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揭短的动机
其实我一直都挺害怕别人揭短,觉得无所适从,但做错了事情,除了承认和修正以外是别无他法的,与其红着脖子去诡辩,倒还不如承认错误来的好,至少能落得一个光明磊落的名头。
但慢慢的我意识到,并不是每次揭短的目的都那么纯粹。
通过简单归因把错误或者问题归责到“人”的头上,可以打击他人对一个人的评价,使得某人在关键的竞争中落败。
比如几家公司在竞标,其中A爆出B此前存在豆腐渣工程问题。
这当然会严重的影响B竞标成功的可能性。
但逻辑上来说,前面的错误并不必然的会复现在下一次行为中,
从社会规制的角度来说,B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一定能深刻理解这样的事情会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事实上交给B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是“更安全”的。
但是人们就是会潜意识的把B公司的优先级下调。
因为没有人想要冒风险,就算这个风险不一定为真,哪怕它是凭空捏造的,但它就是存在的,仅此就可以产生足以影响决策的效果。
在人际关系中的情况大多如此,揭短比起真诚的希望你向好,其实更多的时候会成为一种“手段”,背后隐藏着幽暗的动机。
当然,即便如此,我们也还是要勇敢的承认我们的过失与错误,因为它是真的,除了承认别无他法。
实践本身就是不断努力并越来越好的过程,持之以恒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所以失败没有关系,更好的失败就可以。
把问题简单的归责到某个人头上一直都很简单,但这并非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做的人往往别有用心,少有真的欠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