用一般物理方法不能再行分割,但通过化学过程可以使它分解为更小的质点——原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用化学方法不能再行分割的最小质点;(3)原子或分子的种类不同,其性质、重量、大小也不相同;(4)原子和分子都处于永恒的运动状态中。1902年,英国物理学家E·卢瑟福与英国化学家F·索迪提出原子自发蜕变理论之后,原子物理学逐步建立,原子分子学说进一步发展为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原子的核心部分即原子核包含着更小的物质单元——基本粒子,而且实验结果已经显示基本粒子也还有其内部结构,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本身是由更小的物质单元——夸克组成的;原子不是纯粹的粒子,它具有的属性是量子化的波粒二象性统一。

 

 

生物学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4%9F%E7%89%A9%E5%AD%A6/1358

 

数学

罗氏几何(罗巴切夫斯基几何):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D%97%E5%B7%B4%E5%88%87%E5%A4%AB%E6%96%AF%E5%9F%BA%E5%87%A0%E4%BD%95

罗巴切夫斯基几何,也称双曲几何,波利亚-罗巴切夫斯基几何或罗氏几何,是一种独立于欧几里得几何的一种几何公理系统。双曲几何的公理系统和欧氏几何的公理系统不同之处在于欧几里得几何的“第五公设”(又称平行公理,等价于“过直线之外一点有唯一的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被代替为“双曲平行公理”(等价于“过直线之外的一点至少有两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在这种公理系统中,经过演绎推理,可以证明一系列和欧氏几何内容不同的新的几何命题,比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小于180度。

 

黎曼

https://baike.sogou.com/v238420.htm

黎曼(1826年9月17日-1866年7月20日),全名全名波恩哈德·黎曼,出生于汉诺威王国亚梅尔恩布列斯伦茨,毕业于哥廷根大学[1],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

1846年,进入格丁根大学读神学与哲学,后来转学数学,学习两年后去柏林大学就读 。1851年,论证了复变函数可导的必要充分条件( 即柯西-黎曼方程) 。1853年,定义了黎曼积分并研究了三角级数收敛的准则。1854 年,成为格丁根大学的讲师,后接替狄利克雷成为教授。1857年,发表的关于阿贝尔函数的研究论文,引出黎曼曲面的概念 。他在数学分析和微分几何方面作出过重要贡献。他开创了黎曼几何,并且给后来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提供了数学基础。[2]1866年,他在第三次去意大利的的途中因肺结核在塞拉斯卡(Selasca)去世。

 

伽罗华

https://baike.sogou.com/v183204.htm

伽罗华(Évariste Galois,1811年10月25日-1832年5月31日),法国著名数学家,[1]与尼尔斯·阿贝尔并称为现代群论的创始人[2]。

16岁,开始跟随范涅尔老师学习数学,发现了n次多项式可以用根式解的充要条件,解决了长期困扰数学界的问题。1830年12月,因为在校报上抨击高等师范学院校长,被学校退学。1831年5月后,两度因政治原因下狱,在监狱中,进行数学研究。使用群论的想法去讨论方程式的可解性,整套想法现称为伽罗瓦理论,使它成为当代代数与数论的基本支柱之一。解决了古代三大尺规作图问题中的两个:“三等分任意角不可能”,“倍立方不可能”。

 

 


一些和自然科学有关的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