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有光,我看到了光

本周二,我和同伴跟一位永远是少女的老师聊了很久,老师的思想、心态和信念让我非常感动。本打算在聊完之后就赶紧把聊天内容整理一遍,但期间我有一些别的事就一直拖到了现在。在聊天之前,我写过一份大纲,没想到我还没有问大纲上的问题,老师就很自然地聊到了那些问题,接下来我会按照大纲把聊天内容梳理一遍,并加上自己的思考,希望对有缘看到这篇文的小伙伴们有一定的启发。
Ⅰ 大纲
一、认识社会
1. 如何看待互联网上的男拳女拳?
2. 市场经济的利弊?
3. 增强精神力量的建议?
4. 体现职场生活残酷的案例?
5. 人工智能与人的关系?
二、认识自己
1. 如何看待星座和mbti测试?
2. 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
3. 怎样缓解内耗带来的压力?
4. 如何从内心获得能量?
5. 如何在经历了黑暗之后依然相信光明?
6. 怎样对待赞扬和批评?

Ⅱ 老师的看法
一、认识社会
1. 如何看待男拳女拳?
“不可否认的是,男女存在天然的生理和体能差异,在一个男权社会,女性能够获取的资源有限,属于弱势群体,大多数女性都需要为照顾家庭付出很多心血,所以,女性的职业发展存在天花板。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女强人她们为了事业上取得成就,有的会在照顾家庭上减少一些投入,有的未婚女性还会被说是大龄剩女,承担很大的舆论压力。我自己也是,我一直在做90分的老师,90分的妻子,90分的妈妈,为此休息不足,牺牲了一部分健康,现在就提前退休啦,但我感觉这是我应得的,既然做出了选择,就该承担后果。
男孩子也很辛苦啊,他们身上有种赚钱养家的使命感,要保护和照顾家人,压力也很大。我希望能够多包容一些,丈夫多体谅妻子生孩子、照顾孩子的辛苦,妻子也多体谅丈夫在外面挣钱的辛苦,换位思考,相互体谅,而不是站在各自的立场,认为自己就该是弱势的,或者就该是强势的,把家人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如果在进入婚姻之前,就谈那么多条件,生怕自己会吃亏,也一点都没有感情上的投入,这样的一段关系里的两个人很难会幸福的,遇到一点事就会散。“
2. 市场经济的利弊?
“还记得我大学的时候去做家教,一次课5块钱,当老师一个月工资不到100。现在大家的物质条件比我刚教书的时候好多了,学生们打扮很多元化,看起来养眼,都很有个性,我刚入职的时候学生们都穿得很朴素,在衣着上没有这么多花样。这些外表上的变化在我看来都挺好的,不过我们那个时候有一点比较好的就是没有太多干扰,娱乐方式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现在的干扰比较多,学生能接触到的信息很多也很杂,这就容易让人变得更浮躁,心难得定下来。”
还记得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提到了抑郁症,她说以前教书的时候并不多,但她近些年发现一个班上总有几个孩子会有(抑郁症),孩子们的智力差别不大,但那些孩子很难融入群体。
我猜测这可能是社会问题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职业的不稳定性增强了,经济、教育、人才等资源大量流入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养育和失业成本增加,再加上缺少兜底的政策,有的家长为了提高收入会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尤其是外出务工的农民,在家的时间很短,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有的孩子会在网络上寻求慰藉,把游戏、网恋、网上交友等等当作情感寄托,渐渐的,他们生活在自己构建的乌托邦里,和现实生活的差距越来越大,难以融入现实社会。当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反而会感觉好受很多。
3. 增强精神力量的建议?
“你们知道学术妲己的事吗?照理说高校是一个国家的良心库,我希望能够守住这份良心。去昆明调养的时候,我会去看西南联大旧址,那些教育家的情怀太让人感动了,包括听讲座,我也喜欢听有情怀的。
我一直以来的追求都很简单,从小就立志当老师。对英语感兴趣,在读大学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学高级英语,不能有一个生词,周围有些同学是打了折扣的,但我会努力记住书上的每个词,看到中文也会要求自己一定要能用英语表达。我会多读经典文学,多读书。大学期间经常都是一个人六点半准时读英语,再去图书馆或者教室学习,直到晚上才会回宿舍,每天睡4~5个小时。那个时候感觉每天都很充实,目标也很坚定。
在成为党员之后,我把党章放在抽屉里,每当想偷懒的时候,拉开抽屉,看到党章就觉得不应该,这个组织代表的是国内最先进最有奉献精神的集体,我是其中一员,必须要尽职尽责。在后来我当院长之后,知道了,哇,原来有这么多诱惑,我如果是要为自己谋私利的话,也会有很多途径,但我一直以来想的就是把学院建设的更好。我到了这个位置,有了这个机会,可以做得更好,于是我就为学院争取了更多的资源。“
4. 体现职场生活残酷的案例?
这个问题和老师的隐私有关,我在这里跳过,在我的回答里会增加例子。
5. 人工智能与人的关系?
“我平时还挺关注一些新闻资讯的,就比如ChatGPT,可以说我是国内最早知道的一批人里面的,我有一个忘年交,她是学计算机的,我当时跟她聊ChatGPT,她都有些意外我怎么这么早就知道了。现在的AI更新迭代非常快,是人的认知发展速度远远赶不上的程度,不少人有些忧虑在未来AI会不会取代人类,也有的人说的很搞笑,说只要我们把电源切断就可以了。但是,人家只需要指令就可以自己发电自己采购啊,如果AI受控于居心不良的人,那是最可怕的。因为AI没有情感和道德约束,要是指令让它毁坏一条公路,它只会严格按照指令执行,才不会管那条路上有没有人,即使是老人和小孩也不管,它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搞破坏。我相信,即使有一天,人工智能真的取代了人类,毁灭了人类,那也是人类自食恶果。“

二、认识自己
1. 如何看待星座和mbti测试?
“我挺相信星座和mbti测试,真的很神奇,我个人感觉把我的情况说的很准。你们知道吗?我的mbti测试结果和曼德拉是一样的欸。曼德拉是我的偶像,这个结果让我非常高兴!“
2. 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
“我在读幼儿园的时候,被老师体罚,老师让我站在凳子上,小朋友只要动一动就容易从凳子上摔下来。我那个时候会想,如果我成为了老师,我要好好爱护自己的学生。
还有关于恶,我相信有恶的基因存在,有的杀人犯从小就没有道德观念,他们会无差别地攻击他人,只有在杀人的时候才会感觉到平静。《坏种》让我印象很深刻,我相信有这样的人存在。“
3. 怎样缓解内耗带来的压力?
“体力消耗会让人觉得疲惫,会有透支,而内耗是无意义的耗,这种耗并不会有任何回报。当你感觉有压力的时候,可以去跑一跑,什么都不用想,留一身汗,再刷一套题,就会渐渐平静下来。
我一直以来都是开开心心的,可能和我没有太大的追求有关吧。会内耗的人都是有追求,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足的人。如果该做的做到了那就没什么好内耗的,该做的没做到那就更没什么好内耗的了。“
3. 如何从内心获得能量?
“我始终在坚持自己的信念,信念能给我力量。另外,我的追求一直都很简单,没有太多想法,我也一直相信你对世界多包容,这个世界就会有多包容你。你们看那株小草是绿色的,我就接受它这么绿的颜色,不会要求它换一种颜色,我还能从它身上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4. 如何在经历了黑暗之后依然相信光明?
这个问题和老师的隐私有关,我在这里跳过,在我的回答里会增加例子。
5. 怎样对待赞扬和批评?
“我在当院长期间有过一些流言蜚语,我自己的感受就是,那些外界的评价,你知道的越少越好,而知识,你知道的再多也不嫌多。你做不到让所有人都喜欢,让所有人都满意,要相信自己的选择,去做自己能够做到的事。“

Ⅲ我的思考
二、认识社会
1. 如何看待互联网上的男拳女拳?
男拳女拳在我看来是个体的男性和女性对男权社会的反抗,大家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伸张当男人/当女人有多么委屈,具有某个性别就相应地承担了一些自己无法逃脱的责任。我看到过有短视频站在男性的角度,说自己赚钱养家有多累,也看到过有短视频站在女性的角度,说自己的生育成本有多高,要补偿还完全不被男性理解,似乎轻易一点言论就容易上升到打男拳,打女拳。
在我看来,矛盾的源头在于男权社会下不同性别对应的社会分工,由于性别带来的生理优势,男性能够投入更多时间在事业上,生育子女也不会对男性的身体造成什么损耗,他们被教育要保护弱小,承担养家的责任,这是一种融入文化的责任感,而女性则肩负生育的责任,也因为生育在职场上受到了一些限制。在女性未接受教育之前,她们会认为嫁人生孩子就是最终的归宿,但是在接受了教育之后,她们有了更丰富的认知,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别的选择,她们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劳动获取收入,而不仅仅只是嫁给一个男人,婚后当贤妻良母。长期以来,男权社会不仅是在压迫男性,也是在压迫女性,从某种程度上讲,男拳女拳正是思想觉醒的人对固化的社会身份的反抗。当然,那些蹭热度,借机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产品的无良营销号和商家不算。
另外,我想补充一下自己关于女性主义的思考。我相信女性主义是为了实现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不是把希望和价值寄托在丈夫和孩子身上,而是回归自我,接纳自己的女性身份,能够有更多的选择自由。
再补充一个和自我意识觉醒有关的案例:
律师姐妹跟我分享过她经历的一件事:一个同学向她咨询怎么离婚。那个同学跟她打电话哭诉自己的遭遇,说她的生活非常悲惨,大学毕业就结婚了,婚后丈夫会家暴她,还往她身上淋过汽油,她反抗过丈夫,但打不过,自己生了两个女儿,在家里是家庭主妇,平时吃碗麻辣烫都舍不得,还被婆婆嫌弃没生儿子。律师姐妹是个很善良的人,听到同学这么说,就赶紧告诉她怎么取证怎么为自己争取利益,结果在5.20这天,那个同学发了条朋友圈,感谢老公给自己买了盒巧克力。也是看到这条朋友圈,律师姐妹才明白那个同学并没有下定决心要离婚。我也从中看到了律师姐妹的同学似乎还欠缺一些自我意识,为家庭的付出很多,但要自立的意识和勇气并不太强烈。
2. 市场经济的利弊?
市场经济有利有弊。有利的地方在于,它能够给人更多选择的自由,比如,我们可以自由选择想从事的职业;也能给人更多工作的动力,不同的收入等级会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争取有更多工资和福利。与此同时,弊端也很明显,过于重视物质追求,强调金钱的重要性,容易忽视那些在短期内看不到效益的事情,比如读一读文学,听一听音乐,花十年去学一门手艺,去继承一种文化。金钱能够带来的快乐和成就在不断放大,而一旦拥有了这些快乐和成就之后,又容易迷失方向,最终沦为金钱和权力的奴隶。
3. 增强精神力量的建议?
我在看过《宝莲灯》,再联系自身之后发现,力量来源于爱,因为有对母亲的爱,沉香才能一路跋山涉水,克服重重磨难,用一颗真心感动大圣,并在大圣和同伴的帮助下,合力打败二郎神,救出被困在山底的妈妈。爱并不仅仅是指狭义的爱情,还指亲情、友情、师长和同学的关爱,以及为我们的成长提供养分的生灵万物,比如阳光、空气、水,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的动物等等。
另外,力量还有一个来源是坚定的信念。我曾经被诅咒被拐到缅北割器官,也被递过银行卡性骚扰过,但我始终在坚定自己的信念,坚信自己具有独立的人格,多给自己正面反馈,相信自己做的没错,就能够从内心感受到力量。
4. 体现职场生活残酷的案例?
有一年寒假,我在KTV兼职,有一位阿姨对我很友善,她将近五十,每天要工作超过十个小时,一年到头没几天假,劳动强度不小,月薪不超过3000。有一次,在正月初,我看到阿姨躲在一个包间,捧着同事姐姐给她带的饭,一边抹眼泪一边吃饭。出于直觉,我没有上前问,后来在阿姨和同事姐姐聊天的时候才知道,阿姨的母亲去世了,她想回去处理一些事,但经理没有批假。
有一年暑假,我在一家银行实习,发现保安叔叔和其他员工似乎有些不同,比如,他没有餐券,没有工作餐。我在当时每天都有工作餐,工作餐很不错,每餐都有荤有素有汤,我以为每个人都会有,就问他为什么没有工作餐,总是自己带饭吃。他回答说,“我和他们不一样,和你(实习的大学生)也不一样。”之后我才意识到,我问了一个“何不食肉糜”的问题。
5. 人工智能与人的关系?
人工智能是人发明的为了让生活更美好的工具,但人工智能是否真的能够为生活创造更多便利取决于它被什么样的人运用,被下达了什么指令。《鸭子侦探》里,机器鸭本来是为了帮助鸭子做家务,在展会上,发明者让机器鸭演示如何做家务,机器鸭能够很快又保质保量地拖好地,叠好毛巾。但这项成果让另一位科学家眼红,她改造了机器鸭的芯片,让机器鸭去攻击别的鸭子,另一方面,工会代表也担心机器鸭一旦应用于工厂生产,会让很多鸭子失业。机器鸭的故事或许能为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一些思考,如果人工智能被用作帮人类解决一些难题和琐事,它就会是人类的好助手,但如果人工智被用来做坏事,它就会是武器和帮凶。

二、认识自己
1. 如何看待星座和mbti测试?
星座和mbti结果都只是参照和认识自己的工具,每个人都是特别的,不能仅凭出生日期和一些选择题就自动给自己分类。我相信人的可塑性很强,一部分的性格来源于本身的基因,另一部分来源于接触的人,遇到的事。如果一个人在建立自信之前就屡次失败,有可能这个人会比较难相信自己能成功做好一件事,甚至会变得敏感、脆弱,时常质疑自己的能力,习惯性地依赖他人。比起相信星座和性格测试对人格的描述和限定,把自己的行为和性格完全归因于测试结果,我更想探索养成这种人格的原因。
提到探索人格的成因,我想到了《看见》里描述的药家鑫的故事。药家鑫在撞人后又在被撞到的女人身上连捅数刀,是什么导致他会有如此偏激的行为?记者在采访药家鑫的父母后发现,药家鑫的父亲出身部队,是一个对孩子控制欲很强,非常有威严的父亲,不允许孩子和他有不同意见,甚至在给孩子报了钢琴培训班之后,还要求老师要经常打压孩子,不能多表扬。药家鑫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下什么事情都顺着父亲来,会习惯性地想自己做什么事父亲知道了会不会高兴,会不会责怪他。在家里是一副乖孩子的样子,在学校也表现得懦弱胆小,害怕承担责任。他在把人撞倒之后,看到地上的女人似乎是在瞄车牌,他害怕女人会报警,害怕父亲知道自己撞了人,他想消除这种隐患,于是从包里掏出匕首把人刺死了。
2. 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
童年记忆会对一个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取决于对童年记忆的态度。 我接触过一个在童年受过很多伤害的男孩,他的父亲会时常家暴母亲,在他面前把家暴说成是“游戏和玩笑”。父亲对他的控制欲非常强,经常会体罚他,会逼他参加围棋比赛,还把他在童年视为信仰和全部光明的彩色弹珠敲碎了。他在向我讲述这段故事之前,再三强调我不能带入自己,不能给故事里的任何人做评价,即使听到有悲惨的事也要相信还有很多美好。我看到他在回忆的时候会忍不住颤抖,眼泛泪光,童年确实给他造成了不小的阴影,但他把那些阴影都当作了对自己的告诫,努力减少阴影对自己的影响,依然保持善良。
“以后我如果有幸有了一个孩子,我希望小孩子能健康快乐,在童年的时候就要好好玩。”
“祝福你找到一个你爱又爱你的姑娘。我甚至有种预感,你会生一个女儿,变成一个女儿控。”
3. 怎样缓解内耗带来的压力?如何从内心获得能量?
这两个问题在上一期CV24421042已经讨论过,不再赘述。
4. 如何在经历了黑暗之后依然相信光明?
光明与黑暗是对立统一的,有光明也会有黑暗。接受黑暗的存在,把黑暗的经历当作是磨练,相信会有光明到来。《唐山大地震》中,有这样一段故事。46岁的普通妇女卢桂兰在废墟里存活13天后被人救出。卢桂兰在采访中说到,地震发生时,她正在医院照顾自己的丈夫,在被告知丈夫即将去世时,她还没来地及回应医生就发生了地震。她当时躲在床铺下面,被碎瓷砖给埋住了,拼命喊救命却没人来救她,她能听到有人经过,有飞机,有汽车的声音,当时她还能有力气呼救。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卢桂兰也渐渐失去了喊出声音的力气,又冷又饿又渴,回忆着她经历过的那些事,一遍遍地告诉自己,“不着急,不着急,再怎么样也等着,总能出去,不管多少日子”。就这样等了13天,医院废墟旁,大吊车将楼板吊走之后,她才得见光明。卢桂兰在见到来解救她的战士后,第一句话是“解放军万岁”,她的神志依然是健全的,甚至在救出废墟后由于药物质量问题,还发生过几乎致死的药物事故,但她依然活了下来。作者在九年后和卢桂兰接触得知,这位女士虽然瘸了条腿,但精神头十足,已经参加了工作,来去匆匆地奔波在街道上。
5. 怎样对待赞扬和批评?
保持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真诚的人。我尽量在人际交往中减弱对言语的关注,多关注对方做了什么事。尤其是线上交流,如果只看文字,很难想象对方是在什么环境下,出于什么样的心态说了这些话,所以同样的一句话可能会有多种解读。把对话语的关注转移到人本身,尤其是转移到自己身上,学一学东坡先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态度,也许会有意外发现。
以上就是本期的分享,下期不定期更新再见ヾ(•ω•`)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