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的她》后记
关于这本书,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有日语版本了。或许是文字不同的原因吧,日语版本总共11.17万字,那时的书名叫做《私たちが歩んできた日々》 ,中文译为“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翻译时,为了保持适度和文本的连续性,又显得不至于书名如此的长(许多日本书籍的名字都有些长),便以本书part 3(第三部分)的篇名作为全书的书名,即《桜の彼女》 ,中文译为“樱花的她”。这本书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细节,以及从新闻上看到的社会上的一些不起眼的角落里所进行的事情。
全书由栗良绫香、三上彩华、铃木迷子、日泉由加奈四个人1995年到2010年这个时间线内从初中即将毕业到走向社会的过程。期间发生了许多悲欢离合,就像彩华所说的那样,“人总要经历许多离合悲欢吧”。进行原来版本写作的时候正逢我初中毕业之时,尽管没有走向社会,但确实真切地感受到了小到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中,与同学、与老师的离合悲欢。因此由浅入深,写道各种人之间的相遇与离别。
其实有些时候,人们总是那么刻意地在意结果,但或许他们真的不知道“人生各有各的风景”。《理想国》中地这句话也确实给了许多人以成长的启发,也给了许多对生活丧失乐趣的人以重拾信心,继续勇敢的生活下去。特别喜欢《天堂旅行团》里小女孩用生命喊出的那句话:“用力活下去啊!”看似天真的话,其实真的暗含了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哲思。
正文是我正值初中毕业到高中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完成的,虽然最开始在排列序数时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就把前传排到了前面,但实际上前传是要晚于正文的,在正文刚刚给了几个朋友阅读时,他们一致反映正文的时间线出现了前松后紧,以及线索不够连贯等等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出场时人物直接来到了中学三年级,而前面没有对于她们的较为详细的介绍,因此会出现许多时间或者人物凭空出现,比如迷子的出场。正是因为这些,我才决定对《樱花的她》进行续写前传和后续来补充一些有必要一提的情节。
在前传手稿写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个突发情况,就是我在写到第三话的时候丢失了我的提纲。因此在写完第三话之后直接从第五话倒着往回写,所以在后面的过程中,前传的内容也会不定期修改和更新,直至2024年2月18日为止。于此同时,后续将会在前传全部完成后的一个月内进行手稿的起草,预计在2024年1月31日前完结本书全部内容。
我非常感谢我的一些初中同学,他们作为了我最初的读者,也为我的改进提出了一系列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也非常感谢初中时的语文的郑潇老师,她不但解决了我许多学习方面的问题,也对我的写作予以很大的鼓励。同时我也很感谢广大网友们,许多人都对我提出了一些改良方法,或是对我的写作指导,或是为我提供素材,等等。
这本书的取材,相信各位读者们也都能发现,与《秒速五厘米》 《云边有个小卖部》 《天气之子》等等带有言情色彩的小说的故事情节有些相似,其实这并不是借鉴,而是所表达的意义相同。写完后我第一时间给了我的朋友过目,他的评价有些调侃意味:这本书的女性角色偏多。其实这正是用意所在,男性角色往往不能够体现出情感的细腻化与多元化,而人物性别也正是决定人物情感的关键因素之一。不难看出,书中的四位女主人公,都带有一些多愁善感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往往女性会比男性更多一些。
还有一些人物其实取自现实生活中,比如伊藤香菜在排练室里谈话这件事的原型其实是日本女演员工藤拉拉在上大学时所发生的一件事情。这样写的目的其实是能够衬托故事的反应性,旨在能够在当今质量较低的玄幻小说中能脱离俗套的故事情节。往往较为现实的小说更加有意义,因为小说的目的也正是如此——反应某种社会现象。
兴许我们在成长时,都会经历这些许许多多,或是像十六岁的栗良绫香一样不想放下,终日牵挂;或是像成年后的栗良绫香一样,学会忘记,重新开始。但不论是牵挂也好,还是忘记也罢,留给我们的,不应该被我们视为悲伤,而应该被我们视为一份过去美好的回忆。
我们都将独自长大。
2024年1月4日
凛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