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独居日记》读书笔记

2021-09-11 10:33 作者:樱子1761  | 我要投稿


作者,梅·萨藤,美国作家。


作为一个独居了好几年的人,看到这个书名,就充满好奇,很想知道别人独居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看的过程中,就一直对文中描述的这种独居生活,充满了羡慕,僻静的房屋,友善的邻居,种满花草的院子,充满阳光的书房,一个人,一支笔。


书中有一段讲到关于大家现在都喜欢即刻成功,描述还是很准确的。

收到一封十二岁孩子写的附着诗歌的信。她母亲催促她征求我的意见。这孩子的确有些慧根,是可以指点一下的。但麻烦的是现在有许多人还没学会一门艺术,就期待得到称赞、认同。即刻成功是时下的规律:“我现在就要!”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机器引起的腐败后果。机器做事迅速,超越平常生活节奏。如果开车第一下启动不灵的话,我们便会发脾气。现在我们仍然能做的事情,像烹调(尽管有冷冻快餐),编织,种花弄草,总之任何不能仓促而办的事情已所剩无几。而这些事情是具有特殊价值的。

之前还跟同事们讨论了这个话题,大家都说,现在很难静下来好好看一部电影,会觉得电影时间太长了,但是刷短视频的时候,又会不知不觉刷上好几个小时,很奇怪的现象,可能是大家都希望在更短的时间内接受到更多、更刺激的信息吧!


关于写出来的书是否会成为畅销书,作者的观点是这样的:

就目前的销售行情来说,“畅销”只不过是一个机遇问题,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无非是怀着最好的希望尽己所能罢了,唯一不凭借机遇的是我们扪心自问是否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水准。

喜欢作者这种通透的态度。


我在某处说过,我们必须从自己的生活中造出神奇,它的要点在于如果我们这样做了,任何来自自然气候、仇怨,或是工作方面的干扰——如果我们约束自己,多多深思——都将会转化为有价值的东西,都会产生出关乎活着为了什么,怎样做人,什么是最常见的危害诸如此类问题的远见卓识。我们上天堂下地狱足有十几次——至少我是这样。但有规律的工作则会提供给我们一种平衡杠,使我们疯狂、不理智的心灵动向变得正常、富有创造性。它实际上是使一个人不至于面朝下倒下。

独居并且没有固定工作的时候,自律就显得非常重要,每天还是要制定计划,坚持完成一些事情,如果一直放任自己,反而会很容易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焦虑,失眠,继而更没有精神了 ,形成非酋飞轮,恶性循环。


毫无疑问,独居是一种挑战,要在这期间保持一种平衡不能说没有问题。然而我决不可以否认的是,对我自己而言,和人们在一起,哪怕是和一个我最爱的人一起待上一段时间而没有自己独处的时间时,事情就会变得更糟。我失去了自己的重心,感到混乱不堪、无所适从。我一定得有自己独处的时刻,好去仔细咀嚼所有发生的事情,去汲取精华、本质,去了解其结果对我所起的真正作用。

曾经看到一段文字,大概意思就是人分为两种,有的人从外部获取能量,即在社交活动中得到休息;有的人从内部获取能量,即在独处中才能修复自己。

我就是很典型的第二种,很早以前就跟朋友说过,周末休息两天,我必须有一天是一个人呆在家里的,否则就感觉自己没有休息,看到朋友诧异的眼神,我一度以为是自己太过孤僻,直到我看到了这一段话,才发现,我不是另类。


去学会很好地爱一个人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甚至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办到 —— 保持足够的距离,拥有适宜的谦卑。

保持足够的距离,拥有适宜的谦卑。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爱人,朋友也适用。

但是,要找到聊得来的朋友,太难了。

大多都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有的人甚至会自以为是地认为他比你自己还要了解你。然后站在他自己的角度,用他的标准来评判你,这种时候,就会很难受,更能体会到,一个人呆着的快乐😄。


《独居日记》读书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