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安溥《最好的时光》问 二
最好的时光出现了吗?

接着写吧:
一万个问题里,什么是最简单的回答?
可能我少写一点就是最简单的回答吧(笑)。其实没有很懂它,我猜这个问题里的“问题”,指的就是关于时光本身,意思大概是:怎样才能算是简单地回答“最好的时光去哪了呢?”或者说,怎样才能知道、想明白,你的过去和现在,又怎样才能定性所谓时光呢?可能屈解文意了。要回答什么是最简单的回答,本来就应该用简单的方式:多思考,少说一点,嗯。
有过的心愿,如今是现实还是幻想?
在第五个问题里,安溥接着给代入感很强的听众上强度,问题也逐渐由现实考量向抽象的概念转化。这里的”心愿“,和第二个问题里“喜欢的人”有着共通之处,两者都构成衡量过去和现在的标尺。它是《最好的时光》的第一把标尺,起到了重要的连接作用,也是主题表达的关键楔子:如果你的回答是“如今是现实”“已在我身旁”,那固然很好,但也未必就真的是那么回事儿,而如果你回答的是“如今是幻想”“在我心底”,下文里也会告诉你该怎么办。安溥提出的诸多问题其实是有主从关系的——并不是所有都要有直接明确的答案,不然显得太二极管;同样也不能一上来就问“最好的时光都去哪了”,不然显得太焦虑。
回答又要致敬我校教务了,暂时不能给出明确答复。多说两句,其实个人向的歌,带着这种追忆的、不愤世嫉俗的情绪的,往往需要、也以朦胧为美。本身这就是没法说的问题,心愿是实现好,还是幻想好?心愿实现了吗?什么又是实现呢?实现了,多久又有新的心愿了?喜欢的人ta真来了吗?如来。通透的人也不清楚自己身上的一些事情,比如说下一个问题:
成长后来是礼物或只是美丽的包装?
这是个人最喜欢的问题了,每次听到安溥唱到这儿(其实这也刚开始嘛),都起一身鸡皮疙瘩,也不知道为啥。可能是这句的唱腔有点难过,也可能是这句词写得怪凄惨的(怎么能用凄惨这个词呢),总之,这个问题让人看着挺难受。具体说,比如我现在回味以前的这事那事,开心也好遗憾也罢,自然会感谢它们在宏观上造就了现在的自己。但如果这个回忆者不满足于现状呢?或许回忆的时候,多少就不觉得它们是礼物了。更何况,从当下的微观角度来看,过去的事情好像又淡了一层。再何况,之前说过成长只是挣扎,往往还是无谓的、不向阳的挣扎,或只是简单的尝试。可能从这个角度看,成长又只是对现在的生活的包装了。另外,于我而言,包装这个词总给我一种疏远、冷淡的感觉,而更深一步讲,我心里可能有一种“包装无意义”的情结,可能也是我很少送别人礼物也懒得收的原因(生活缺少仪式感的小丑)。若以此类比成长,那它也只是一段磕磕绊绊的经历,即使你再珍视它,它也过去了;或者你不珍视它,它依然以另一种方式围绕着。它好像没那么重要,尽管它在你的身体里。腰子?
这样解释之后,是不是又要回答:“既是礼物、又是包装”了呢?不停和稀泥可能有些不负责任,但既然都说生活是旅途,成长只是从上一站寄来的纪念品,里面摆着吃的玩的看的,在盒子袋子里跟着我们跑火车、乘飞机。可能这样,它就既是礼物、又是包装了,我们珍视它,带着它浪迹天涯。不回家,也就不会放下它。“带不走的留不下的我全都交付它,让它捧着我在手掌自由自在挥洒。”串台了,陈老师的歌以后再写。
过去和现在的对立问题,似乎人们总是没太明白。这令我回忆起高二暑假犯傻搞公众号装文青,看米兰昆德拉大段地讨论巴门尼德、轻与重、预先谅解、轮回等概念时的惶惑——他似乎想说,因为一切过往只能发生一次,人们都淡忘了。虽然如此,我还是不知道成长后来是礼物,还是美丽的包装,只好接着听。(只好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于她未来的歌词了。)

记忆中的青春,梦里仍像盛夏的扶桑,亲爱的你想念我吗?
亲爱的你想念自己吗?
地狱笑话,扶桑旧指日本,在这里…
这里应该是指那种花,朱槿,大量分布于我国华南,想必台湾有不少。因为谐音,似乎很多人不喜欢它,但这只是小名,所以大可不必在意。盛夏是它开花的季节。这个比喻…没太明白,但意思还是能猜到的:记忆里的过去是饱满的、不一定美好但一定充实有质量。所以,你会想念那个身处于丰满记忆中的自己吗?
说实话,我挺想念的。近来记性越来越不好,会断断续续地忘记很多事,然后忽然想起来。昨晚睡前就想到了高二前那个暑假,那段用纸币的日子,每天回学校复习化学竞赛(啥新东西也没学到!),中午跟几个朋友在外面吃饭。大家都有手机,就我带不出来,只能拿钱包里的十块二十块,有的时候是百元大钞买面条吃。荒野乱斗刚刚开服,所有人都在乱斗,看得很爽,后来有一个一块玩了一个暑假加一个九月的同学因故休学了,当时很难过。有的时候又会突然想起别的几段,或者是某几个小时,某几个瞬间,每次都想,哎呀,当时真好啊,要是当时能有个手机录录视频,发到b站上,现在没准都是百大了。但那是最好的时光吗?不敢说是的。大概它们是礼物,或者悲观一点是包装。
最好的时光出现了吗?
没。一定要没有啊!虽然我老是美美地回忆起幼儿园放学时的开心(sb幼儿园);一二三年级上课抱臂坐正认真听讲;暑假去象棋比赛瞎下一气还能拿冠军;四年级上课疯玩下课疯玩被老师找家长然后凉凉;跟同学打架(那个人我到现在还想揍他,真sb啊);五六年级被全年级师生认识;优录了初中之后开摆上课看NBA比分(雷霆球迷看了还很生气);初一……什么都没干;初二天天打完篮球写检查;下半学期天天躲着别人走;初三天天打完篮球罚站(因为他已经没那么执着于让我写了),每天魂不守舍;高一上课睡觉,每天魂不守舍,下半学期天天躲着人走;高二天天谈恋爱,被老师骂(无因果关系,谢谢老师);下半学期晚自习看夕阳然后做卷子;高三天天呆家里,到学校就被老师骂(后来被骂笑了都);八个月假期天天去学校,到学校就被同学骂,和群友口嗨;大一天天谈恋爱,和蛾子们(大家前面也见过了)天天发神经,熬夜看球,在这个*大学苟延残喘——但我希望它们不要是最好的。不过就算告诉我以后没好日子过了,逼着我现在选一个,也一定选不出来吧。都是因为憧憬啊,远方啊,这些货色它们虚无缥缈地告诉我们最好的时光还没有出现,所以,我们也找不到。或者说,最好的时光就是当下?但这样的老套的说法似乎并没什么吸引力了——现在码字的我不觉得有多美好啊。
有时我希望它在未来出现——或只是期待能有一段“完美”的时光,在“完美”时光里,能当“超人”,能说自己无憾。但人的渺小和世界的宽广似乎从本质上否定了这一点。或者,更合理而玄奥的说法是,这所谓的“最好的时光”可能不只是时光了。它会跳脱词汇表面,向下一层张力进发,在另一种语境下成为最好的…别的东西,打着“时光”的旗号。

还有几句,下一篇写完,也会再聊聊我对最好的时光的理解,反正都是片面的、口嗨的东西,享受娱乐局。平时多听听这种内容比较丰富的歌,多感动感动自己,说不定比听那种很teen很pop的歌更能预防老年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