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怪物猎人冰原设定集生态翻译31——碎龙

2022-09-10 09:38 作者:龙气发动机  | 我要投稿

“黏菌有爆炸性!小心别碰!”——接待员

碎龙 兽龙种

全长:1630.55cm

全高:631.21cm

脚的大小:165cm

主要栖息地:龙结晶之地,引导之地(熔岩地带)

与黏菌共生,群青色的外壳和强壮的前脚是其特征的兽龙种。随着新大陆环境的异变,在龙结晶之地与之遭遇。裹在头壳和前脚上的绿色黏菌,被唾液中含有的成分激活,引起爆炸。主要以有熔岩区域为地盘,在那里发现了许多黏菌标记的痕迹。性格凶猛好战。用黏菌削弱对手,挥动前脚的刚腕击打。虽然是兽龙种,但却是前脚大而发达的稀有案例。以拳脚殴打的攻击为主,以刺入地面的轻快动作为轴,被它运用前脚的步伐所戏弄的人也很多。

用外壳肥大化的前脚击溃猎物

被坚固的外壳覆盖全身,用肥大化的前脚不断打击的布拉基迪欧斯。正如被称为“碎龙”的别名所示,其攻击手段具有高度的独特性,在研究人员之间也格外受到关注。活用兽龙种特有的强韧脚力,以大幅度跳跃施展飞扑和一边向前冲一边连续拍打等动作,配合高度的攻击性,其威压感惊人。另外,前脚的甲壳下面隐藏着两只大爪子。它可以利用这个在地下挖掘,也可以通过将爪子刺入地面翻转身体。

轻轻挥动前脚的对正面发动勾拳就已经让猎人胆怯。抓住对手背后的快速转身也是威胁

光线反射下散发着光辉的矿石一样的外壳

研究人员感叹,它甲壳的成分非常复杂,现在还在不断探索的道路上。原本的甲壳受到黏菌爆炸的热量和火山地热等的影响,通过熔解和化合引起复杂的化学变化而逐渐形成。经过反复的变质,层状发达的甲壳具有被比喻为黑曜石的深色和硬度。关于其体色,根据甲壳内光的折射率、甲壳的发达、磨损的方式,每个个体都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头壳的黏菌粘度特别高,一踩进去就会被绊住。在黏菌的特性上,因为不耐水,水属性攻击和水球苔等可以有效排除

关于黏菌的附着部位

黏菌会从绿色变成黄色,然后变成红色并爆炸。黏菌附着的主要部位是头壳和前脚。我想这里应该有某种吸引黏菌的因素吧。或许是因为前脚容易渗透具有激活效果的唾液,前脚还可以接触并刺入撒有黏菌的地面,再加上对黏菌的耐受性,使其成长为适合共生环境的部位。在黏菌活性状态下,看起来全身都附着黏菌,但其实只是脑壳和双臂上的黏菌暂时扩散到其他表皮而已。

(摘自某研究员的记录)

口外长着牙状的外骨骼。比起咬碎猎物的实用性,这个部位和头部的突起以及前脚一样,对其他个体的吸引力更强

借由爆炸性而生长的黏菌

碎龙的头壳和前脚上共生着一种特殊的黏菌。黏菌在接触外部空气的状态下,受到冲击或刺激,就会以爆发性的速度变成子实体,几秒后伴随着爆炸散发孢子。这是一种爆炸时牺牲这一代黏菌,让孢子扩散,换区下一代在更大范围内存活下来的机制。碎龙利用黏菌的这种特性,来排除外敌和捕食。

喷洒出的黏菌孢子处于休眠状态。据说只要碎龙一踩上去就会立刻发芽,变成变形体移动到碎龙前脚和头壳的器官上
休眠状态的孢子被激活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碎龙分泌了某种化学物质,但详细情况不明
活用刺入地面的头壳上的黏菌,将周围的黏菌从休眠中解放出来引起连锁爆炸。这是只有成体才能完成的技能

决定幼体生存的成长和黏菌的继承

地盘意识特别强、非常排他的碎龙,幼体的时候也被允许在父母的地盘上生活。在此过程中,自然会接收父母撒下的黏菌孢子,进行黏菌的继承。但是,对于甲壳不发达的幼体来说,伴随爆炸性的黏菌是非常危险的。事实上,由于父母很少照顾,很多个体因为不能很好地处理黏菌而在幼体时期丧生。肉食性的碎龙对于现大陆上的甲壳草食龙、新大陆上的突击龙等外壳坚硬的怪物表现出了使用黏菌捕食的行为。因此,无法使用黏菌的个体也就无法成长为有着强壮巨躯的成年体。


怪物猎人冰原设定集生态翻译31——碎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