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冷冻进展:200万的赌局,几成胜算?离复活人体还有多远?
人类渴望超越寿命极限,而人体冷冻作为一种“生命延续”的设想,将我们的思维带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维度。
这项技术通过在患者临终前将其身体冷冻保存,且在未来科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得以“复活”,以此摆脱死亡的限制。这一惊人的设想究竟是科学的奇迹还是虚空的幻想?
为倾听专家的解读,我们邀请到人体冷冻学专家及细胞生物学家João Pedro de Magalhães教授,他是英国伯明翰大学炎症与衰老研究所分子生物老年学主任。
Pedro教授曾在哈佛医学院攻读博士后,在他的导师、基因疗法抗衰鼻祖George Church的带领下,用基因组方法和计算机方法来研究衰老。
他本人对冷冻生物学和人体冷冻兴趣浓厚,是一家研究冷冻生物学的公司Oxford Cryotechnology的创始人。
直播访谈中,教授为我们细致解读了冷冻生物学的主要概念,如冷冻保存技术、人体冷冻技术和玻璃化冷冻技术等,也细心解答了读者提出的问题,本文包括大家关注度比较高的一些问题:
人体冷冻会对人类造成哪些伤害?
解冻复活后会保留死前的记忆吗?
人体冷冻有哪些最新进展?
人体冷冻复活几率有多大?
Q
目前冷冻生物学有哪些实际应用?
A
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一个应用就是冷冻保存细胞。细胞在复制大约50次之后将无法复制,最终会变成衰老细胞。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细胞生物学家Leonard Hayflick从胚胎中提取出了一种名为WI-38的成纤维细胞,他将这些细胞冷冻保存,6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使用这些细胞进行研究。
这项技术也被用于生殖医学,比如体外受精。有些人出生前作为胚胎被冷冻了很多年,经历了胚胎解冻、着床等过程,现在成长为一个完全正常的人,尽管他们在生命早期被冷冻保存了好几年。
此外,再生医学方面也有应用,我们可以冷冻保存生物材料,冷冻保存干细胞,以及小型组织。
Q
人体冷冻过程中会对机体产生损害吗?有没有办法修复这些损害?
A
我们通过观察冷冻器官时的损害,推测人体冷冻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细胞、分子甚至器官层面的损伤。
首先是人体可能形成冰晶,有时候我们无法将防冻剂注入整个器官中,就会形成一些冰,这些尖锐锋利的冰晶就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其次,防冻剂本身对人体也会有一些损害。比如,浓度过高或者因温度变化毒性增强,因而对身体造成损害。
此外,在非常低的温度下,由于温度的差异,有时器官可能会发生破裂。
人们推测纳米技术可能修复这些损伤,但这在今天是不可能实现的。
Q
人体冷冻过程中使用的防冻剂会产生毒性,怎样才能降低它们的毒性?
A
这跟冷冻物体的大小有关。大器官比小器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降低温度,因此防冻剂的毒性也更大,细胞或小型组织中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为了降低防冻剂的毒性,我们正在尝试一些方法,其中一个就是努力改进防冻剂的配方,让它们更高效、更有效、毒性也更小。
其他公司和实验室,也在努力开发更好或更快的冷却方法,能越快降低温度越好。
当然,更快的冷却方式需要更快地灌输及扩散防冻剂,也就是提高防冻剂的灌注效率,之后解冻的过程也是如此。
Q
病人通过人体冷冻成功复活的几率有多大?
A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很多人都在讨论,实际上我认为可能性相当低,复活几率很小。
冷冻过程中有很多环节可能会出错,可能是因为技术不够先进,也可能是病人体内存在无法修复的损伤。
冷冻保存的质量水平也有差异,有些病人体内会形成太多的冰晶和损伤。即使未来技术发展惊人,也很难让他们复活。
所以我认为复活几率很低,不到50%,但这就是关于人体冷冻的一场赌局,虽然成功的几率很低,但潜在的回报巨大。
Q
人体冷冻领域有什么最新进展吗?
A
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是有一些动物模型研究,前不久就有一项相关研究登上了《科学》杂志封面。
其中一方面是解冻技术方面的进步,解冻的过程必须保证温度一致。最新研究的铁纳米颗粒,可以被灌输入器官中,然后用电磁辐射加热它们,这种加热方式为器官提供了更均匀的温度。
但这项技术还处于临床前阶段,目前还只是用于动物模型或者小型组织中,但是至少在器官冷冻保存方面有了些进步。
最近还有一项关于肾脏的研究,成功冷冻保存了一种啮齿类动物的肾脏,当然啮齿类动物的肾脏比人类的小,所以保存人类的肾脏仍然是一个挑战。
近年来在冷冻生物学方面有了一些小小的进步,但冷冻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和其他研究领域相比,比如癌症或阿尔茨海默症,只是一个很小的科学领域。
所以虽然冷冻生物学领域已经有了进步,但它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
Q
当被冷冻的人醒来时,他们会保留记忆吗?
A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记忆分为短期和长期记忆,遭遇创伤性事故的人通常会失去短期记忆,他们不记得发生事故那天发生了什么。
所以我们猜测,如果将来冷冻的人复活了,他们可能会失去短期记忆,也就是死时的记忆消失了,但我们不确定他们的长期记忆,比如童年的记忆,会不会消失。
冷冻技术的支持者认为,如果未来科技充分发展,可以修复因防冻液和冰晶造成的损害,那样至少可以保留长期记忆,也就是你会知道自己的名字,自己的个性,也会有个人情绪。
Q
您认为最强或最有前景的抗衰老干预措施或治疗方法是什么?
A
这得看情况,我有两个答案。其一,药物抗衰对我来说是不久的将来最有可能成功的方法,我对长寿药很乐观。
我认为不远的将来可能出现的衰老干预方式是药物干预,比如雷帕霉素和类似的药物。在多种动物模型中,雷帕霉素延长了动物的寿命,但是即使是雷帕霉素,也仅能延长10-15%的寿命。
其次,我们有衰老干预措施,比如细胞重编程和再生,目前使用的是用山中因子。至少目前表明这项技术能够恢复细胞活力,让衰老细胞变年轻。
就未来前景和潜在影响而言,重编程技术是最具潜在影响的。当然也存在问题,比如,很多细胞变年轻后,它们可能会增加患癌风险,因此仍有许多工程和技术问题需要克服。
我们不知道它是否会在小鼠身上起作用,在人类身上的作用就更不得而知了。关于细胞重编程和再生还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从理论上讲这项技术潜力无穷。
Q
您觉得冷冻大脑和埃隆·马斯克支持的上传大脑意识到电脑云端有什么异同?
A
首先意识上传只是一个理论概念,没有实际证据证明它的可行性。
意识上传是指你也许可以上传或复制你的思想,扫描你的大脑、神经元和突触,在电脑中重建你的大脑,你的思想、意识就能生活在电脑里而不是你的身体里。
未来也许可能实现,但即使你能把我的思想复制到电脑里,那也不是真正的我。这就跟克隆技术差不多,你可以取走我的DNA,克隆出另一个我,那个人长得和我一模一样,但只是我的克隆体,始终不是我。
如果把它看作一种晚期病人的治疗方法,我也不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我明天得了癌症,我不认为克隆一个我,就相当于治好了癌症,即使克隆出一个我,真正的我还是会死于癌症。
所以对我来说,这是一项迷人的技术,但我不认为它能解决绝症等问题,因为它还是无法避免肉体的死亡,我想要的是真正延长人类的寿命。
由于篇幅所限,更多精彩尽在译制版直播回放视频!可私信获取相关信息。
—— TIMEP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