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古代历史简述》 (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上)

2022-11-17 15:56 作者:LvXingge泽泽子-新生体  | 我要投稿

思考:秦汉时期,社会持续发展。中国进行了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和和巩固过程。秦国是怎样统一中国的?又创建了哪些制度来巩固统治?你知道“丝绸之路”吗?两汉时期科技文化又有怎样的进步?



秦的统一与灭亡

       战国时期不断的战乱,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国家统一成为无数人的愿望。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和几代君主的巩固,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各方面条件。秦王嬴政继位后,招揽各国的人才,并积极听取建议,筹划统一大计。

秦始皇像

       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公元前224年,秦灭楚。公元前222年,秦灭燕。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期混战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以建立。

秦朝形势图
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陵墓,本图为兵俑坑的宏大场面,主墓室尚未正式发掘。它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代表,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秦统一后,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和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览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由黄帝决断。在地方上,秦朝废除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秦始皇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制度,便利了经济的发展。之后下令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又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 。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但他的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长城就征派了40万人。人民遭到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秦朝实行的法律十分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亲族邻里都会收到牵连。秦始皇听进丞相李斯的意见,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秦始皇死后,继位的秦二世更为残暴,他为巩固地位,竟大肆屠杀自己的兄弟姐妹和文武大臣。对民众加重剥削,并肆意挥霍,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公元前209年,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戍守长城。当到达大泽乡时,因雨误期。按秦律,戍守误期要被处死。他们当中的领导陈胜和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决心带领人们反抗。他们杀死押队军官,砍削树木做兵器,举起反抗的大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大泽乡起义后,队伍不断壮大,曾进军秦都咸阳,但遭到残酷镇压,最终因缺乏后援而失败。

      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未停息。其中,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项羽在巨鹿之战以少胜多,歼灭了秦军主力。刘邦则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秦朝灭亡后,手握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皇位,展开战争,史称“楚汉之争”。项羽虽然势力强大,但刚愎自用,没有刘邦得民心,善用人才,项羽最后兵败,突围后在垓下(位于今安徽灵璧境内)自刎。

西汉的兴亡

       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民流离失所,大片田地荒芜。为稳定社会局势和巩固政权,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让士兵还乡务农,减轻赋税徭役。此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西汉初期的经济得到恢复,社会局势开始稳定下来。

刘邦(汉高祖)像


       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经过这些政策,人民生活变得安定,经济快速发展,西汉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库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西汉初,被分封的诸侯王势力强大,甚至公开反抗朝廷,兼并土地,这严重威胁了中央的统治。汉武帝采纳主夫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之后,汉武帝又找借口削爵,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为了加强对国民的思想的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同时在长安兴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从此,儒生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这些措施,使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签定了经济基础。


汉武帝像

      秦末汉初,游牧在蒙古草原的匈奴族,在首领单于的率领下,统一了蒙古草原,并不断南下袭扰。西汉建立之初,国力疲弱,不得不与匈奴实行“和亲”,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每年还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国力强盛起来。汉武帝开始组建强大的军队,反击匈奴。在卫青、霍去病等将领的奋战,匈奴受到重创,被迫迁徙漠北,此后,汉军乘胜追击。匈奴又在漠北受到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王朝的局面,使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西汉形势图

      西汉自汉武帝之后,皆以外戚辅政。汉昭帝继位后,霍光辅政,开始了继续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汉武帝末期因征战、大新土木、开辟丝绸之路带来的经济社会压力有很大缓解。汉宣帝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国家版图。到汉元帝继位后,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西汉开始走向衰落。西汉末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废除刘婴的太子之位,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本文为秦朝和西汉的部分内容。


本文希望能给阅读者们带来一定帮助。

本文仅供娱乐阅读或一定的参考。

本文可能会有错别字、遗漏内容或不严谨的地方,希望各位能在评论区给予纠正和留下宝贵建议。也可私信up主  LvXingge泽泽子-新生体




《中国古代历史简述》 (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