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系列:飞向宇宙的边缘,第十二站,偶遇的流浪黑洞

仙女座星系太大了,我们驾驶着星舰在其中穿行,虽然在银河系看仙女座星系是密密麻麻的,但真正进入其中后才发现这里恒星与恒星之间的距离仍然如此遥远。寻找仙女座星系的类地行星是我们本次的任务,三艘星舰分别向三个方向搜索,通过搜寻星际空间中各种辐射和信号的方式进行大范围的寻找。

不过在前进号正在关注10光年外的一个恒星系时警报声传来。警报内容让我们异常紧张,在距离我们仅有5光年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引力源正在向我们靠近。得到消息的众人立刻行动起来,我们需要提高星舰速度避免被引力源捕获。通过各种设备的贯穿和分析,我们发现这是一颗处于休眠期的袖珍黑洞。说是袖珍黑洞其实并没有小看它的意思,而是这颗黑洞事件视界的直径仅有30公里,但它的质量却是太阳的3.8倍。幸亏星舰上安装了引力定向仪,否则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就被这颗黑洞捕获。

袖珍黑洞也就是宇宙中最小的黑洞,黑洞并不都是庞大无比的。很多超大质量的黑洞都是吞噬了很多物质后才逐渐变大的。比如银河系中心的人马座A*就是经过了漫长岁月的吞噬过程才有了如此规模,但对于其它区域的超大质量恒星在塌缩成黑洞后,因为处于星系边缘,周围的恒星距离非常遥远,黑洞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吃,它们就只能保持较小的状态在宇宙中流浪。黑洞的运行速度很快,自转一定是有的,但我们因为看不见黑洞事件视界内的情况,无法计算黑洞的自转速度。黑洞飞行的速度也很快,每秒钟几千公里不在话下。

别看它只有30公里的直径,但它却是宇宙中绝对的路霸,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它会吞噬一切遇到的物质,就算是中子星在它面前也得跪。并且最可怕的是这种处于休眠期的黑洞,黑洞的休眠期简单点来说就是它没有吞噬任何物质的时候。这时候的黑洞是极其恐怖的,因为除了对引力监测没有任何手段能够看到它,它可以悄悄地接近任何一个星系。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捕获被它的引力束缚的一切天体。我们保持着高速的飞行速度接近这颗黑洞,但我们却不敢靠太近,因为黑洞的引力同样会影响时间流逝。

黑洞可以影响时间流逝,但越小的黑洞影响范围就越小。袖珍黑洞虽然小,但质量却异常惊人,而且引力和大黑洞比起来毫不逊色。小黑洞也有自己的事件视界,我们判断黑洞的大小是根据事件视界的范围来判断的,理论上黑洞体积应该都一样,它们将所有物质和能量都压缩成一个点,所以我们称呼的黑洞大小其实就是史瓦西半径的大小。别看这个黑洞只有一座小城市那么大,但它可是毁灭性的,吞噬起比它巨大数亿倍的恒星那可是一点都不会不好意思,而且这个吞噬过程非常狂暴。如果小黑洞不吞噬恒星,它的质量就不会增加,飞行速度也不会下降,星系中心的黑洞引力将无法留住它。

不过一般来说,这种流浪黑洞大多都处于星系中心区域,那里的超大质量恒星居多,数量稠密,在星系的边缘地带这种流浪黑洞还是比较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