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Room:我们如何与女性共度一生

今年也快要结束了,小小的休息之际想看几部动画,然后就被One Room这样一部泡面番吸引了。说实话,最近一两年是愈发懒惰,片子越短越好,泡面番正对胃口。但是对我来说,纯爱系真的是个巨大的陷阱,看完了总是在想着;然后逛了逛豆瓣和B站,都没看见像样的One Room影评,决定自己写一个吧,也为自己的纯爱属性写一个注解。纯爱万岁!!
提到One Room,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的作画,请来了我最喜爱的画师Kantoku(监督)来做原画,每一集的ED估计也是他自己来操刀的。我从很年轻的时候就浸淫在监督师傅的画集里,对我的审美有着很大的影响。我相信老二次元都了解他的画风了,元气中带着清新,人物特点鲜明,经常有带有个人玩味的构图(笑)。

在Kantoku主页上还可以看到One Room企划,或许他自己是很在乎的
One Room作画过于惊艳,飓风社这个制作组是扮猪吃老虎,根本就没想把它当成泡面番来做,从人物立绘的每一个表情的细腻程度,到背景和关键帧的精细程度,观众明显能感觉到制作者没有因为这是泡面番而降低自己的水准;相反,在这里“泡面番”的定义只是说它篇幅短小罢了。但是,篇幅短小,却五脏俱全,这难道不是一个更神奇的事情吗?马上我们就会谈到,为啥One Room能拍三部(评分越来越高),还能拍第四部,还能值得一篇正式的影评。
One Room其实算是一个实验性作品,因为它是一个以第一人称(POV)为主视角的动画,也就是说我们作为观众将会大量的“直面”剧中主角。也因此,One Room也被大家戏称“日本男主最帅动画”。我觉得这个做法如果是在一部23分钟/12集的正片里比较激进了,而在泡面番里做就刚刚好,或许是为了未来的进一步发展而做的实验也不一定。也因此,One Room的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存在着一种GAL的养成感和沉浸感,你真的可以看到剧中角色的每一个反应,加上声优精彩的发挥,One Room就好像让大家在很短的时间里游玩了一部visual fiction一样,虽然没有很强的参与感,但是还是很满足的。很多朋友会自己配回应剧中女主的字幕,也有人给男主角配音,可见One Room本身是有话题性的。
然而回到一部动画本身,One Room作为一部单元剧形式的动画,仅出现女主角,每一集只有短短的4分钟。那么,它到底要讲什么?它的内核是什么?One Room必须至少做到以下几点中的一点:人物塑造非常丰满、或者剧情非常精彩、细节非常丰富,等等。但是我想说,虽然One Room不是完美的,但是这三点,在我心目中One Room基本都能占到,甚至在有些单元里是优秀级别的。(我作为一个观众,真的很希望一些人看到这篇影评,一个4分钟的动画都能做到这个程度,为什么有些人却做不到?!)
人物塑造上,One Room既然请来了监督,基本上是不用太操心人物外表上的质量,但我还是得说两句。无论是邻家的高中生,还是乡下来城里的妹妹,抑或是经受着挫折的之前认识或不认识的女性,观众是一眼都能分辨的清清楚楚。
监督这一代画师首先善于使用色彩作为信息,特别是色彩的延伸信息。光是看颜色,都能认出来上一季出现过的女孩了,甚至能够通过颜色感受到感情,亮色当然就是元气,而紫色、蓝色这种颜色的抑郁感也很好的展现了出来。搭配的衣物和配件也都是非常合适的,比如给花坂结衣搭配了非常多的毛衣,给观众培养出一种“柔软”、“温顺”的“固有印象”,也为第二季的一个小逆转提供了伏笔。结衣一直有一个小小的四叶草吊坠,从高中时期戴到最后,也是值得玩味。(反问观众们一个小问题:明明ED里唱的是三叶草,为何戴着的是四叶草?有观众可以回答吗,笑)

再比如,给天月真白设计了许多柔弱感的服饰,表现其身体的柔软,突出其在生活中的经历的动荡,也给男主能够“乘虚而入”提供了一个暗示。


One Room也非常善于使用人物的神态来表现女性的内心动态。在声优的推进下,立绘没有生硬感,而是能够很容易让人意识到人物的表情发生变化。一些动作中也可以看出女性的思维动态。One Room的“动”是很难得的,在4分钟内,需要竭尽全力把信息量用效率的方法传递给观众,在这一点上,One Room是很成熟的日本动画了,就没啥可挑剔的。
有些人会考虑,One Room是不是一部针对观众的,“媚宅”的动画?但我感觉不是的,One Room恰恰不是一部媚宅的动画,其中的女性都在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着。有好感就爱下去,有迷茫也认真活下去;有理想就追求下去,追求不下去也不会丧失自己。One Room的过人之处,就是它不去自我限制,“我要创作让大家都喜欢的人物”,而是尽量的把每一个人人物都塑造到极致,而每一个观众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其实这样的做法不能不说是另一种更加进阶的“媚宅”,但是一部商业作品总是需要一个吸睛点,One Room不能例外,我只能说它做的更好一些。
就我个人来说,我是一个容易被细节打动的人;然而在One Room里,我随时都可能被某一个细节击中并崩溃,或许是我太敏感,也或许是One Room埋下了太多的细节。抛开一会要重点说到的结衣线,在所有的故事里,我觉得桃原奈月线是最让人感到细腻的,刀子也最多。因为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One Room里唯一不会有HE结局的一条线,因此两个人的戏份里会有很多很纠结的元素。直到看到最后,我都感到痛苦。因为女孩子爱的小动作是那么多,语言里是那么多情绪,但是最后都终止于那个再也不回头的动作和夜晚不开灯的屋子。只有当铺垫那么多而结局是TE的时候,爱的感觉终结之时,我们才会感到痛吧。

最后,我想重点讲一下结衣单元,因为One Room的招牌剧情来自于这一条线,One Room三部里都提到了结衣,制作组还为其制作了VR游戏(虽然比较拉跨),可见人气火爆程度。首先想说一下,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这一个单元,因为这是唯一一个男主亲身参与到“养成”这一功能的单元。男主作为一个大学生,帮助了正在是高中生的结衣考上了自己想要的大学,在后来也像一个前辈一样一直关照着她。也让她明白了,这个世界在变化,她也需要变化——只是她应该在她爱的人面前感到放心罢了。因此,观众是作为一个亲历者,一个养成人参与其中的,跟其他几个故事里弱化的养成属性相比,观众一定是更喜欢结衣的。

特别是,结衣符合非常多宅男所有对于心目中妻子的属性:善良(没有防备)、温柔、体贴,有一点小脾气,这一点上监督和制作组相当拿捏了。结衣长得也人畜无害。可以说是很完美的形象。
但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最喜欢结衣这个单元的位置,在第二季。也是我要认真刨析的剧本的写作。事实上这也是One Room在第一季到第二季的一个变化:第一季,One Room非常在乎细节,基本上把所有的情绪和动作细节都抠到了,但是,One Room第一季的问题是剧情:故事不仅是稍显老套,而是缺少起承转合,缺少情绪的爆发点,因此显得过于平淡,就算是日常番,也稍显平淡了。第二季的结衣单元,完全的弥补了这个问题,情感非常丰富。首先也是我说的,在这里结衣逆转了第一季的“柔顺”的固有印象,她的生活因为有了爱情,而变得复杂起来,但也变得更加充实,也获得了成长。
并且,制作组用剧本将主角的逻辑意图也展现了出来,使得两人之间的情感的突兀之处消除了。具体而言,在第一集最后,情到深处,男主将结衣推到床上,但是结衣明显很不情愿地样子,眼泪都出来了。很明显,男主是非常喜欢结衣的,也没想到会发生这个情况,因此他赶忙问结衣是为何。她说,是觉得还没准备好,变得和过去不一样。男主此时的决定,却是沉默、不语,最后——求婚。
为什么一个男人想求婚?这里的细节才是最让人玩味的。他一开始过于不负责任了,想要求欢却不在乎女孩的想法。在思考之后,他毅然的决定,想把钻戒戴到一个女人的无名指上,给她一个承诺,让她知道,她和这个世界的改变,他都可以负起责任。在这个时候,两个人的感情才可以在剧本的层面上有逻辑地名正言顺。就这一个内容,让观众意识到之后,就让人感到暖从心生,心跳不已。原来,回应一个女性的爱,答案是承诺,是陪伴,是继续爱。所以,One Room的厚度是超越了4分钟的。
影评写罢,一言以蔽之,我作为一个男性,想用标题那句话做这个总结。One Room的温情之处,在于向我们展示了我们在这个世上如何与女性相处:女性的爱是什么,她们如何爱我们,我们又要如何和女性共度一生。
在这个两性话题变得尖锐的时刻,One Room或许真的可以充当那个缓冲的桥梁。王小波曾经在《革命时期的爱情》里写道:“女人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奇迹,但是连这都不知道的话,那就更是白活了”。One Room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一窥这个世界上我们身边女性在如何的生活:面临高考却暂时失利,想爱一个人却求而不得;没有未来规划的生活着,追求梦想时陨落、乃至发现自己根本不是那块料。其实人不都是那样吗,都得喜怒哀乐的活着;没有男人的女人们,和没有女人的男人们,生活要多么无味呀。
但在这个时候,男人还有女人,女人还有男人,我们还有自己面对自己爱的人的活法。如何与女性亲人、爱人、女性朋友度过一生,就是我们要如何度过一生。2022年要来了,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坚定起来,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最后的最后,如果你看得懂英文,这里有一把刀递给你,看你自己想不想刀自己了。这是(我)你绝对想不到的另一个可供评论的视角(而且似乎是导演的真实想法):
www.animemaru.com/deep-analysis-the-complex-characters-of-one-room/
(本原创文于2021/12/29同步发布于B站与zhi.hu)

如果您喜欢这篇漫评,可能您会喜欢我的其他文章:
