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什么
夜,正在流淌。
从窗外流淌到我的书房。
从十多年前读研究生开始,一直到现在养成深夜思考问题、修改论文、编写试题和解答试题,那时候我血气方刚,每一个毛孔都散发青春的气息。尤其夏季,在没有空调的炎热深夜,每个毛孔犹如一个小喷泉。伴随着汗水,我的学业逐渐积淀和完善。
我们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是个平凡人,很普通的人,一个人去世20年最多50年以后,他的一切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几乎无人知晓。
古今中外的哲学家都在思考一个万古恒新的问题:人是什么?人生存的意义是什么?
赵鑫珊先生的哲学文章《人是什么》,引述了中外哲学家、文学家的回答,然后又换个角度,用文学眼光来看人生,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做出了回答:“人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构成人的最重要的部分—对现实的把握”,“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把握不了现时的人是一个不成其为人的人,是一个丧失自我的人”。
苏格拉底: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与理性回答的存在物。
柏拉图: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物。
亚里士多德:理性实为人所独有。
笛卡尔:因为身体与灵魂彼此结合而成的统一体,对于人来说,并非偶然的,而是本质的,没有这种统一,人便不再是人。
康德:人是借助于令人惊异的能力—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
黑格尔:精神—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是自由的。……。禽兽没有思想,只有人类才有思想,所以只有人类—而且就因为它是一个有思想的动物—才有自由。
费尔巴哈:一个完善的人,必须具备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品性之能量,心力是爱。理性、爱、意志力,这就是完善性,这就是最高的力,这就是作为人的人底绝对本质。……。只有社会的人才是人。
马克思: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孟子: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荀子: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辩也。……。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
这些古今中外对人的定义无非从生物,理性,政治,语言,道德,精神方面定义“人”。
我觉得引用先贤孔子与他弟子的对话,回答了中外哲学家的问题: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一个活着的人是没有休息的时候,也没有休息的地方,一旦“息”了,也就进入特定的小盒子里了。
我赋予“生无所息”崭新的含义,“息”不但指的自然生命的“生与息”,更应该是思想的“生与息”。一个人的思想一旦停止,这个“人”也就行尸走肉矣!犹如城市里的流浪痴汉,村庄里的呆滞个体。大家都仅仅把他当作一个活物存在,很少认为他是个实实在在的“人”。
一个人从生到死,都在“生无所息”,人的本质就是“生无所息”。
那么我们生存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们生存的小意义,上对得起父母,下对得起儿女(或将来的儿女)。
我们生存的中意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All for one,one for all ),
我们生存的大意义,中华民族的延续。
愿你我每天都生无所息,日有所进。
田丰林
二〇一二年六月于北师大校园,
二〇二三年四月修订于郑州四合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