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入虎口
四塞之国
土偶桃梗
木梗之患
今秦四塞之国,譬如虎口,而君入之(“落入虎口”)
《战国策·齐策三》
【原文】
孟尝君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
苏秦欲止之,孟尝曰:“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
苏秦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
孟尝君见之。
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与桃梗相与语。
“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挻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
“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
“今秦四塞之国,譬如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
孟尝君乃止。
(又见于 汉·刘向《说苑·正谏》,内容略同。)
【今译】
孟尝君姓田,名文,任齐国的相。秦昭王听说孟尝君很贤达,邀他到到秦国相见。
孟尝君应邀要到秦国去,许多人都劝阻他说,秦国人不通人性,不讲信义,去不得,可孟尝君一概不听劝阻,坚持要去。
说客苏秦,也来想劝阻他入秦(公元前300年)。
孟尝君很不耐烦地传下话,说道:“人世间的事,我都通晓,唯独还没有和鬼打交到。”
这时苏秦对孟尝君的传话人说:“我今天来求见,本来就不敢谈人世间的事,而是向你讲讲鬼事。”
孟尝君就接见了他。
他对孟尝君说:“我这次来齐国,过淄水的时候,听到一个用土泥捏成的偶人(“土偶”、“泥人”),和一个用桃木刻成的偶人(“桃梗”、“木人”)说话,斗嘴。
“那个桃木偶人(木人)对土偶人说:‘您,不过是用淄水西岸上的土,被捏成的泥人,八月一到,大雨哗哗而下,淄水陡然上涨,一泛滥,洪水横流滚滚滔滔,那时候您就会被泡成一团糟糕,仍将变成土的。’
“那土偶人(泥人)说:‘并不如你说的那样,我本来就是淄水西岸的土捏成的,即使被水冲毁,面目全非,仍变成了土,也不过再回复到西岸去罢了。
“而您,本来是用东方的桃树梗,被雕刻成了人形,一到八月,降下大雨,淄水一上涨,滚滚滔滔,把您冲跑,您将在水中漂漂荡荡,随波逐流,还不知将要把你漂泊到什么地方去呢?!’
“你想,秦国是四塞之国,四面险固,都有要塞可守,犹如虎口一般。
“你要是到了秦国那里,就像落进虎口,我看你就很难出来了,不知道你能从哪条路逃生了。”
孟尝君就取消了到秦国的打算。
(孟尝君没听劝告,到秦国去,果然失去自由。)
【赏析】
战国著名策士苏秦,劝阻孟尝君不要离开齐国去担任秦国的丞相,便说了这则故事。
后来,孟尝君还是去了秦国,但不久即遭拘禁,在门客协助下才得以脱险逃走,证明了苏秦的预见。
它告诉人们,不应该轻易离开有较好基础的根据之地。
后用“木梗漂泊”、“木梗之患”比喻漂泊无定,客死不归。
今秦四塞之国,譬如虎口,而君入之(被缩成“落入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