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了小学和初中的学习,才能更好的学好高中内容
很多孩子小学到初中,成绩一路领先,到了高中为啥忽然就不行了? 很多同学成绩在初中的时候还可以,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中,成绩有时候有波动,家长一般的策略是什么呢?找老师补课吧。
一开始,先上班课,似乎效果还可以,再后来,成绩稍有波动,就变成小班课了,一对五,一对三,最后变成了一对一。这个过程是相当多的家长补课的历程。如果还不行,估计就要换老师了,从机构老师到学校老师,甚至名校大学生,很多家长一路换了个遍。如此这般,最后也就到了中考。
孩子成绩咋样呢?可以这么说,不好不坏,重度补课下的孩子成绩,初中阶段其实效果还可以,还是能有一定效果的,可是你说这个能拔尖吗?恐怕不能。这样的日子到了高中,恐怕更甚,当然,很多家长也疲了,对孩子成绩慢慢感觉无能为力,加上孩子大了,开始逆反,沟通不畅,后来慢慢也就听任孩子自己了。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让孩子的成绩真正的好起来?

小学和初中阶段,其实这两个阶段,知识简单,考试也比较简单。就算是到了初一初二,难度也还不是非常大。加上初中生的课外时间相对要多一下,所以很多家长的做法是:补。各种补课,换老师,换班型。所以成绩还行。到了初三问题就出来了,因为内容变难了,因为中考复习的原因,时间变少了。无休止的补课和延长学习时间在早期能达到的提分效果,在这个时候收效甚微。这个时候,习惯和效率开始发挥作用。
高中阶段,确切的说,初三和整个高中的学习情况是比较类似的。高中知识变难变多,同学们的时间也变少了。你会发现初中和小学那一套已经不是不起作用了,而是没有办法操纵了,很多初中和小学家长恨不得数学一科报3个班。到了高中,连时间都不够了。这个时候,学习的本质就暴露出来了——效率。
对于高中的学习,效率是最重要的。学霸学习的效率一定非常高。

那应该怎么做呢?
1.经常改错题。( 其实这是一种被动学习)只要改的勤快些,这个方面的效果比你无休止的题海战其实要好。
2.每天回忆和总结当天的课堂笔记(这是真正的主动学习)。每天睡觉前和刚醒来的时候,回忆和复习的效率是最高的,心理学的研究早早的就说明了这一点。但是你会发现这个大家做起来很痛苦。现在的学生非常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主动去思考和想一些事情,他们愿意被动的看到刺激去反馈,比如,看到题目条件反射方法似的解题,比如,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比如,在家长的带领下复习。大家发现没,这是很多同学的常规操纵,唯独缺乏的就是,主动的哪怕回忆一点点的老师讲过的内容。

3. 学习内容的高效性。简单说,就是很多东西,老师的讲解的咋样。数学竞赛的辅导老师非常少,而且这个圈子里的好老师基本都在名校。因为这个太难了,老师能不能讲透,其实对选手的水平的影响很大;同理,高中阶段辅导老师的理解和表达其实也非常关键,你一小时讲完的,我半小时可以搞定。你10个题用3种方法,但是有可能站在更高的观点和角度之下,其实一种方法的就够了。这样讲解的时间和效率是不是就大大提升了。所以呢,知识和考试越难,辅导老师的高效性其实就越有意义。从这个角度讲,高三阶段老师讲解的干货到底有多干,很重要,重要于高一二,整体上,高中重要于初中,初三重要于初一和初二,初中重要于小学。
4.孩子是否有真正的主动性。这个东西真的是说来说去绕不开,大家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大家想没想过,为啥这么说?
其实有兴趣在本质做到了两点,一方面是很高的专注程度(你看小孩看动画片有多认真你就能知道,学习的时候他们其实能专注到什么程度,什么学习时一会儿上个厕所,吃个东西,捡个橡皮,都是内心抗拒的外化)。
另外一方面是更长的学习时间。“有兴趣”这三个字,让学生在百无聊赖的时候顺便就把这个事情想起来了,让学生在非学习时间中想到有关知识(比如:看到马路上的树,想到怎么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量树高,然后开始回忆一堆知识,这是把压马路的时间都拿来学习了,能学不好吗)
说了这么多,简单总结下:小学初中高中,考试好的通解——高效率高中阶段,高效率是唯一解。小学初中阶段,如果孩子效率不高,也可以通过无限补课的方式补出一个差不多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