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入殓师》:宁静隽永的生命俳句

2018-06-13 16:05 作者:Dear_Cosmos  | 我要投稿

我们无时不刻不在接触遗体,我们无时不刻不在与人挥手作别,我们无时不刻不在经历生死。

【拉片部分较啰嗦烦请见谅,评论在后】

小林大悟失业了。由他任大提琴师的乐团因为经费无多被迫解散,而他勉强坚持着的梦想也就此不复存在。幸好,他还有一个深爱他的妻子美香。大悟决定卖掉自己攒钱买来的价值不菲的大提琴,和美香一起投奔乡下已故母亲的遗屋。

急于找寻工作糊口的大悟看上了不需要经验且待遇优厚的NK工作社,只是它的介绍有些太过简略,“与送行有关的工作”,大悟以为是一家旅行社,第二天便前去询问。

工作社在一间古建筑里,宽敞的内景里摆放有许多的花草,只有一名正式员工,剩下的那个就是社长——神情肃穆、行动稳健的一位老者。

社长 山崎努饰

他和大悟并排坐下,随手丢掉了大悟递过来的简历,“你能做全职吗?”“啊…啊…可以吧……”“就你了。”如此简单的面试和入职手续大悟还是第一次见。工资也迅速敲定:月薪50万日元。但大悟依旧不知道这个NK工作社是干什么的,再三盘问之后,社长说:“纳棺。”“纳棺?”“就是把遗体放进棺木里。”大悟有些坐不住了,他把报纸上的广告拿出来给社长看,“报纸上的广告好像写的是协助旅行什么的……”社长接过来看了看,这个广告登错了,准确的意思应该是“安心地踏上旅程”,而NK则是纳棺的缩写。大悟还没反应过来,社长已经不由分说地把今天的工资交给了大悟。大悟就这样半强迫地成为了工作社的正式员工。

傍晚大悟带着上好的里脊肉回来犒劳一直守在他身边的爱妻,美香为庆祝丈夫找到工作而高兴,可大悟却在盘算着该怎样把工作的这件事给瞒过去。

第二天是大悟第一次上班,社长让他来担任模特,工作社要拍摄一个“不会有人看的”推广业务的DVD。社长一边示范,一边念旁白,解释着如何给遗体擦拭身体,如何更衣,如何化妆。扮演死人的大悟无法忍受种种不适,最后还被割伤了面颊。晚上回家不可避免地被没想看见了,大悟搪塞着上了楼。

然而大悟没想到第二天才是他正式接触自己的工作,社长要带他去搬运遗体了,很不幸的是,大悟的第一次就碰上了独自死在家中两周的尸体,糜烂开绽的皮肉散发着一阵阵腐臭。

社长呵斥着要他把脚抬稳了,他却止不住地干呕,寸步难行。事后的大悟很长一段时间都没缓过劲儿来,社长把他今天的工资给了他,安慰着打发他走了。坐在公交车上的大悟被人发现身上有一股异味,他提前下了车,在街边发现了记忆中的澡堂子,“还开着哪”,说着他走了进去,把浑身上下使劲地搓了个遍。

澡堂里偶遇的老爷爷

走出浴池,他遇到了正在澡堂子取舍争吵的山下母子,小林上前和自己睽违已久的同学山下打招呼。

回到家,妻子正在为大悟准备晚餐,大悟注视着摆上桌的生鸡肉良久,突然一阵反胃感涌上来,美香急忙过来询问。大悟把妻子用力的拥抱着,像是想把她永远留在自己的怀中害怕被什么夺走似的,他不顾妻子的嗔怪,用心地去感受着妻子的生命,当他确认妻子活得很好的时候,夫妻二人都被一种特殊的幸福感包围。

大悟亲吻妻子的小腹

晚上大悟难以入睡,他起身下楼,找到了小时候父亲逼他弹奏的那一把大提琴,他发现琴头下面放着一块包好的石头。

往事缓缓地浮上心头:父亲在大悟六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他们娘俩,在这之前一家人常常去那一家澡堂子,父亲也曾带着妻儿去到河边捡能够表达自己心意的石头,父子俩交换了各自选中的石头,可大悟却怎么也记不清父亲的那一张脸。记忆慢慢地流淌,从脑海里流泻到了琴声里。

第二天大悟不打算去工作社报道了,他在河边看着一条条溯流而上的鱼,偶遇了之前澡堂子里的那个老爷爷。

溯游而上失败的鱼

时不时地会有死鱼从上游漂下来,大悟问:“真可悲啊,拼命游上来就是为了去死。”“它们要回家,回到出生地。”说完,就离开了。本想好好静一静的大悟却被开车路过的社长撞见了,社长邀他上车,他却置气不愿陪同。

最后他还是跟社长来了,不过迟到了5分钟。死者是社长弟弟的妻子,社长的弟弟因社长迟到而对其出言不逊,社长只是应着,面色庄重地来到遗体前。这是大悟第一次真正看见纳棺,“平静,细致,而温柔”,而且所有动”作都浸润着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意,舒缓而完美的仪式深深地打动着观摩的每一个人。

第一次看见纳棺仪式

事后,社长的弟弟趴在棺木前泣不成声,他向社长道歉,说着:“这是她一生中最美的一次。”而大悟也开始被这份工作所吸引了。

晚上,大悟和妻子一起去了澡堂子。澡堂的主人,一位鬓发蜷曲的老奶奶,和美香攀谈了起来,告诉她大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而且什么事都愿意埋在心底,叫她一定要多担待大悟啊。

夫妻俩从澡堂出来一起去了居酒屋,晚上两人互诉衷肠,美香无意中发现大悟的母亲整理着父亲喜欢的唱片,夜晚在唱片的乐声和对父母爱情的想象中变得光明而温馨。

可是这个夜晚没能那么圆满,宾馆有人上吊自杀了,需要大悟去帮忙处理,蹑手蹑脚起身的大悟还是把美香弄醒了。美香开始察觉丈夫有事在瞒着她,尤其是那份古怪的工作。

这天,大悟在街上遇上了山下一家人,山下让妻女先走,和大悟单独说话,叫他去找一点正经活干。大悟目送着这家人离开,心里很过意不去。

回到家,他发现美香坐在电视机前,用幽怨的眼神看着他。她打开电视,里面正播放着那盘DVD,大悟呆呆地立着,不敢有什么言语。大悟本想再解释些什么,但是美香早已摸清了底细,她向大悟摊牌,辞掉这个工作另谋他就,否则她就离开这里回娘家。可是,目睹了一次次生离死别的大悟已经决心将入殓师作为自己的事业。最终大悟没能挽留住美香。

在又一次纳棺仪式中,死者的家属情绪非常激动,他们声讨着死者那个不负责任的男朋友,最后有人指着大悟喊着:“你是不是想一辈子做那个人的活来赎罪啊?”

大悟决定辞职了,他受不了别人的偏见和鄙夷,另外那个员工让他去找社长吧。

“这也是遗体啊。”

大悟和社长相对而坐,社长正在烤河豚的鱼白,四周都围满了绿植。社长向后指着一张相片:“我老婆。九年前,得病去世了。”社长亲手把自己的夫人送走了,从此便开始了入殓师的工作。社长捡起一块鱼白,“这也是遗体啊,“,“想活着就得吃东西。”大悟尝了一块鱼白,“好吃吗?社长问,”好吃。“”真是罪孽。“

大悟在那番谈话之后决定留下来,他开始接管社长的工作,亲历着一次次生离死别,手法愈发地娴熟,自己也愈发感受到了生死之间那微妙神秘却又实实在在的联系。

没有了妻子,大悟就驱车到乡野间独自演奏大提琴,大自然的生命乐章和大提琴的浑厚音色交相辉映着。

这天大悟像往常一样回家,却发现门已经被打开——美香回来了,她怀孕了。美香再次劝说大悟重新找一份工作,但是大悟早已知道这份工作对自己的意义已非比寻常。正当二人争执不下时,电话传来消息,澡堂的老奶奶去世了。

美香跟随大悟一同来到山下家。大悟在双手合十之后,开始了他的工作,一招一式都是那么地郑重,那么地温和,那么地有力,那么地轻柔。山下一家被饱含深切爱意的一举一动所感动,而美香也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夫妻二人于此和解

老奶奶被纳入棺中送往殡仪馆,前来送行的大悟和美香发现澡堂的常客,那个老爷爷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为死者盖上棺木,送入炉中,按下火化的按钮。山下来到火化炉前,相送自己的母亲最后一程。老爷爷把棺木送进去之后,喃喃道:“死亡,就是一扇门啊。它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穿过它,进入生命的另一阶段,其实啊,就是门。我呢,作为守门人,送很多人穿过那扇门,对他们说一句,路上小心,我们后会有期。”山下注视着焚化炉,按下按钮的那一刹那,炉火腾起,山下双手合十涕泣不止。大悟和美香则在一旁静静地观望。

这件事之后,大悟和美香重归于好,他带着美香来到河边,像儿时一样选了一块石头交到了美香手上,说:“石头信。”古时候文字还未发明之时,人们用石头来传情达意,用石头的手感和外形来表示不同的讯息。

石头信

“那块石头应该是父亲给你的吧?”“是呀,我父亲……”大悟回答得很不情愿。

这天,美香接到了快递,是大悟父亲的死者通知书,她赶忙往工作社那边赶路,在路上打电话通知大悟。可是大悟始终对父亲毫不顾忌妻儿的离去难以释怀,不愿为自己死去的父亲纳棺。那个经常和大悟攀谈的女员工,却拜托大悟一定要去,因为她自己也是抛下孩子离家出走的人,她能体会那种想见儿女却不得的那种苦楚,所以她希望大悟去试着原谅他的父亲。大悟听不进去,夺门而出,却撞上了赶来的美香。大悟最终释怀了,他回到工作社,要来了社长的车钥匙,去为自己的父亲纳棺了。

掀开遮在父亲脸上的绸布,大悟却还是没能理解父亲,也还是记不起那张面孔。这时候进来几个抬棺材的人,他们匆匆地行礼之后就把遗体往棺材里装。大悟很反感地赶走了他们,自己为父亲纳棺。

在搬移父亲的手的时候,一块石头掉在了地板上——那是当初他交给父亲的石头信。大悟上前去抚摸父亲的双颊,回忆慢慢完整,在大悟的泪眼里,记忆中模糊的脸庞逐渐清晰。

含着泪的大悟回头和美香相对而视,他把石头信放在美香手里,把美香的手放在了她的腹间。海滨的温暖的阳光洒向这对送走先考、迎接新生的夫妻。

《入殓师》海报

本片改编自日本作家青木新门的小说《门纳棺夫日记》,由泷田洋二郎执导,山本雅弘、广末凉子、山崎努等出演,由久石让谱写电影原声,在当年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斩获最高大奖之后,又荣膺第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影片的定位是十分传统的日本家庭伦理剧,尽管切入的视角十分新奇,但是平淡细腻的情感处理起来终归还是比较棘手。导演泷田洋二郎是粉红电影(pink film)导演出身,拍摄了大量的爱情电影,对情感的感知力或许在那些作品的导演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泷田赋予了影片深厚绵长的情感力度,并在有限的行文空间里织入了夫妻、师徒、父子、母子等多对情感关系,每一次纳棺都会用极简练的镜头语言交代一个家庭,使得影片的情感表达丰满而富有层次。影片虽然在探讨生与死这样庞大而抽象的主题,却是用一种轻喜剧的语调来表现的,很多处让观众忍俊不禁的桥段似乎在化解着我们对于死亡的惧怕,透露着生命的豁达,让我们会心一笑。

影片有多处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变化,为平缓的行片注入了许多活力。比如大悟在澡堂里洗去身上异味的时候用了快放来表现他内心的厌恶;大悟提出辞职员工让他上楼去找社长时,手指天花板,跟着一个垂直俯拍,似乎在让观众接管视角;

“在上面。”

还有一段叠化连接的蒙太奇,伴随着悠扬的大提琴旋律,一种舒缓的视听感受令人陶醉。不过,影片更多的时候是尽可能地去默默地展示纳棺这个过程:从合十祈祷开始,净身,更衣,化妆,配乐适时响起,仿佛是入殓师谱的曲子,感动着每一个上前来见逝者最后一面的人。

男主角的饰演者山本雅弘是这部电影创作的元推动力,想演入殓师是他的一个愿望。或许因此他才会在影片中表现得那样端庄而肃穆,有着绅士风度和一颗敏感的内心,不少面部表情变化的分寸也掌握得恰到好处。广末凉子则用她温柔的气质和扎实的演技,温润了观众的心,也温润着整部影片的质感。作为演技担当的山崎努饰演成熟稳重的社长,看似不苟言笑,却总能用那张看不出什么浮动的面孔让观众感知到他的内心。全片所有人物的表演,平实而细腻,真切而自然,有人为逝者放声哭泣,有人在一旁静静观望,我们则在银幕之外感受一份份质朴而深切的情感。

影片所聚焦的“入殓师”这个行业;,在日本由来已久,尊重生命的传统要求他们为“往生者”还会永久的美丽与生机,然后送走他。影片还提到了在殡仪馆工作的火化工作者,生与死的“守门人”。我们本能地厌恶死亡,因此厌恶任何没有生机的或是威胁生命的事物,而上述的这些工作者,则是常年接触死者的遗体,徘徊游走在生死之际,往往得先克服自己的生理本能和心理防范,他们是最能正视死亡的人,因而生与死的辩证关系诉诸他们来表达是最具有说服力的。

不过影片并非一副说教口吻,而是用含蓄温婉的镜头语言去表现一个个与生命有关的细节,用言简意丰的隽永语句表达各人对于生死的看法。大悟在准备辞职与社长交谈时还很迷茫,但从“这也是遗体啊”这句话开始,生和死之间的界限就开始变得模糊,生和死之间的距离就开始变得微妙。一种生物靠吃另一种生物的遗体生存,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生都伴随着另一个生命个体的死,生与死在“吃”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传递与交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生命过程都伴随着生与死,换言之,生与死早已渗入了我们的生活。而后“守门人”的一席话再次重申了生与死是生命的一体两面,死亡是一扇门,生命穿过这扇门到达另一种状态,在火光腾起的那一刹那,泷田用了一个时间很长的叠化镜头,一群鹅在火焰中腾空飞起,逝者的生命似乎就像这样化归于天地万物。

火光与飞鸟之间的叠化镜头

我们再来看影片的英文译名:departures,是的,入殓师的工作就是让“往生者”以最美丽的姿态“启程”。

这部影片用细腻而平实的语言去回答了一个深埋于我们心底的疑问,一次次的生离死别被入殓师演绎得如同俳句一般优美简洁,含义隽永。这部影片让你永远热泪盈眶,却不让你的眼泪再向下流淌,它带你见证生与死,它带你理解生与死。


《入殓师》:宁静隽永的生命俳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