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看到的CPU概念变更,如何对抗厂商覆盖式轰炸推介。
【并非严肃的文章,所有论据的出处,没有标明来源】
首先说明,CPU功耗TDP。一年多以前,就有人说TDP是虚标,TDP标95W的CPU,实测功耗也许超过200W。(除了11代core,和极限超频的10代core,也很难触摸300W,因为那接近了CPU芯片耐热极限,理论上很难做到。)
但是,这个TDP和实际功耗的差异,是由于两家竞争导致的结果!AMD拼命提升效能,PBO,就是动态调整电压,暴力提升CPU核心功耗以提升效能。intel始终没有跟随,直到11代core,intel也推出了原理一样的技术。这让人颇感意外。
我们以Ryzen 3600为例,来简单解释一下TDP。 3600标称TDP 65W。其含义是,基础频率下,CPU的散热要求,是要用户具备65W的热功耗的散热系统。也就是CPU锁定在3.6GHz的功耗。(这个基础频率,也恰好是省电模式得以实现的频率)
为什么要标65W。这是唯一官方保证运行的频率,在这个频率下运行,一旦损坏,是一定会保换的。 其他的开启PBO之后达到频率,不管是用官方软件或者BIOS选项。事实上,都是可以不保修的!因为那也是超频,超频带来的损坏,根据厂商的售后条款,是完全可以拒保的。 但是实际情况要更加复杂一些,和厂商的市场推广策略也相关,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再来讲讲,CPU迭代周期中,如何破解“买新不买旧”的迷思。
我不知道“买新不买旧”到底是什么道理?真的不知道!所以我就讲讲我自己的思路~~~
首先讲一下,CPU更新换代的时候,要留心一下,评测几乎约等于广告推广!大范围的产品推广=大范围的媒体送测。似乎我们从中能发现一些悖论!谁会告诉你:买新不买旧?当然是媒体说的,不管是自媒体,还是其他媒体,大概都会表达类似的含义!
拿11代core为例,它是新的CPU,它支持很多新的特性,最大的特性是雷电4和PCI-E 4.0。CPU从10代core的直出16条PCI通道,增加为直出20条PCI通道,且都是4.0通道。而且在科学计算领域11代core的IPC提升19%也真实可测!
但实际上如何呢?这么好的CPU,到底好用吗?除非你特别需要PCI-E 4.0 的SSD。貌似你也找不出11代core的真正价值点在哪里! 因为IPC的大幅度提升,被新构架内部核心通信的延迟抵消了!总体性能11代core和10代core是差别不大的!(核心数相同的情况下)
不可否认11代若是卖的足够便宜,它依然是强悍的CPU,且若是付出代价不太大,换来一些新技术特性,也是值得的! 但,这一切都要综合考虑,才有结论。 还是要等待最终渠道的价格。
反观AMD,道理是类似的!AMD zen3构架Ryzen。刚出来的时候,一片叫好声~~~因为它性能提升很大,单核跑分直接碾压intel。 然而,伴随intel的降价策略,其实AMD zen3一直没有太多购买价值。 同等价格,我们明明可以买到综合性能更好的intel,为什么要去买AMD呢? zen 2时代,AMD的反杀,是因为价格低廉。 zen 3时代,AMD性能夺冠之后,价格也夺冠之后,其实AMD已经非常缺乏购买价值了!
我只是针对中端需求来讲的!不针对极限玩家,不针对二手玩家。
中端需求,恰恰也是大部分工作主力机的需求。澄清一个误会,网上流传,生产力电脑,就不在乎钱,都要上高端硬件~~~对这种说法,我真的很无语!
所谓生产力电脑,它是用来赚钱的!假若,能用一万块,去赚十万块钱。难道会有人非要用两万的成本,去赚这十万块?
生产力电脑,不是游戏玩家。是不会疯狂追求高端的。 我们追求的是,不卡、流畅就OK了。一切以恰到好处~~~尽量省钱为原则。
that's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