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超过《活着》!鸡汤文学凭啥卖爆?揭秘大冰的割韭菜商业大法

中国畅销书排行榜上有两个人常年霸榜,一个是余华,另一个是大兵,段子手余华最感谢的是伟大的语文老师,他说他靠活着,而大兵最喜欢莅临千社会现场,和粉丝们来个亲切握手。他靠粉丝活着。大兵的存在证明了图书界玩及粉丝经济这一套来不比娱乐圈逊色。做个类比的话,俞华相当于刚拿了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的梁朝伟。大兵就像是那些个流量明星,既然是流量明星,我们就先按规矩来用数据说话。
大兵的流量有多大?前几天我看到几个视频,大兵心书宝众的石家庄书城千社会现场,那排的队伍是里三圈外三圈,男男女女一甩的年轻人面孔,阵仗是真不输娱乐圈里的那谁那谁的粉丝见面会?这本宝仲是去年9月上市的,上市当月销量冲到了新书榜第一,排在大兵之后的是往朔的起初纪年,以法医秦明的燃烧的蜂鸟。至于具体销量,说的是遥遥领先。我随便翻了几个平台,像当当网上保证的评论最多有超过 33 万加。大家都知道现在实体书销售有多难,能超过5万本就算非常畅销了。大兵的书 a k a 超级无敌畅销书。
2019 年,大兵的小孩上市,出版社打出的噱头是 5 分钟销量 6. 3 万册,加 30 分钟突破 12. 4万册。这条说辞在娱乐圈一般被粉丝用来标榜自家哥哥的杂志销量,是饭圈大战的必争之地。比如王一博、周迅、朱一龙、李冰冰两大流量加大花曾分别搭档拍摄杂志,两本杂志同日上线,前者不到半小时销量突破 20 万,后者同时段销量 3. 8 万。
这么看来,大兵的流量或许介于王一博和朱一龙之间,且远超朱一龙。网上还有数据说是不完全统计,他的输入累计销量 8000 万册,经过三代语文老师共同推荐的活着,也只卖出了 2000 多万册。这谁看了不说一句,大兵是真牛逼啊,流量有了还得拼奖项。实际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有两两个人总被拉出来遛,除了陪跑多年的村上春树之外,就是最大的遗珠大兵。不过这位在国内既没有拿过矛盾鲁迅等四大文学奖,也没有拿过十大文学奖。在国外,嗯的野生作家再怎么有流量有人气,在文坛上确实是查无此人,作家大兵没有实际主持人大兵还是有些的。很多人可能看过他主持的综艺节目阳光快车道大,大兵曾是山东卫视的当家主持,电视台改制之后,节目停播,山东卫视左手挖掘机,右手新东方一路逆向狂飙。大兵则开始了背包客的江湖飘摇岁月。开酒吧,唱民谣,入滇藏,诗酒相伴,好不快活。 2013 年,他把这些年的经历和见到的人事集结成书名,为他们最幸福迈出了 80 多万册,主持人大兵一跃成为作家大兵。此后,他陆续出版的乖摸摸头等书集结为小蓝书系列,讲的都是他遇到的人和事儿。超级畅销书,一定是契合了某个时段的社会情绪,世纪初流行的富爸爸、穷爸爸,后来的种种成功学书目都是代表大兵的书,呈现的理念是平行世界,多重生活,是既能朝九晚五也能浪迹天涯。试着世上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再看看大兵书风尚常有的作家,某位是首席主持人,民谣歌手, 15 个标签,这不就是妈的不兵的多重宇宙嘛。 2016 年,大兵以 1800 万版税空降第十届作家富豪榜第五位。那会儿人人都想去云南,去西藏洗涤灵魂。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或是逃离北上广的论调不绝于耳,大兵写的恰恰就是大家想要的,在别处的生活。 2019 年第十三届作家富豪榜,大兵的版税收入排在了第三位,前两位是刘慈欣和余华。大兵的说为什么到现在还能畅销,即使他备受争议,即使网友都不屑意再去玩大兵的梗了,甚至以为他早就过期没人看了,没想到被现实啪啪打脸。眼看着他的新书签,社会每到一处依然是人山人海。
大兵之所以能在图书界立足,无关路人喜好,不需要评论家来评判他作品的好坏,主要是因为他早已建立起自己为中心的江湖堡垒。用娱乐圈的术语,他已经完整建立起了个人的IP,拥有自己的饭圈。在这个地盘里,粉丝们尊称他为兵书,他则称呼粉丝们为族人。只要他出书或是做其他什么活动,那总有粉丝为他买单,典型的经营饭圈割韭菜思路。
这让我想起来有个朋友在做时尚类电子杂志,虽说是在业内排不上号的那种,拍雷也大多数是 18 线的小爱豆,但即便是这样,依然不愁销量,就因为总有粉丝,大兵在这方面还是有点头脑的。首先,他很清楚自己的核心受众群在哪,他在还没有出书,主要在混民谣圈的时候,就拉着一帮民谣歌手组织了游牧民谣 2011 全国高校巡回演唱会,各大高校正是大兵粉丝的预备营,他在出书以后继续拉着这帮流量歌手们完成百校的音乐会。不管你是因为民谣,因为书,还还是因为之前的综艺喜欢大兵这份喜欢都能在后续实实在在转化成购买力。其次。
签社会成了大兵宠粉的官方售后活动。其实写出的作者们办场签售会是不奇怪的,但像大兵这样把签售会办成了必须有固定握手仪式的粉丝见面会的还真是不多,还能把自己握出剑鞘眼的人,那更是凤毛麟角了。正因为如此,大兵的牵涉会总是更有吸引力。运气好点,大兵兴许还会聊上几句,多写些祝福语,这对于粉丝来说是莫大的恩赐。
最后,成功的人设经营。在粉丝眼里,大兵就像是江湖侠客,这得益于他所描写的那些故事,他的斜杠人生经历让粉丝们有了滤镜。在作品之外,大兵也常有慈善之举,比如他在全国多个城市开设了名为大兵的小屋的连锁酒吧,集合了酒吧、青旅等综合功能,为流浪歌手们提供居留之所,也为粉丝们提供了一个线下聚集地。这一个个小屋,就像是一个个粉丝风舵凝聚在大兵周围。
除此之外,像音乐会是大兵拿自己的稿酬免费办的,参加签社会的粉丝如果从很远地方赶来,能报销车费,大兵也会为粉丝交房租、交学费等解决燃眉之急,还会特意去看望一些生病的粉丝,真金白银都花出去了,人设都做到位了,那你再怎么玩套路在粉丝眼里都是有情有义。
最明显的。大兵稀叔在上市之前总有两大玩不腻的营销点,一、至少从阿弥陀佛么么哒开始,他总会告诉大家,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本书。像最新的保重主打的是小蓝柱收官之作,走的那是一个饥饿营销之路,就像是街边那些服装店,总会挂着最后三天清仓大甩卖的红纸条,结果这最后 3000 怎么也过不去。2、定价从不超过 40 元,为此,大兵还会把他和编辑为了 2 毛钱的定价僵持不下的聊天记录公之于众。此番场景和直播间里那些。
为了卖货上演吵架戏码,最后再让利于民的,只能说是一模一样。说实在的,大兵早就凭借着每年几千万的版税实现了。
财富自由,这点小恩小惠就能巩固人设,让你的一众粉丝支持何乐而不为?大兵更厉害的不仅仅是懂得经营粉圈,而是懂得抓住粉圈这类组织之所以能稳固存在的本质信仰,只有拥有共同的信仰,才能让所有粉丝心甘情愿的为他沉沦。当当然,信仰这东西得注意尺寸拿捏,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了洗脑。
当路人看不懂粉丝到底喜欢大兵什么,当有些人质疑大兵写的东西不入流时,大兵的粉丝们会在乎吗?他们并不在乎大兵的作品文笔如何,是否算得上文学,是否有思想深度或是什么意义。对于粉丝们而言,这些作品只要能够给他们提供情绪价值,能够带给他们希望,让他们看到更多生活的可能性,就是最伟大的作品。这就好比我们看某些 Idol 在唱跳舞台上划水,觉得他们根本不会演戏,还拿那么高的片酬。但粉丝们根本不care,他们只在乎自家哥哥的皮囊是否一如既往的帅,只在乎哥哥们有没有谈恋爱,是不是还能满足自己的幻想。
同样的,大兵是粉丝们的神,粉丝们信仰的是大兵本人,以及大兵用他那一本本书所构筑出来的那个江湖世界。这就像是一个美梦,尤其是在我们面临学业压力,每天在课堂上努力刷题的时候,一定憧憬过外面的世界。或是刚进入社会漂泊在外工作不顺,总会想着要不一鼓作气辞职,然后去看一看山河湖海。
即便是平常的日子,大多多数人或多或少也曾幻想过,如果在人生的某些时刻做了另外一个选择,那生活会变成怎样?大逼出了那么多书,翻来覆去讲的无非是这些个不以世俗追求为目的的人生故事。他们以梦为马,策马江湖,他很懂怎么去拿捏粉丝,他在第一本书写的可能真是自己想说的话,或许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受欢迎。人一旦轻松得力之后,就会想要复制这份成功,从他之后的几本书基本就可以推断出他的写作套路。可以看到他的创作逻辑不再是从自我表达出发。
而是迎合市场,从。
粉丝的情绪需求出发,去写粉丝们或喜欢的故事,这些故事也都经过了后期的加工。举个例子,赵磊以前和大兵也是一起唱过民谣的朋友,甚至很多人知道赵磊是通过大兵的书,但赵磊也说过,大兵写了很多东西都是捏造的,不管事实如何,这是这些有着故事或叙述模式增加爽文内核的书,充当了部分人的精神食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信仰,就像我们父母这一辈,在青春岁月里看的可能是金幽、古龙是琼瑶、席娟。 8090 后也在学生时代沉迷过韩寒、郭敬铭,到了更年轻的 95 后、 00 后,或许是在初高中阶段就接触到了大兵。没有人永远 17 岁,但总有人 17 岁,即便这其中有些人会随着自己年岁增长月里丰富,从而脱粉。不再相信大兵,但总有爱做梦的新粉入坑。从这个角度看,大兵经营的这批粉丝是可持续发展的,是长期主义的投资。他写的书不过是契合了当下市场某种恒定需求的快消品食物英雄,使投机取巧者成名。至于大冰寒的畅销几时,我想着市场发展自有规律。不过我看。
这当下的趋势,可能也有另一种情况,当他连套路都懒得去敷衍,或是暂被爆出什么料,或许会早早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