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乌托邦,社会是屠宰场
每一个青年人踏出校园的那一刻起,他就应该知道,他即将走上的是比读书学习更为艰难的道路。而他往往不知道,只有在碰壁和摔跤之后。

学校是乌托邦。
我们在学校里学习文化知识,和同学们相谈甚欢。成绩若是拔尖,还能得到老师和校长的欣赏。而颜值若是拔尖,则是能享受到万人迷的待遇。再不济,若是能够多拿几个奖项,也足以让自己成为校园里的风云人物,感受一把当“名人”的体验。
但是,这一切都是在剥离了许许多多的属性之后发生的结果。无论家境贫寒与否,只要成绩出类拔萃,就能申请奖学金。这笔钱奖励的,是学生身上的成绩这一部分。拿到奖学金的是什么人,以及拿到奖学金后要怎么用,这都是个人的事情。对于奖学金这个事物而言,只要满足成绩这一条件,就能获取。
这就是一切理想化的开端。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被赋予了“学生”这一身份。而这一身份,只要求我们好好学习,学好每一科知识。而“成绩”则成了一种“阶级差异”。唯有那些经历过社会毒打的人,才会回过头来感慨,曾经的校园生活是那么公平公正。

每个学生,都被“普同化”,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成绩。九年义务教育是我们国家的百年大计,任何一个适龄儿童都有享受这项服务的权利。这就意味着,所有中国儿童,都在法律的保护下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所以,当我们踏入学校的时候,我们就像是来自不同地方的小溪,小河,汇入到一片宽广的湖泊之中。
正常的教育环境中,老师们不会有人去在意我们是骑自行车来上学,还是家长开着保时捷送过来上学。财富,权力,容貌,身世,这些都会在这个名为“学校”的地方被暂时地抹去。而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老师们只需要对学生的成绩负责,而甚至无暇顾及其他。
长久以来,学生们总在成绩中寻找自我。这就意味着,学校变成了“成绩”搭建起来的象牙塔。成绩好的人享受更多资源,而成绩差的人则需要不断努力。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学校不但进行荣誉表彰,还会给予足额的经济奖励,以及更多的深造机会。这就使得学校里始终会有着“较量成绩”的竞争风气。这种风气是典型的理想主义,也是许多人幻想中的弱肉强食的现代丛林。

成绩就是力量,拥有成绩就拥有力量。这样的理念很容易随着一次次的考试和排行榜进入到学生的思维之中。也正是这样的思维,使得学生容易迷恋自身的“力量”。将“成绩”视为人生的全部价值体现。而就是学校塑造的“乌托邦”。
在这样的乌托邦中,学生很容易形成理想主义。这是好事,因为有理想者就是大写的人。但与此同时,理想主义者将要面对的冰冷现实,也会在其毕业之后给他们当头一棒。
社会是屠宰场。
人类社会很复杂,远远不是三言两语就能阐述明白的。“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其比作为具体的概念“学校”多了成百上千个维度。“成绩”在学校里几乎成了裁决死生的标准,但是到了社会中,反而无足轻重。
企业招聘用学历去卡岗位不假,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是成绩好的人就能够过关斩将,独占鳌头。不少技术岗位需要丰厚的专业知识不假,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是成绩好的人就能顺利入职,稳步上升。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凭考试筛选不假,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是成绩好的人就能成功上岸,捧起饭碗。成绩被人视为一个维度,但,不是只有这个维度。
学校抽象了人身上的许多属性,使得大家得以坐在一起平等地接受教育。但是离开学校之后,这些属性又将悉数奉还。理想主义者在乌托邦中高谈阔论,而在社会中寸步难行。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是现如今的大环境下,的确是“功利主义”盛行。

学生讲成绩,而社会人讲利益。
学生为成绩最多牺牲自身的,是时间和精力。但是社会要夺取的,远远不止努力,有时还要搭上自尊和身体。学校是温和的。九年义务教育的保护下,哪怕我们年年倒数第一,学校也无权开除我们的学籍。但是,在“僧多粥少”的社会背景之下,“末位淘汰”是家常便饭。
更有趣的是,“末位淘汰”不一定是按照业绩来的。并不是说,我们这个月工作很努力,项目完成得很出色,我们就一定不会被“末位淘汰”。在一些私人企业中,有时候,淘汰谁,只是老板的拍脑袋决策。
乌托邦里,每个人都有权竞争。而屠宰场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先活下来。社会作为一个“屠宰场”,比拼的是“综合能力”。能够活下来,并且在这一套利益规则中玩得风生水起的人,不但能收割财富,更是能获得其他人的尊重和憧憬。

学校里的所谓“弱肉强食”,在社会的拷打下,就如同纸糊一般脆弱。谁是弱者?谁是强者?理想主义者用二极管的思维包装着自身的敏感脆弱,把世界粗暴地划分为强弱两个级别。但是社会从来就不是静态的。社会中的一切力量都在变化着。
眼看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学校作为乌托邦,使得我们拥有做梦的权利,也使得我们可以较为安稳地度过自己的发育期。相信不少人一年级的时候都说过“我的梦想是当科学家”,但是现在是什么情况?但是,我们可以做梦。梦想总是要有的,起码可以在茶余酒后拿出来吹吹牛。
社会作为屠宰场,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选择理想主义,还是选择功利主义,又或者做一个理中客,都是每个人的自由。不过,无论哪种选择,前提都一样——先活下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