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菊湘精神科医生:抑郁症 | 不是矫情、不是内向,是一种需要被治疗的疾病

刘菊湘
40余年临床诊疗经验
个人简介
刘菊湘,中共党员,优眠临床部主任,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精神病理论研究及临床诊疗工作40余年,曾多次在北京医科大学、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天津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学习,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并多次受邀赴国内外学习交流与研讨,就临床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指导。
擅长领域
擅长情感性情绪障碍、心因性情绪障碍、癔症性情绪障碍、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恐惧症、强迫症儿童期情绪与行为障碍、适应性障碍、老年期情绪及精神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等精神疾病进行系统的诊断和治疗,使众多患者获得康复,深受同行和广大患者认可好评。
行医格言:我要求自己对患者倾听、倾听再倾听,细心、细心再细心,作为医生应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每一位患者。
有人说抑郁症是内向,不喜欢与人交往;
有人说抑郁症是矫情,企图博得众人关注;
有人说抑郁症是心情低落,忍一忍就会过去
……
社会对抑郁症有各种各样的误解,包括抑郁症患者的亲友,甚至抑郁症患者本人。
抑郁症,不是内向、矫情、心情低落,它更像是一场大脑的“重感冒”。
近年来,医院就诊抑郁症人数明显增加,而许多家属也开始担心抑郁症患者会不会做出极端的自杀行为。

其实,每个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都会经历心情悲伤、绝望的阶段,也确实能够随着时间缓解。心情不好时,可能会暴饮暴食,情绪低落,整夜失眠,或者疯狂痛哭;而当你有如下症状的时候,那么你就可能不是单纯的心情不好了,也不是矫情,可能患上了抑郁症:
1心情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呈显着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等生理需要和个人卫生都不顾,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称为“抑郁性木僵”,但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伴有焦虑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

4认知功能损害
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障碍,而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5躯体症状
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躯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病前躯体疾病的主诉通常加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具有特征性意义。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体重减轻与食欲减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哪些因素会导致抑郁症发作?

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非常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

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抑郁症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程度轻的可称为“精神感冒”,重症则有“隐形杀手”“精神癌症”之称。人们对抑郁症的误解、病耻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抑郁症患者的就诊率低。
对于抑郁症,千万不能一味以为这种心理性疾病没什么大不了而坐视不理,作为家人和朋友,我们要及时地跟他们沟通,将他们当成正常人,劝他们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得到专业的治疗,避免加剧病情造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