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视角解释楚辞《天问》,下:作者对内容理解与混杂历史人物的神话.
这文就不解释原文了,因为原本我没解释,现在不补充。主要提的是作者对图像内容的理解。
接上文: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何以窴之?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应龙何画?河海何历?鲧何所营?禹何所成?
这部分后面是神话记载,整体是对世界的进一步描述,所以作者也问了许多关于世界模样的内容。
从鲧禹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作者试图用自己的知识套上、理解图画。纂就前绪,遂成考功,这里按通行历史就很奇怪,一般都说鲧没成效,这里加上前面的顺欲成功都说明鲧是有成的,显然是作者自己根据图像理解出来的.再比如: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胡维嗜不同味,而快鼌饱?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
皆归射鞫,而无害厥躬。(这里也是作者解释)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启棘宾商,《九辨》《九歌》。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前面已讲完禹,转移到别的记事中,这里却又说了禹,还提到启益羿。而前面就提到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了,原本是一体的羿部分却被分开放在了启后。考虑到人物关系为夏的开始,应该是作者按自己的知识去理解导致的,也就是他发现里面好像是我听说过的人,于是把人物套到图像的神话描述起来了。之所以不会是图像原本的意思有证据两点,1是禹启羿还有益早期联系不紧密.这里的事情有一点在大荒经和淮南子(羿)也能看到,然而记述下禹羿启三人是独立的,而益我记得似乎在山海经里没他。2是清华简厚父的记载,遹闻ooooo禹川,乃降之民,建夏邦。启隹(惟)后, 这里禹前面的遗失了,但从降之民和帝亦弗(恐)启之经惪(德)少 来看,他仍然是神(其实不太明确,因为中途缺的很重要,但肯定不是通常理解的禹),但是是帝(主导者)的属神,证据是后来是帝降皋。启大概就是人间之王。
2、作者没办法理解。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这里问为什么谋不同,自然不会是我们理解的治水疏堵方法,而是为何不用鲧的办法,因为作者理解的是前面说的:鲧很有成效。但这里实际上是有问题的,鲧禹的办法是一样的,只是作者没理解。山海经里说鲧是不待帝命,显然帝就是要让人用息壤去作。何以填之自然是郭璞注的息壤能塞洪水,而坟之则是指息壤的无限生长———李陈玉:水落地出,遂为高坟; 钱澄之:水落土出,则九州之川原,高下俱见,犹坟而起也。 从最后的鲧何所营?禹何所成?来看,作者很疑惑鲧到底做了什么,禹换掉鲧的方法后又怎么成功的,完全不知道息壤和帝。会出现这样是图像信息有限,而作者离商时太远,原本在鲧禹帝之间的关键联系随着时间的流逝没保存下来。导致天问明明补充了别的记载中没用的内容,却又不知道在说什么的情况。
再往后也是神话.先是羿受帝命革除下国之害的事情,参杂着原本的内容与作者的理解,神灵部分能见于淮南子和山海经,射十日消失了,大概就是前面提到的羿日乌那段。之后还是神话,能和前面对应的内容不少,但很多不太明确。从西征和鲧在其他文献也提到的化为黄熊来看,部分似乎是最开始是鲧被关起来,然后出逃,结果被杀死了,巫让他复活,然后他被投(似乎是某个地方),也就是被驱逐了。中间有个种地的形容,似乎是指神带来种子,教会人们种地的事情(山海经提的)。由于图像里的鲧用偷来的息壤处理水效果不错,作者又不知道,所以作者问他有啥恶。
接着是惟浇在户,何求于嫂?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汤谋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寻,何道取之?桀伐蒙山,何所得焉?妺嬉何肆,汤何殛焉?前部分是作者的理解,之前还是神灵,这里突然冒出少康与浇,女歧也冒出来,相交起来。虽然作者把夏历史的人物靠了上去,本质上是神话故事,大概是前面9子那里的具体版,女歧(星象,神)和浇(原指不明)私通,于是设计把少康(不明)杀了,两人生活在一起,最后别人(报仇的,大概也是神,后人理解城少康复国)来把女歧杀了。汤这里很奇怪,我怀疑原本是神话,只是被作者理解成了这样(或者整理有误),毕竟前面和后面都是神话.
没了,累,不想接着写.因为其实是两部分,一部分是1星期前的,一部分最近几天的.以前的很多内容我都删了,感觉不行,而且也不是自己原本的目的了,上文还能是现在这样都是我改了大部分。一路对原文一直解释,延续到结尾?不不不.这里也确实是个好中断点,毕竟之后叙述内容就转移到商人对自己的看法上了(从尧【帝】舜【俊,甲骨文里是另一个】那里开始),再往后就是顺着接到东周了。
总说下吧,鲧禹那段是造陆,因此河海也被划定了,从其他记载来看还有城。再后面(没提的那段)是对世界观的进一步描述:天穹、地理、环境、人物。之后的以禹之力为开始,主要是讲人物人物事迹。从上文说的创世到这里说的最后部分,基本就是对世界的描述,后面的则是商人的起源,基本就是前面讲世界,后面讲自己的来源与兴盛。而作者在人物事迹中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把我们见到的夏代人物套在了神话了上。
附:为什么说是商人神话?天问是古老的神话这点没什么好质疑的,如果你不相信我对句子的解释,只要你看看鲧禹内容,就能明白是神话。而它则是一个能证明这为商人神话的证据.这两可以在通行历史里看到,我们想想看,最初禹在周人那里还是神,后来才在各国演化中成人,而周人是后起的,他们原始的想法又会从谁哪里得来这些神话呢?无疑,必然是商人,这能从两点得到佐证,1是周人信的也是商人的神:帝.2是大荒经,就算不提对它创作时间的考证,里面也说了有西周之国,就算周人有改动,何不提下有个东商国或中商国?而且帝俊的名声也没传下去.显然,因为那是按商人视角写的,而大荒经里就有祝融,巫,禹,羿,启等.禹是周人从商人那得来的,与这连在一起的神话自然也是商人的。这点也能从尧舜那里看出来,连着一大段都是商人的内容。大概是商人神话的图像版被楚人模仿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